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05-10 01:58:05
原標題:近年來,招不到男性教師幾乎成為中小學校長們的心頭病——教師性別適度平衡為何難以實現
去哪里尋找男性教師?和很多國家一樣,中國也開始面臨這樣的問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發布的“教師職業中的性別失衡”主題報告顯示,該組織各經濟體內,教師職業“嚴重的性別失衡,女性教師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不斷增加,從2005年的61%增加到2010年的65%和2014年的68%。”報告指出,令人擔心的是,這種差距未來還可能會繼續擴大。
我國教師群體中的性別比例狀況如何,又呈何種發展趨勢?從陰盛陽衰到適度平衡,需要哪些外力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男女比持續拉大 學校管理遇困難
崔妍就職于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所高中。她發現,周圍的同事幾乎全是女性,在近幾年新入職的同事中,幾乎已經找不到男教師的身影。
而據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統計數據,2016年北京、上海專任教師中女性占比,普通高中階段分別為71.9%、65.9%,初中階段分別為76.3%、73.7%,而小學階段均超過80%。
不僅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中小學教師群體中陰盛陽衰現象在全國范圍內十分普遍,且越往基層越明顯。
此前,有媒體隨機調查了山東、湖南、四川、浙江四省140多所中小學,較為嚴重的學校男女教師比例達到了1∶10,女教師占到教師總數的70%至80%屬于常見現象。男女教師比例在1∶1到2∶3之間的學校,已屬少數。
讓人擔憂的是,近年來,這個現象不僅沒有得到扭轉,我國女專任教師占比增長明顯,男女教師比例差距持續擴大的趨勢反而在加劇。
記者翻閱歷年教育統計數據發現,全國范圍內,2016年女專任教師占比高中為52.13%,初中為54.49%,普通小學為65.34%;2011年這一比例則分別為48.36%、50.13%、58.68%,5年時間均增長了4~7個百分點。
這個學期開學不久,又有一封產假申請信擺在了贛東北某縣城學校校長趙明的桌上,這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的170名教職工中,女性為118人,男性比例約30%,“承擔教職工作的男性教師比例更低”。特別是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女教師懷孕、生育更為集中,趙亞明告訴記者,“2017年,全校就有23位女教師休產假,給課務安排增加了很大壓力”。
占比高居不下的女教師群體,給學校管理增添困難的同時,也讓一些家長產生了困擾。
來自武漢市的家長楊露發現,兒子浩浩在朗讀課文時帶有“明顯的女播音腔”,“聽上去怪怪的,優美有余,卻陽剛不足”,正在讀二年級的浩浩,只有體育老師是男性。“學校缺少男教師就像家庭中缺少父親,校園里缺少陽剛之氣,男學生舉手投足間無意識的女性化動作、言辭會越來越多”,楊露由衷希望“增加一些男教師”。
社會學上,男性的形象傾向于積極進取、大度勇敢;而女性則認真細致、富有愛心。趙明對此表示認同:“當教師性別過度單一化,對于學生的情感認知、教育的多元化,都或多或少會帶來影響。”
很少有男生愿意去中小學當教師
“2017年,全縣招聘中小學教師共計327人,其中男教師41人,占比12.5%,而這41人中,還包含了‘特崗計劃’分配過來的23名男教師。”經過十余年的觀察,趙明得出結論,“很少有男生愿意來中小學校當教師”。
教師性別不平衡從我國高校師范生培養情況可見端倪。《2014年高等院校師范生培養狀況調查》顯示,在全國27所師范院校中,在校師范生的男女比例差距明顯加大,其中女生占65.3%,男生僅占34.7%。這意味著未來國內教師當中的女性幾乎兩倍于男性,除了音樂、美術教師以外,傳統以男性為主的物理、化學、數學教師也將以女性居多。
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民盟中央提交了一份《關于完善中小學教師招錄制度的提案》,其中提到浙江某區2014年在職教師中男教師比例約為25%;該區近5年新進教師444名,男教師僅占17.8%,2015年新錄用男教師僅占11.1%。
從中西部到東部,招不到男性教師幾乎成為中小學校長們的心頭病。男女教師比例失衡的狀況,無法隨著新教師的補充自然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如今是語文教師的劉剛力,2014年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后返回原籍地高中任教。這個學期,由于女同事休產假,他又兼起另一個班的語文教學任務,工作量增加一倍。他介紹,師范類專業男生本來就少,班上最后只有三個男生站上了講臺,其他人都陸陸續續地轉行了。工作量大,收入一般,社會地位不高,是大家的共同感受,“對于男生來說,最害怕一眼就看到退休,教師就是這樣的工作。”他對自己教師職業的未來似乎也失去了信心,“可能會隨時跳槽”。
“人們的職業選擇往往會受到性別差異、社會分工、職業刻板印象等因素的影響,理論上,一個正常運轉的社會職業,基本上能夠吸引男女平等參與,至少在數量上大體相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莉莉表示,當前,教師的收入和地位無法滿足男性養家糊口的角色規范,對男性的吸引力正在降低,而更符合傳統女性性別角色期待,求職壓力小,成為更多女性的選擇。
政策手段難立竿見影
接到記者的電話時,楊鯤正在校外做家教兼職。他是福建省第一批免費師范生,明年就要從閩南師范大學小學教育(本科)畢業。即便放眼全國的師范類專業,他們班的男女比例仍可以說不尋常——幾乎全是男生。盡管如此,在校三年,楊鯤并不愿意因為自己的性別而被關注。
2015年6月,福建省教育廳印發《福建省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辦法(試行)》,提出開展“小學、幼兒師范男生免費教育試點”。此舉的背景是“高中優秀男生就讀師范專業的意愿不強,幼兒師范專業男生更是基本無人問津”。首批招收免費師范男生500名,其中,小學免費師范男生400名,幼兒園免費師范男生100名。
在一些人看來,這項政策有“性別歧視”之嫌,但如果沒有政策上傾斜,男性教師空缺恐怕會更大。截至目前,這項政策的實施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招生人數保持基本穩定。也就在今年,第一批福建省試點免費師范男生(專科)即將畢業。
記者致電福建省莆田市教育局,該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省首批三年制免費師范男生(專科)的招聘統一考試剛剛結束。此次統考中,莆田市計劃招收14名男性教師,“從報考情況來看,比較樂觀”。按照規定,師范生們可以選擇參加全省統考、地市專項招聘和返回原籍三種就業方式。
該政策實施的2015年,福建省小學專任教師中女教師的比例占64.4%,女教師10.47萬,男教師5.77萬,相差約4.7萬人,而絕大部分幼兒園長期無男教師。
“每年的招生人數只有500人左右,但是面臨近5萬人的缺口難題,通過政策手段調節教師性別比例難以立刻見效,且作用有限。”福建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楊振坦對記者表示,“研究提高教師待遇、社會地位,讓教師職業更有吸引力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記者調查發現,在師范招生指標中設定男生名額或比例,確保生源中性別比例合理的省份不止福建,江蘇等省市也是如此,河南則是“鼓勵男生報考”。
適度平衡是各國的共同追求
本次OECD發布的報告稱,在經合組織各經濟體,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女性平均占2/3。教師性別失衡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俄羅斯尤其嚴重,這些國家大約4/5的教師都是女性。在有數據的31個國家中,日本是唯一一個女教師比例低于男教師的國家,女性教師占48%,這一結果可能與日本勞動力市場女性參與率整體較低有關。
“教師是一個高度性別化的職業,教師群體的性別失衡一直是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劉海峰表示,“盡管男女教師比例達到多少才合理沒有定論,但相差比例不能過于懸殊,達到適度平衡是各國教育界共同追求的目標。”在他眼中,芬蘭解決此類問題的做法值得研究。
芬蘭《赫爾辛基郵報》的調查顯示,芬蘭年輕人最向往的職業就是當老師,中小學教師受民眾敬重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總統和大學教授。事實上,在芬蘭,想當中小學老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候選人要經過好幾輪職業面試,只有最優秀的10%的碩士畢業生才有可能成為老師。而芬蘭教師擁有和醫生、律師相近的社會地位及工資水平。
“為了緩解我國男女教師比例過于懸殊的問題,最為根本的是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吸引力。”劉海峰同時建議,在教師招聘設崗時對性別作出特殊規定,以保證男性教師的基本比例,還可以通過增加實踐性筆試評價讓更多男性應聘者有機會進入面試環節,最后增加面試比重,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對應聘者加以綜合評判。
(光明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