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8-03-11 08:55:03
3月5日早上7點,陳懷華如往常一般在橋上進行巡檢。 記者郭堯 攝
5日7:00,凜冽的冷風直吹過濼口黃河鐵路大橋。陳懷華和工友早早來到橋頭,維護檢修這座百年老橋。1235米的橋長,3627根枕木,3萬多個螺栓,陳懷華像熟知自己一樣熟知這座橋。
大橋“查體”時間只給2小時
南依濼口大壩,北枕鵲山,一條架在鋼梁上的鐵路線,橫跨黃河之上。陳懷華和十幾名工友拿上錘子等設備,踩著鐵軌兩邊向橋北走去。橋上的冷風,吹得人一陣戰栗。
7:00—9:00,這個時間段沒有火車經過,正好是維修鐵路的“天窗期”。“每年春運,都會有28趟不同班次的火車經過這座擁有106年歷史的鐵路橋。橋的年齡大了,得經常維護檢修。加上前天天氣異常暖和,緊接著第二天又出現大降溫,溫差變大,鐵路鋼梁結構和枕木熱脹冷縮容易變形,更要仔細檢查。”陳懷華說,他們根據前期巡檢,發現了橋體北段需要更換枕木。
“這都是敲出來的。”陳懷華手里拿著一把長約半米的小鐵錘。枕木時間長了內部出現腐爛跡象,用鐵錘敲擊會發出異響,也就意味著需要換掉了。這次,他們需要在兩個小時內更換6根枕木。
聽聲音就能發現零件有問題
陳懷華和工友就像大橋的“醫生”,每隔幾天就進行一次“查體”,眼看、錘敲、鉆探是3個常用方法。“這座大橋長1235米,有3627根枕木,平均每根枕木有10個螺栓,算下來共有3萬多個。我們就順著一邊鋼軌檢查過去,再順著另一邊檢查回來。”陳懷華說。
對于螺栓等零件,需要敲打查看是否松動,“聽聲音就能知道是否有問題。發現問題就會做標記并記錄維修。”粗略計算,檢查一遍下來,陳懷華得敲擊上萬次。
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整體均為鋼梁結構,陳懷華每每還要爬到橋頂鋼梁上巡查,“這可跟維護橋頂工程不一樣。維護工程能在原地綁安全繩,但巡查要來回走,綁了繩子就沒法長距離行動了。”陳懷華說,橋頂鋼梁距離黃河水面有30米,第一次爬上去的時候會眼暈,腿都打哆嗦,后來次數多了也就習慣了。
橋面以下,每對橋墩間的主梁都懸掛著一個小車,“這個巡檢車純靠手搖,檢查時四人一組,兩人搖車,兩人下到車里檢查。過橋風很大,經常吹得小車來回搖晃,幅度可達30度。”陳懷華說。
用一輩子干好這一件事
陳懷華說,濟南濼口黃河大橋投用百余年仍可正常行駛客運列車。這得益于這些守橋人像呵護孩子一般,呵護著這座大橋。
1987年,陳懷華從父親手中接過護橋工的工作,到現在已31年了。今年50歲的他,70%的工作時間都在這座大橋上。鐵路巡檢工作對不少人而言是單調的。“我在這干了一輩子,了解這座大橋的歷史,記得住大橋的各項參數,對每一根鐵軌、每一根枕木都懷有很深的感情。我們這些人一輩子就干好一件事,那就是呵護好這座大橋。”
原標題:“叩診”百年黃河鐵路橋的人:2小時敲擊上萬次他重復了31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