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17-12-20 08:31:12
進入冬季,每當海邊落大潮的時候,家住青島西海岸新區泊里鎮石崖村的村民們就挎著小桶,提著小鐵锨,拉著石碾去村前棋子灣的沙灘上挖大竹蟶,他們平均每人每潮能挖六七斤,每斤能賣25元左右,一天收入一百來元不成問題。12月19日,記者趕到棋子灣沙灘,目睹了村民們用傳統方法先拉著石碾軋,再用鐵锨挖竹蟶的過程。他們每潮要拉著石碾子走幾十里路,好在收入還不錯,可謂累并快樂著。
挖大竹蟶工具很奇特
12月19日,農歷十一月初二,棋子灣大潮。上午10時30分許,海水遠遠退去,寬廣平坦的沙灘開始裸露。七八個石崖村的村民提著家什結伴走下岸堤,他們踩著細細的海沙,走向海灘的深處,驚起一群正在集結覓食的海鷗。
54歲的杜增香便是其中之一。她頭裹大紅頭巾,身穿青綠呢子褂,腳蹬天藍水靴,左手提白色塑料桶,右手拿一把小鐵锨,步履輕快,不覺間便走到了眾人前頭。村民們逐漸深入,腳底的海灘開始出現積水,杜增香便在這時停了下來。她把塑料桶放下,鐵锨往沙灘一戳,蹲下身來雙手整理起桶中的物品:一條三指寬的布帶如同綁安全帶一樣系在肩上,末端連接一根拇指粗的長麻繩。隨著雙手用力,麻繩上綁著的東西被提出桶外——一個被鐵條穿起的“石磙子”。記者定睛看去,這“石磙子”由青石制成,整體呈圓柱形,粗細一致,直徑近15厘米,長約40厘米,較平常所見的要小巧許多。“俺這兒叫石碾,這個大概有20來斤沉,每家用的大小都差不多。”杜增香說著便把麻繩捋順,石碾平放灘頭。在她周圍,其他村民也紛紛拿出自家的石碾,開始準備起來。
“俺們這里世代都是這樣,每年在這片海邊用石碾軋蟶子。”話音未落,杜增香拿起一把小鐵锨,上身前傾,拉直麻繩,邁起步子走了起來,身后的小石碾如同一個歡快的頑童,開始隨著她的腳步,在起伏的沙灘上裹著海水翻滾跳躍,軋出一條彎曲“小路”。杜增香步履飛快,記者竟一時追趕不上,稍稍接近時,她已經往回奔走,時不時側臉瞅著石碾剛剛軋過的“小路”。“別動,你腳邊就有一個蟶子!”杜增香突然停下腳步,指著記者腳邊不知何時多出的一個小洞說。“石碾軋過沙子,只要下面有蟶子,過會兒沙子表面就會有這種像氣孔一樣的小洞。”杜增香說,順著這些小洞,就能抓到這里獨有的一種大竹蟶。
先“軋”再“趕”最后“截”
“石碾軋過去,在沙子里的竹蟶會感覺到,嚇得它趕緊往沙子里面鉆,所以就留下個氣孔一樣的洞。”杜增香一邊說著,一邊用小鐵锨從旁邊鏟了一堆沙子,在小洞上堆了個沙包。
“這塊沙灘被淺水覆蓋了,得先堆個沙包,從中心挖下去,海水就被周圍的沙子擋住進不來了,不然一鐵锨挖下去,水就灌進來了,啥都看不著。”在給滿頭霧水的記者普及知識的同時,杜增香開始了挖掘,她雙手拿著鐵锨,從沙包中央開始一層一層輕輕鏟起泥沙,鐵锨產生的推力將沙子不斷推向四周,阻擋了涌來的海水。“這活兒急不得,挖重了嚇著它,它就把‘舌頭’切斷,一下子就鉆沒了,挖輕了的話,海水就會逐漸滲入。”
鐵锨鏟過的沙面平滑整齊,一個細長的孔洞顯露出來。這時,杜增香又做出了讓記者意外的舉動,她不在原地接著挖了,而是轉了個身,開始挖掘起孔洞背面的泥沙。“抓蟶王不能只順著洞往里挖,它逃跑的速度可比咱挖的快多了。”杜增香繼續給記者講解:“剛才從上面挖,那叫‘趕’,趕著蟶子往下走,從挖出的小洞看它逃跑的走向,然后根據這個走向,俺再從后面截住它的退路,至于從多遠處截路,這就全靠經驗了。”
從背面挖掘了近20厘米深后,杜增香成功截住了這個大竹蟶的退路,她開始慢慢從后方清理泥沙,逐漸拉近與洞口的距離,在手指觸碰到竹蟶的一剎那,她猛地向沙子中一抓,把正要調整方向繼續逃跑的竹蟶拽了出來。整個過程持續了2分鐘左右,隨著她把大竹蟶放進塑料桶,海水也開始涌入了剛剛挖出的深坑,時機把握得精準而又巧妙。
個頭堪比一根小竹筒
“這個得有二兩多重。”杜增香用海水清洗了一下大竹蟶身上的泥沙,放在手掌上仔細端詳。記者看到,這大竹蟶果然不同于平常的蟶子,體型堪稱“巨大”,比成人拇指還要粗上幾圈,加上伸出殼外的“舌頭”,比杜增香的手掌還要長出幾厘米,青褐色的兩片長殼合抱起來,簡直像一根小竹筒。
“這算平常個頭兒,昨天我挖到過4兩多重的呢!”杜增香說,他們拉著石碾在海灘上奔走,除了主要獵物蟶子之外,偶爾還會遇到另一種這里獨有的美味——西施舌。“西施舌也是這種小洞,它不用挖沙,用薄鐵片圍著小洞畫個圈,用手伸下去就捧出來了。”杜增香說。
時間過得飛快,一個小時過去了,記者逐漸感受到這份看似玩耍般的工作其實并不輕松。布滿淺水的沙灘雖不泥濘,卻也難以跋涉,沙灘的起伏雖不很大,卻也羈絆腳步,隨著時間的推移,足底的酸痛感開始向上蔓延。
“這活兒不好干的,我們每天得干4個多小時,算起來得拖著這個石碾子走幾十里路呢。”杜增香告訴記者,按照潮汐的規律,潮水落至一定程度,村民們就要下海挖蟶。
“年輕人現在都進城了,就我們這些中老年人還在干這活兒。”杜增香指著不遠處一位老漢對記者說:“他叫王增祿,是俺們這些人里年紀最大的,都68歲了,還在拉石碾呢。”
“現在每天多的時候能挖十幾斤,加上其他一些蛤蜊、西施舌、海螺等等,收獲還不錯。”看到記者靠近,王增祿一邊拉著石碾快速前行,一邊跟記者打著招呼。“別看俺快70歲了,身體還不錯,平時在家也閑不住,出來挖蟶子掙點零花錢,感覺挺好的。”王增祿擦了下額頭上的汗對記者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