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18-05-13 08:03:05
青島新聞網5月12日訊(記者 于泓)“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兒”“你們知道鋦藝是什么嗎?”由延安路街道與民盟聯手開展的“百花育苑”名師公益行家庭成長計劃啟動儀式今天在松江路社區舉行。啟動儀式結束后,非遺傳承人陳大雷為社區兒童和家長帶來了一堂豐富有趣的鋦藝課程,讓大家在動手實踐的同時,切身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特殊魅力。
公益課堂助力文化傳承
金剛鉆、錘子、鋦釘……這些在日常很少見到的工具,在陳老師手里就像是被賦予了生命一樣。為了能讓社區兒童和家長們初步了解鋦藝知識,陳老師從敲打金屬鋦釘開始教學,伴隨著“乒乒乓乓”的聲響,社區兒童和家長們開始動手敲打鋦釘,“老師,我的怎么扁了?”“老師,你能再給我演示一遍嗎?”活動現場,孩子們熱情高漲,聚精會神的看著陳老師的操作步驟,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就連家長們也認真的學習著。
“我特別喜歡鋦藝,還想繼續學習。”現場參加活動的小學生于佳冰告訴記者,雖然是第一次了解鋦藝,但是卻被非遺文化吸引住,特別有意思。記者看到,不少孩子手拿錘頭正和家長商量怎樣敲打鋦釘,有的甚至化身為小老師,向大家演示操作步驟。家長齊先生表示,非遺課程不僅可以讓孩子增長見識,了解傳統手藝,讓中華文化得到傳承,更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及協調性,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兒。
在陳老師展示的作品中記者看到,器皿上除了有鋦釘固定,有的還用荷花樣式的鑲片鑲嵌著。陳老師告訴記者,鋦補時需要先把破碎的器皿接好,然后用金剛鉆打眼,再用錘子敲打出金屬鋦釘,再將鋦釘牢牢嵌入打好的孔內……“現如今的鋦補,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縫縫補補,有些器物的瓷片缺失了,就得用鑲嵌,鑲片有各種造型。”簡單的步驟卻考驗著耐心和扎實的基本功。在場的孩子們更是被陳老師的工匠精神折服,紛紛表示想成為陳老師這樣具有工匠精神的人。
多彩課堂點亮“精神燈塔”
本次公益課堂的開展,讓大家走近了非遺文化,切身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所在,而這得益于市北區延安路街道的支持。據悉,“百花育苑”名師公益行家庭成長計劃是在民盟市委和民盟市北區工委指導下,由民盟市北教育委員會承辦的一項公益服務進社區項目。旨在發揮民盟市北教育委員會名師的資源優勢,借助社區平臺,為社區的家庭提供學科輔導和家庭心理成長的公益服務。
該項目自2016年開辦至今,已經組織公益講堂100余次,內容涉及英語、文學、百科、鄉土、國學啟蒙、非遺文化傳承等各個方面。記者獲悉,2018年,為使市北區延安路街道轄區內兒童,尤其是新市民子女、困難家庭兒童在家門口享受到名師指導,“百花育苑”項目將從“父母兒童心理成長課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外教課程”等方面為社區兒童提供英語學習方法指導、青島歷史符號講座、父母兒童心理成長課堂、民間手工藝學習、小記者課堂等豐富多彩的課程,為社區的家庭提供更多的學科輔導和家庭心理成長引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