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17-12-17 20:09:12
市北區城市治理的“大腦”——城市治理網格化系統平臺。余瑞新 攝
點觸云平臺上的市北區任意樓院,其所屬街道、社區、建成時間、占地面積、居民數量等信息一目了然;走過人臉識別電子眼,你的年齡、性別、身高等信息便準確地呈現在大屏幕上;在301度環屏數據觀測中心,不同顏色的柱狀圖讓人眼花繚亂,在這里,市北區經濟、交通、民政、教育等發展狀況可由你“查閱”,直觀顯示……日前,市北區城市綜合治理指揮中心的城市生長力體驗館迎來了首批前來參觀的市民,炫酷的科技體驗引來嘖嘖稱贊。
城市發展的窗口——城市生長力體驗館是市北區2017年區辦實事之一,占地1300平方米,分設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實踐、我們的溫度、我們的未來等5個展廳,形象地展示了市北區經濟實力、產業活力、城區魅力、社會合力和治理能力。
為了讓生活在市北區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城市的熱度和溫度,市北區積極探索創新城市治理新模式,提出了“城市生長力”城市治理品牌,堅持互聯互通互動、協調協作協同、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進“區域管理網格化、全區統籌信息化、公共服務精準化、社會治理精細化”,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綜合治理轉變,從政府單一治理向社會多元治理轉變。
“城市的治理主體是‘我們’,治理成果也應‘我們’來享受。”市北區城市綜合治理推進委員會常務副總指揮李登軍介紹,城市生長力體驗館的打造,讓城市發展看得見、摸得著,拉近了城市治理和市民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零距離體驗城市治理高科技,感受城市發展新變化的同時,增強參與城市治理的自主性和熱情。
城市治理高科技、城市發展新變化的背后,離不開市北區城市治理的“大腦”——城市綜合治理指揮中心。指揮中心聚集了城市治理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工作機制,每天各類“城市病”在此匯總,經過數據的研判和篩選后,第一時間發送給責任單位,并實時接受反饋。
“市北區有雨水、通信、電視、熱力、上下水等16類古力井蓋,共17萬個。以前發現問題,工作人員必須到現場確認它的型號、材質及所屬單位,才能通知相關部門解決問題,如今,只要在屏幕一點,就可通知到責任人,解決問題的速度大大提升。”工作人員現場操作,只見大屏幕上,每個古力井蓋都呈紅色小點顯示,點開后,古力井蓋的類別、形狀、大小、管理單位一目了然。如果有居民舉報某個井蓋出現問題,工作人員即可精準定位,通過平臺隨即通知責任單位更換。
精準定位,快速解決問題得益于城市治理網格化系統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城市的每一寸肌膚都可顯現。據了解,由云平臺體系、數據體系、業務應用體系所組成的城市治理網格化系統平臺,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地理信息、三維、人口、法人、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數據融合。目前,已整合公安、民政、人社、衛計、工商等13個部門132類近3000萬條數據資源,以及全區7000余路視頻監視資源。“有了這一‘數據大腦’,統籌調度、應急處置等城市治理難題,困難救助、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民生保障工作,經濟發展、產業規劃布局等都可以精準有效地解決。”李登軍說。
光有資源還不夠,解決問題必須有執行者。為防止推諉扯皮情況的發生,提升辦事效率,市北區大膽創新體制機制,成立城市綜合治理推進委員會,將城市治理相關部門全部納入,進行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增強應對問題的能力。記者在指揮中心看到,市北區城管局、綜合執法局、環保局、公安110指揮中心等19個部門都設有專門的辦公桌,實行聯合辦公,實現了“一個窗口辦事”。
城市治理的主體不是“我”,而是“我們”。為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市北區推行城市治理網格化,開設“市北城市治理”微信公眾號、在市北APP、政務熱線、政府郵箱等渠道,接受群眾舉報。根據數據平臺的監控信息顯示,關于市北區城市治理的多半問題都是居民主動發現上報的。“按照規定,居民反映的常規問題需要在5個工作日內解決,有了強大數據平臺和完備的工作機制后,我們可以將時間縮短到3個工作日以內,一些小問題甚至3小時以內就能解決。”李登軍說。(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余瑞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