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8日訊 在濟南鼎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其研發的用來切割超過500毫米大口徑鋼管的重型激光切管機,憑借技術和成本優勢贏得市場青睞。今年以來,企業出口訂單增長了57%。
在青島金鉑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其剛下線的一批智能康復器械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最后調試,很快將裝船發往歐洲。今年前3個月,這家企業出口額預計超510萬元,或創歷史新高。
在山東,外貿實現“開門紅”是很多民營企業的普遍感受。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山東進出口496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其中,山東民營企業進出口值3727億元,占全省進出口比重提升0.7個百分點至75%,貢獻了全省85.6%的進出口增量。
這組數據,展現出山東民營經濟大省的特質,更彰顯出民營企業外貿發展“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7次提“民營”一詞 ,釋放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前2個月山東民企外貿“成績單”中,兩個特點十分鮮明。
一是貿易主體日益龐大。數據顯示,前2個月,山東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4.89萬家,其中民營企業4.46萬家,增加了2800家。
二是貿易結構更加優化。山東民企出口產品中,境內自主品牌增長24.4%、高技術產品增長41%,均顯著高于全省水平。
可以說,無論是日益龐大的貿易主體,還是不斷優化的貿易結構,都彰顯出山東民營經濟活力的不斷增強。而其背后則是山東對民營企業一系列政策支持,助力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與市場開拓能力實現極大的拓展。
事實上,山東作為民營經濟大省,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以最大決心、最高規格、最強措施支持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山東密集落子民營經濟,不斷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對外貿型民營企業,山東通過促進貿易便利化、降低成本等一系列舉措,為民營經濟出海提供有力支撐。為引導民營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山東相繼出臺“民營經濟35條”“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
有專家表示,隨著民營經濟舉措的深入推進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山東民營經濟在外貿領域的活力將會進一步釋放,將為全省的外貿發展注入更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