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8-10-08 11:25:10
原標題:我們都在“搶孩子”
國慶假期,帶著孩子回山東沂水老家,陪父母過節(jié),關(guān)了手機,屏蔽一切信息。回來發(fā)現(xiàn),一條“山東奶奶北京搶孩子”的信息,刷爆朋友圈:一開始大家關(guān)心搶孩子的到底是不是人販子,后來討論的焦點又變成“奶奶搶孫子到底對不對”。
有人將話題繼續(xù)引申: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老人與子女長期異地分居,他們孤獨,因為“隔輩親”,他們“思孫心切”。這樣想來,現(xiàn)實生活中,出于某些情感或需要,整個社會都在“搶孩子”。
情感糾紛下的“搶子”之痛
從當?shù)鼐脚兜男畔砜矗吧綎|奶奶”搶孩子是因為“長期看不到孫子”,甚至“從孩子出生就未曾見過面”。更深層次原因是,兒子在北京工作,家庭糾紛不斷,正與妻子鬧離婚,妻子帶著孩子,不讓見面。
這種現(xiàn)象,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例子。記者在老家的發(fā)小劉華前些年生意失敗,與妻子離婚,雖說孩子判給了他,但由于長期在外打工賺錢還債,孩子事實上仍由女方撫養(yǎng)。
這次回老家,記者見到劉華的父親時,他長吁短嘆:“別看孩子在咱們村讀小學(xué),我卻只能遠遠地看見,不能帶回來一起過節(jié)!”因為只要一放學(xué),孩子母親便會把他接回鄰村,不讓見面。
“這就是由愛生恨,盡管讓孩子與爺爺一起過個節(jié),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也改變不了孩子與母親親近的既定事實,但就是不允許。”劉華說,“這是報復(fù)。”
記得去年春節(jié),劉華等到了大年三十,妻子還沒有把孩子送回來。自家的孩子不能回來過年,這讓劉華和父母頗為失落,過年的喜氣也沒有光顧這個家。第二天,他便叫著我和幾個發(fā)小到前妻家里,想把孩子接回來。
剛到門口,劉華前妻便手持一根棍子沖了出來,帶的伴手禮散落一地。女方認為,這是來搶孩子的!婚姻的不幸,不僅是男女雙方的痛苦,遭受情感折磨的還有孩子、老人。令人嘆息的是,離婚率卻在與日俱增。
在老家擺滿月酒,孫女卻沒露面
很多外人看來美滿的家庭,其實也忍受著異地分離帶來的痛楚。
這次回老家,恰好趕上堂弟結(jié)婚,平時幾乎沒有見過的親戚都來了,只可惜多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屈指可數(shù)。大姑向我訴說:“這個假期,你大表哥沒回來,明年過年,也不會回來了。”
大表哥在廣西讀的大學(xué),念研究生又到了廣州,之后就在當?shù)囟ň恿恕=衲甏汗?jié),大表嫂懷了二胎,不適應(yīng)北方氣候,農(nóng)村又沒有暖氣,一家人沒回來過年。
到今年國慶節(jié),二胎才兩個月大,來回太折騰;明年春節(jié),天氣還是冷。“照這樣下去,得三年見不到孩子,說不想,那是假的。”大姑自言自語。
前段時間,孩子滿月,按照老家習(xí)俗,需要“剪頭(記者注:理發(fā))”,還有喝滿月酒的儀式,孩子也沒回來,眾親戚們在沒見到孩子的情況下,吃了頓飯。飯菜倒是不錯,但親戚們?nèi)滩蛔≌f:“這是喝的什么酒啊!”
有人會說,想孩子了,可以自己去廣州看看啊,但大姑有自己的顧慮,去得花路費,靠種地賺錢的大姑,舍不得;向兒子要錢,又張不開口,況且大表哥還有很多房貸要還。
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驕傲也孤獨
老家沂水縣院東頭鎮(zhèn)又被稱為“沂蒙風(fēng)情小鎮(zhèn)”,旅游資源豐富,在各類廣告中經(jīng)常看到的熒光湖、天然地下畫廊、地下大峽谷等景點,都在這里。假日期間,游客絡(luò)繹不絕。但每當看到有說有笑的年輕游客,二叔都頗有微詞。
二叔在縣城做焊工,月薪六七千元,在當?shù)毓ば诫A層中,收入不算低。對一些從農(nóng)村考出去的“有為青年”以工作忙、壓力大為由,不回家看父母,他無法理解。
我家周邊總共四戶,9個孩子,全都考上大學(xué),被村里人稱之為“狀元窩”,目前都在外地工作,國慶節(jié)回來看父母的只有兩個。
鄰居家三個閨女,個個成才,老二還考上了清華大學(xué)的研究生,在家門口放了鞭炮,只是出國后,就很少回來了。老大在深圳,經(jīng)常會寄一些保健品回來,要父母保重身體,但也很少帶著孩子回來。老三在省內(nèi)某城市工作,還能時常回來照看一下老人。
“人老了,也不圖好吃好喝,就想看看孩子,孫子孫女。”鄰居說,有時候感覺孩子太優(yōu)秀、太有出息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兒,現(xiàn)在連面都見不上,再出息對父母來講,除臉上增光,說出去好聽,又有什么用呢?
農(nóng)村老人城里老人,都在“搶孩子”
其實,兒女出息了,也不能說沒用,村里就有幾個,把父母接到城市里“享清福去了”,順便看孩子,享受天倫之樂。但幾個月后,多數(shù)都回來了,原因是“享不了這種福”。
村里微信群里,也轉(zhuǎn)發(fā)著這樣的打油詩:左右為難,不知咋干。是主人吧,說了不算;是客人吧,啥活都干;是保姆吧,一分不賺,買菜做飯,搭錢不算;志愿者吧,沒人點贊;是廚師吧,老吃剩飯;是采購吧,自己掏錢;是老人吧,沒人待見,起早些吧,怕把人家好夢打斷,起晩些吧,怕耽誤人家吃飯……
老家的大娘去北京看了一個月孫子,便回來了,真實的理由是“根本吃不飽”:“咱是出力氣長大的,飯量本來就大,兒媳婦卻只給盛半碗米飯,那怎么能夠;自己再去要,又不好意思,總感覺自己每天不干活,還吃這么多,不好。”
的確,在很多農(nóng)村老人心中,看孩子根本不算干活兒。于是他們提出把孩子帶回老家看,卻遭到很多寶媽反對,我妻子便是其一:“放老家了,那不成留守兒童了,未來心智肯定受影響!”
在很多年輕媽媽看來,老人看孩子會溺愛,養(yǎng)不成好習(xí)慣;只有留在自己身邊,才會逐漸建立感情,長大以后才會跟自己親;但這又與老年人“隔輩親”、渴望享受天倫之樂的天性相抵觸。
在城市普遍的“80后”獨生子女家庭中,“搶孩子”現(xiàn)象也常見。劉鵬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5年前剛生第一胎后,雙方父母搶著“看孩子”,曾一度為誰看的時間多些少些而有怨言,最后兩家協(xié)商好,“一家看半個月”。兩年前,二胎生了一對龍鳳胎。仨孩子太鬧騰,兩頭父母又累得受不了了。
進入二孩時代,很多家庭又在為如何平衡好兩個孩子而爭吵不休。(首席記者劉彪)
(濟南時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