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18-06-11 16:55:06
青島達尼畫家村
青島新聞網6月11日訊(記者 陳志偉 見習記者 李子銳)西海岸新區有這樣一座小村,風景秀麗、民風淳樸,匯聚了700多名畫師,被譽為“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它就是大泥溝頭村。依托文化產業,去年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3600元。6月1日,記者來到大泥溝頭村,探訪“畫家村”的發展歷程。
依托油畫產業,變身“達尼畫家村”
走進大泥溝頭村,整潔的街道、現代化的辦公樓、洋氣的別墅小樓,很難將眼前的景象同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劃上等號。
大泥溝頭村黨支部書記王武慶介紹,現在的大泥溝頭村有了一個更洋氣的名字,叫“達尼畫家村”。村里的油畫產業依托于綠澤畫院,形成了集油畫創作、教學、展示、交易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村里已流轉土地2000畝,占土地總量的95%,主要用于發展文化產業、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其中文化產業產值過億元。
綠澤畫院成立于1997年4月,由著名書畫家解中才創辦,先后在青島大麥島、膠州等地經營。2003年7月落戶于大泥溝頭村,建有綠澤美術館、綠澤美術職業學校,擁有簽約畫師700多人。
綠澤美術職業學校的學生正在臨摹作品。
據青島綠澤畫院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匡禹俊介紹,目前,綠澤畫院主要從事油畫、水彩畫、丙烯畫臨摹和創作。畫院主要采取訂單生產方式,在法國和美國均設有銷售機構。作品出口西歐、北美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2003年,徐淑粉跟隨綠澤畫院落戶在了大泥溝頭村。現在,她在村里已經有了一家自己的畫廊,每年的銷售額能達到200萬元。回憶起當時剛來的時候,她說:“我們畫人像素描的時候,需要有模特,村民們就免費來幫我們,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動。所以,和村民們的關系特別好。”
現在,像徐淑粉這樣在村里開畫廊的有15個人左右,其中包括本村的村民和外來落戶到大泥溝頭村的。有些干得好的,還開到了村外。
依托文化產業,村民們從傳統的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文化產業工人,通過提供餐飲服務、房屋出租等方式,人均每年增收3000多元。2017年,村集體收入1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3600元,高出全鎮平均水平近20%。
文化產業興旺了,村民物質精神雙豐收
淳樸的民風、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畫家們選擇在這里扎根。十幾年來,藝術創作的氛圍,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村民。
畫家鹿成君在談及大泥溝頭村的變化時,他說,“村里的老百姓可以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跟畫家們接觸了十多年,看畫家們怎樣生活、怎樣作畫,村民家里從開始的不接受、不理解油畫,到現在幾乎人人家里都掛上了油畫。”
現在,綠澤畫院還為村民免費提供學畫的機會,不少大泥溝頭村的村民也開始學習繪畫。
王武慶說:“現在村里的文化氣息特別濃郁,我們剛剛組織過廣場舞、太極拳等文化惠民活動。”
依托原生態景色,“油畫小鎮”帶動生態旅游
如果說油畫的美麗是由畫家譜寫的,那大泥溝頭村的景色依靠的則是大自然的造化和村民們的保護。王武慶說,“村里1200畝山林,我們保護得很好。很早之前,村里就認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有污染的企業一律不準進。”也正是因為大泥溝頭村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畫家村的文化氛圍,才吸引了不少旅游資源的入駐。
畫·河畔民宿。
“當時在大泥溝頭村選址,一是因為這里的原生狀態保持得好,二是有‘油畫小鎮’的名頭。”畫·河畔民宿的崔經理說,民宿建成后,每年接待游客1萬人次,營業收入達300多萬元。
除了畫·河畔民宿外,集觀光旅游、文化創意、園林景觀展示于一體的澤豐文化生態觀光園等項目也在此落戶。
背山望海,綠水環繞,優美的自然生態、淳樸的鄉風民風,大泥溝頭村依托文化產業,實現了物質精神的雙豐收。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榮譽稱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