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3-07 10:42:03
齊魯網訊(通訊員 許雙慶) 2017年1月20日,農歷小年一大早,省醫科院幫包的第一書記村湯垓村,紅潤服裝有限公司辦公室門口,女工們排起了長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今天既是最后一個工作日,又是本年度領第四季度工資的日子。
一年半前,紅潤服裝有限公司成立,這一天對于在近200名在這里工作的貧困戶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從此她們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風吹不著,雨淋不到,還能按點上下班。種田、打工、照顧孩子三不誤。村民為感謝第一書記,賦詩一首“巍巍紅潤拔地起,劃破長空巍然立。要問它是誰酬建,第一書記創奇跡”。
湯垓村是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幫包的鄆城縣張魯集鄉3個行政村之一。地理位置偏僻,村內沒有高效農業、副業或其他加工業,收入來源比較單一,村里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村民有致富愿望,但缺乏資金、技術等條件,更沒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內生動力不足。省醫科院選派第一書記岳林明、汪海洋、徐海東帶領村民借助外力,著力發展特色產業項目,逐步探索出了“扶貧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致富能手走,致富能手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四步走”脫貧辦法,被當地總結為“張魯集扶貧開發新模式”。
第一書記工作組入村后,把產業扶貧作為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充分利用好扶貧資金,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嚴格遵循項目編制要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迅速行動,按照規定程序,將項目及時落地。一是深入幫包村開展調研,與村干部、黨員、貧困戶、致富能手等座談,了解發展意愿,鼓勵群眾參與到申報扶貧開發項目中來;二是對征集的項目經兩委會、黨員會和群眾代表大會討論研究,篩選出符合幫包村發展實際的項目,由第一書記帶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加工生產源頭考察,充分論證項目的可行性;三是充分征求鄉鎮和縣扶貧辦意見,對提出的建議意見認真修改,讓確定的項目符合縣、鄉扶貧發展規劃;四是成立專項扶貧開發項目監督委員會,明確職責,讓成員在項目實施中發揮作用;五是將項目方案、財務賬目等村內顯著位置公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接受村民監督,讓扶貧開發項目在陽光下實施。
2015年2月,山東省醫科院第一書記進駐湯垓村莊,如何破解集體收入,為村民尋找一個致富項目,成為第一書記工作的當務之急。在調研過程中,第一書記了解到該村很多村民有在南方打工進行服裝加工的經歷,具有一定的加工技術。為此,在村務會上,提出了服裝加工項目,經過黨群代表討論后,決定進行立項。
項目一經確定,在第一書記帶領下,書記主任和5位項目生產監督委員會委員同心干,一心撲在廠房的籌建上。烈日下打井、冒雨拉電、一日三餐輪班吃飯,大家齊努力,同心干,很快千平方米車間拔地而起。項目建成后,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實現了貧困戶不用離開家,種田、打工、照顧孩子三不誤。通過這個項目的拉動,服裝加工項目發展為當地的主導產業,承辦了鄆城縣縫紉技術培訓班,來自全縣的200余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學習了縫紉各工序的操作技術,承接了歐、美、日本、韓國等外貿訂單,多數訂單時間緊、任務重,拿到訂單后,分散到周邊10多家加工廠協作完成,起到了一定的輻射帶動作用。
山東省醫科院工作組入村兩年來,在3個村充分利用產業扶貧資金280萬元,先后發展了16個致富產業項目,包含服裝加工、電子加工、頭發加工、花磚加工等勞動密集型項目,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近500個,實現了貧困戶不用離開家,種田、打工、照顧孩子三不誤。其中服裝加工項目發展為當地的主導產業,承辦了鄆城縣縫紉技術培訓班,來自全縣的200余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學習了縫紉各工序的操作技術,承接了歐、美、日本、韓國等外貿訂單,多數訂單時間緊、任務重,拿到訂單后,分散到周邊10多家加工廠協作完成,起到了一定的輻射帶動作用。
通過產業項目的落地,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了貧困群眾增收、村集體收入增加,2年來,3個村實現脫貧706戶,2335人,新增集體收入22萬元。解決了企業用工問題,促進了產業發展壯大,同時提高了貧困群眾市場意識,簡單的來料加工小微企業落地生根,這些企業工作相對較輕,也適合老年人和農村婦女勞動。不但充分利用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資源,還能增加一些農戶的收益,在給貧困戶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改善提升了貧困群眾精神面貌,切實幫助貧困群眾提高了自我發展能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