來源:未來網
2021-01-26 17:47:01
“不想做數學老師的英語老師不是好演員”,這是網友們諷刺一些在線教育平臺編出的段子。近日來,有一位“老師”同時出現在猿輔導、高途課堂、作業幫、清北網校4家在線教育機構投放的廣告中,一會兒自稱“做了一輩子數學老師”,一會兒又變身“有40年教齡的英語老師”……
這樣的廣告套路并不新鮮了,如此切換自如的角色橫跳,不正是前幾年那些“鶴發白須”、口出狂言,出現在各個“神藥”廣告中的“神醫專業戶”的翻版嗎?令人心寒的是,醫學的初衷是救死扶傷,教育的初衷是澆灌靈魂,而在“開局一張嘴,后面全靠編”的虛假廣告背后,早有虛假的“神醫”毀人身體,今有偽裝的“名師”坑害心靈。
2020年是在線教育發展的關鍵之年,在疫情的催化下,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疫情防控期間,多個在線教育應用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千萬以上,在“停課不停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本是一個可喜的訊號,在線教育在促進教育公平、降低學習成本等方面有著重大潛力,數據、算法等的運用為精細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然而,市場的火爆與資本的涌入激化了行業內部競爭,也催生了急于求成、浮躁盲目的風氣,在不少從業者紛紛貪多求快之中,我們看到——
專業方面,虛編資質、無證上崗等現象頻頻發生;不少項目為倉促上馬、削減成本不惜“注水”,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營銷方面,“寒假是拉開成績的轉折點”“毀掉孩子的可能就是家長自己”等廣告話術販賣著焦慮,用“毒雞湯”誤導著家長;“49元33節課,再包郵送教輔材料”“19元20節課,另享受價值499元大禮包”等營銷套路大打價格戰,而一旦預付長期學費則很容易退款難、維權難;虛假廣告、夸大其詞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更有甚者,收款后卻挪作他用,連課程正常運營所需儲備經費都不預備,簡直是打著教育的幌子,行坑蒙拐騙之實。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并不否認在線教育的市場性與商業性,但教育與一些“短平快”的商品不同,教育之所以“珍貴”,正在于其踏實的思索、經驗的沉淀、知識的積累。金玉其外的包裝掩蓋不了敗絮其中的內核,無論如何商業化,教育都離不開良心、真心、責任心。服務是教育的初衷,質量是教育的底線。
從業者的良知“出走”帶來了行業的初衷“跑偏”,當在線教育成為了在線“忽悠”,辜負消費者信任、破壞市場生態的結局,只能是害人害己。
吊詭的是,此次共用同一個“群演老師”的4家機構中,有兩家參與簽署了2019年7家機構共同達成的一個對課程設置、師資、廣告宣傳、退費辦法等方面進行約定的行業“自律公約”。
這警示我們,整治在線教育亂象,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監管。嚴格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此前印發的《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對在線教育機構及其廣告投放加強監管、嚴格審查、嚴懲不貸、形成震懾。
在線教育作為教育行業在互聯網時代的新現象,存在著商業化運營的固有弊端,也難免存在各種各樣的新問題。這些問題檢驗著我們對于互聯網行業監管、治理的力度與態度,也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理在線教育亂象是一個“多龍治水”的議題,需要社會各界系統性發力,也需要消費者加強維權意識,提升維權技巧。如此才能讓商業回到商業的領地,讓育人回歸育人的本質,讓在線教育重拾初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