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18-09-04 14:42:09
1990年8月20日至25日,青島首次舉辦“海峽兩岸經貿聯誼會”,應邀到會的臺商535人。我是來青島投資的第一批臺商,在青島打拼的近30年間,我收獲了家庭,收獲了事業,也收獲了榮譽。我見證了青島從東部開發,到奧運帆船賽的舉辦,膠州灣大橋順利通車,西海岸大開發,藍色經濟規劃及地鐵工程施建……青島在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眾生活水平提高,青島的魅力與日俱增。
結緣◆◆
同學勸說下踏上青島這方熱土
我是吵架離家闖青島的。1983年我從臺北科技大學畢業后到日本東京國際經濟外語學院念書,不過書沒讀完就被父親急召回臺,準備安排接掌家族事業。但我違背了父親意愿,回臺后就職出任了日本某知名服飾公司在臺開設的首家服飾店店長,一年內我就在臺灣開設了6家店。正在事業蒸蒸日上時,1989年6月在同學的勸說下,我踏上了轉變一生最大的旅程——青島,從此與青島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在青島的個人事業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最先投資房地產業,現在看來,當年投資該行業時機并不成熟,大陸的房地產市場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啟動,再加上沒有經驗,我們的“超前”投資以失敗告終,七個同學集資的380萬元全部打了水漂,我把在臺灣得到的“第一桶金”就這樣毫無保留地倒入了青島這塊后來成就我的地方。第二階段,成立合資的電子元器件廠,但因雙方不能融合而分道揚鑣。兩次投資受挫,我并沒有失去信心。首次抵青讓我驚羨青島的美,市內一幢幢美麗的歐式別墅牽絆著我的心靈,美麗的海灣讓我陶醉,大陸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遠景給我堅定的信心,我確信青島是個到處充滿著機遇的地方。當初和我一起來的同學都回臺了,我仍然選擇留在青島。
轉折◆◆
當“橋梁”把日本技術帶入大陸
第三階段,1992年以后我的事業開始有所轉機。我看到當時大陸摩托車市場需求處于高峰期,便抓住這個商機把臺灣成熟的摩托車技術引入大陸。我與濟南輕騎集團合作生產和經營的摩托車配件幾乎取代了70%—80%的日本產品,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我在大陸淘到了“第一桶金”。當時日本摩托車技術在世界屬領先水平,而日本不愿把摩托車技術轉移給中國大陸。臺灣的摩托車生產基本引進的是日本技術,我于1994年1月成立青島統力星公司,從進行摩托車零配件的制造銷售,到模具開發,發動機、整車的制造銷售,一路順風順水,生意有聲有色。統力星作為一家臺資企業,間接把日本技術帶到大陸,扮演了一個“橋梁”的角色。當然,統力星的夢并沒有如愿而至。對于試圖從事摩托車整車制造的宏偉藍圖,終因缺乏雄厚資金支持而最終成了一種沒有結局的遺憾,先期投入的400多萬元人民幣又打了水漂。
發展◆◆
轉向工業設計開創全新事業
第四階段,2000年,我開始意識到中國加入WTO后,必須要有自己的研發與設計才能讓企業發展獲得源源不絕的“活水”,我果斷謀劃轉型“工業設計”,開創全新事業。首先引進臺灣最大的一家工業設計公司——NOVA,運用他們成熟的設計理念,從產品前期市場調研入手,幫助客戶做一體化整套設計,進行向前和向后的資源整合,推動集團發展計劃與遠景規劃,大踏步邁向國際化。2000年成立統力星旗下青島宙慶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將汽車設計作為主業。2004年,通過與日本一家上市公司合作,成功完成了公司的戰略定位與轉型升級目標,參與了高鐵與和諧號開發設計工程、香港地鐵車廂設計,并開始承接外國的設計訂單。客戶遍及全球市場,得到了包括長春一汽汽車集團、大眾汽車、東風汽車集團、華晨寶馬汽車集團、長安汽車集團、北京汽車集團、福特汽車集團、福田汽車集團、吉利汽車集團、天津一汽、奇瑞汽車集團、日本豐田汽車集團、本田汽車集團、日產汽車集團、南豐集團、南車集團、北車集團等諸多公司的青睞。
目前,統力星旗下已擁有四家工業設計公司。每一次跨越,都精彩演繹了創意與品牌的永恒價值。憑借新增長點多元拓展的不斷尋求,讓今天的統力星集團在工業設計、生產投資、行銷物流等領域均取得驕人業績,行銷網絡高速完善,管理模式日臻成熟。
責任◆◆
甘做青島臺協當家人服務臺商
近30年過去了,我在青島擁有了自己的事業,還建立了一個美滿的家庭。作為標準的青島女婿,我已經把青島當成自己的家。回想過往,從1989年踏上青島這塊土地到現在,我見證了青島的發展,我也隨著她發展,我除了個人的事業得以延伸與擴展并獲得成功以外,我也常反省與鼓勵自己,我一定要為這塊土地貢獻自己更多的心力。懷著這份憧憬,2008年在青島臺商支持下,我榮幸地擔任了青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簡稱青島臺協)會長,連任了三屆。我把辦好青島市臺協當成和我個人事業同等重要的事業來對待,充當臺商協會的當家人。當時,我70%的精力放在企業經營上,而30%的精力傾注到協會上。在協會發展方面,一方面努力擴大協會規模,協會成員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不斷健全會務制度,充分發揚民主,定期召開會議對協會重大事務進行討論決策,使青島臺協在規范化的軌道上健康發展,在全國兄弟臺協中的影響力逐年提高。
在服務會員生活方面,加強與青島相關部門的聯絡溝通,為臺商開辟綠色通道,幫助臺商辦理臺胞證加簽、臺灣駕照更換大陸駕照、臺商子女辦理中考加分手續,協調臺商子女就學、臺商就醫等,盡可能為在青臺商的生活提供便利。為了加強臺商間的聯誼,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組織舉辦諸如釣魚比賽、高爾夫球賽、攝影比賽、登山活動及各種聯誼晚會等,為臺商們搭建溝通的平臺。在引導臺資企業生產方面,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機,中國企業的出口商品受到嚴峻考驗。我要求臺協結合政府政策,鼓勵扶持臺企順應市場轉型升級,將提升競爭力作為首要任務。所幸經過大家的努力堅持,絕大部分都能安然渡過難關。
回饋◆◆
鼓勵廣大臺商熱心公益事業
我們還將促進青臺經濟文化交流擺上臺協工作的重要位置,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成效。對青島的大力宣傳和推介,青島被更多的臺商朋友熟知,青島頻頻吸引投資者目光,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大項目落戶這個海濱城市,臺玻、統一、遠雄、東元、鄉林、冠捷、瑞智、臺勵福等先后在青投資設廠。隨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由開創期全面進入鞏固深化期,青島與臺灣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也必將不斷深化和發展。
我在青島的事業還有一部分是鼓勵廣大臺商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回饋社會。我在發展事業的同時,每年都會資助貧困學生,為其提供學費生活費,學生畢業后為其提供就業崗位;2005年投入現金50萬元與青島科技大學成立學生流動站,送畢業生到日本企業深造培養,回國投身于工業設計行列;汶川地震時,經過短短一周時間,青島臺協便組織募集50萬元善款送往災區,這在當時引起了較大反響。隨后我倡議青島臺協成立“急難救助基金會”,吸收各方面的善款為有急需的臺商提供援助,這在全國也屬創舉。臺商們還捐建了平度市臺商愛心小學,為即墨龍泉鎮鄒家蒲渠村貧困家庭捐款捐物,發起撿珍珠活動資助貧困學生,舉辦臺灣名品義賣為雅安重建募款等等。
感悟◆◆
見證變化是為了以后更好發展
見證前面的變化,是為了后面變得更好、更精彩。可以說,我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青島的點滴變化,也看到了公司由小變大,這些經歷和見證,為我以后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閱歷。我覺得,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是半自動化駕駛、無人車、智慧駕駛等,大陸擁有著廣闊的市場,但是這方面的核心技術較弱,而臺灣是世界半導體的制造廠,但缺乏大品牌的支撐,而且市場過于局限。我發現,大陸和臺灣之間需要系統整合,缺乏一個“連接”。2016年經過考察,2017年我回臺成立了臺灣聯華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結合臺灣技術和大陸市場,我期待有嶄新的發展。
我從一個莽撞無知的青年,憑著熱血與執著,踏上青島這片熱土。我在這里茁壯成長,成家立業,見證了青島從東部開發,到奧運帆船賽的舉辦,膠州灣大橋順利通車,海底隧道連接青黃兩地,西海岸大開發,董家口港碼頭延伸計劃,藍色經濟規劃及地鐵工程施建……青島在短短的時間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兩岸的關系隨著2008年的變化與發展,包括直接開放旅游、深度文化交流,已經把兩岸人民的未來緊緊地系在一起,未來兩岸的共同成長已成必然。能恰逢其時地站在青島這個舞臺見證了青島的發展,并與青島共舞,我深感無比榮幸。未來我還會一如既往地在這里與這塊土地一起成長,一起見證她的繁榮與昌盛。(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梁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