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19-01-14 10:54:01
青島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青島經驗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市委市政府日前印發《青島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全力推動“五大振興”,加快構建“三大體系”,推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凝聚鄉村精氣神,重塑新時代城鄉關系,著力在都市現代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綜合改革等方面率先突破,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青島經驗和模式。到2050年,青島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高水平實現。
《規劃》確立了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到2022年,青島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農村經濟發展優化升級,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鄉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鄉村優美宜居,膠東特色村居魅力彰顯,全市40%以上的村莊建成美麗鄉村,打造“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鄉村版;鄉村文明程度顯著提高,鄉村文化活力進一步激發,鄉風文明、家風良好、民風淳樸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文明鄉村基本建成;鄉村治理能力顯著增強,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體系基本形成,平安鄉村創建成效明顯,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農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萬元,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率先實現。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相對貧困充分緩解,全體農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健全;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目標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高水平實現。
根據《規劃》,青島將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城鄉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構建“三帶展開、三區保護、百村示范、千村提升”的鄉村振興總體布局。
根據《規劃》,青島將全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夯實鄉村振興根基。其中,在產業振興方面,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百萬畝糧食種植業、百萬畝園藝農業、百萬噸“藍色糧倉”和百萬噸畜牧業建設,打造農副產品加工、農產品批發兩個千億級產業和鄉村旅游、農村電商兩個百億級產業,培育百個農品品牌、千個農業園區、萬戶經營主體,加快質量興農、科技興農、創業富農,建設都市現代農業領航區和農村創新創業集聚區。
為推動鄉村振興,青島將把制度建設貫穿始終,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根據《規劃》,青島將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率先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農業開放合作新格局,打造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驗區。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到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75%和65%左右。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
▲2019年1月14日 青島日報3版截圖
2022:四成以上村莊基本實現現代化
——解讀《青島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市委市政府日前印發《青島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全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凝聚鄉村精氣神,重塑新時代城鄉關系,著力在都市現代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綜合改革等方面率先突破,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青島經驗和模式,為全面建設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積極貢獻。
發展目標:青島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
根據《規劃》,到2022年,青島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全市40%以上的村(社區)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村經濟發展優化升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現代高效農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5%,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鄉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加快構建,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基本實現村內道路“戶戶通”,鄉村優美宜居,膠東特色村居魅力彰顯,全市40%以上的村莊建成美麗鄉村,打造“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鄉村版。
鄉村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入實施,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達標率超過80%,鄉村文化活力進一步激發,鄉風文明、家風良好、民風淳樸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文明鄉村基本建成。
鄉村治理能力顯著增強。農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普及率達到100%,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體系基本形成,平安鄉村創建成效明顯,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農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萬元,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率先實現。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相對貧困充分緩解,全體農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健全;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目標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高水平實現。
發展布局:三帶展開、三區保護、百村示范、千村提升
根據《規劃》,青島將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城鄉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構建“三帶展開、三區保護、百村示范、千村提升”的鄉村振興總體布局。
三帶展開。統籌全域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引導城鄉融合發展,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將生態中軸發展帶、濱海綜合發展帶打造成鄉村振興的示范帶,打造北部突破發展帶,形成分工明確、梯度有序、開放互通的城鄉空間結構體系。
三區保護。牢固樹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劃,加強嶗山、大澤山、大小珠山山脈等生態屏障保護,嚴格生態紅線管控,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培育休閑農業、森林旅游等新興業態,打造“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的大美格局。
百村示范。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依托鄉村資源稟賦,推進村莊差異化發展,打造100個左右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探索創新多元模式和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健康有序實施。
千村提升。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有序引導人口向城鎮和中心社區集聚、產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和美麗鄉村,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加快提升1000多個農村新型社區服務中心所在村 (社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帶動周邊村莊發展。
五大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根據《規劃》,青島將全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產業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產業振興在該《規劃》中占據了最大的篇幅。根據《規劃》,青島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百萬畝糧食種植業、百萬畝園藝農業、百萬噸“藍色糧倉”和百萬噸畜牧業建設,打造農副產品加工、農產品批發兩個千億級產業和鄉村旅游、農村電商兩個百億級產業,培育百個農品品牌、千個農業園區、萬戶經營主體,加快質量興農、科技興農、創業富農,建設都市現代農業領航區和農村創新創業集聚區。
在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方面,將建設百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到2022年,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300萬畝;發展百萬畝高效園藝農業,到2022年,建成100萬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形成一批百億級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百萬噸“藍色糧倉”,到2022年,水產品產量穩定在125萬噸左右,海洋牧場面積達到15萬畝;發展百萬噸高端生態畜牧業,到2022年,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90%,全市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10萬噸以上。
在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將提升農副產品加工業,到2022年,培育10家以上年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企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農副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提升以產銷對接為主的農產品流通網絡,到2022年,產地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到1000億元,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370億元。
在建設特色小鎮方面,將建設大澤山葡萄小鎮、靈山衛東方文化小鎮等11個省級特色小鎮,海青茶園小鎮、靈山玫瑰小鎮等10個市級特色小鎮。依托特色農業小鎮,整合“山、水、田、林、文”等資源要素,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培育靈山玫瑰、山后人家等田園綜合體。
●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青島將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創新完善引才、用才、育才體制機制,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分類型、分層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到2022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萬人左右。
壯大農村專業人才隊伍。集聚農業科技人才,加大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引進培養力度;集聚農村實用人才,到2022年,農村實用人才規模達到25萬人,農村從業人員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比重達到10%。
鼓勵各界人才投身鄉村建設。支持人才下鄉,鼓勵能人回鄉,引導企業興鄉,為鄉村振興注入現代生產元素和人力支撐。
創新農村人才發展機制。創新培養開發機制,到2022年,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強化支撐保障機制,鼓勵人才在城鄉間、農業和非農產業間雙向流動。
●文化振興
鄉村振興要以鄉風文明為保障。青島將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促進文化興盛,提振農民精氣神。
培育鄉村文明新風尚。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以家風促村風帶行風,推動形成家風正、村風淳、行風清的良好社會風尚,推進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建設。
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留住鄉村記憶,加強“鄉村記憶”工程建設,到2022年,建設10個“鄉村記憶”村落、20個“鄉村記憶”博物館;振興特色文化,推進“藍谷文化帶”“沽河歷史文化軸”“嶗山文化帶”等建設;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鄉村文化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
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加強鄉村文化陣地建設,評選一批鎮 (街道)綜合文化站、村 (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提升鄉村文化服務供給水平,把更多優秀戲曲、書刊和文藝演出送到農民中間;培育壯大鄉村文化隊伍,引導返鄉下鄉人員結合自身特長,發展傳統工藝、文化創意等產業。
●生態振興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青島將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以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為重點,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讓美麗鄉村、綠色田園成為美麗青島的底色,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區。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增強農業發展承載力,到2022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6以上,建成100萬畝節水農業示范區;加強農業清潔生產,到2022年,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較2015年降低6%以上、10%以上;整治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到2022年,農業生態環境綜合指數達到95%。
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水平,到2022年,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農村清潔供暖率達到70%以上;提升青島特色美麗鄉村品質,到2022年,美麗庭院覆蓋率達到80%以上。
統籌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對生態保護紅線區內歷史遺留問題逐一登記、分類退出;強化鄉村生態系統修復,確保全市濕地面積不低于14萬公頃;建設田園生態系統,打造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
推動實現鄉村生態資源價值。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到2022年,實現對禁止開發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發揮自然資源多重效益,進一步盤活森林、濕地、海洋等自然資源。
●組織振興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青島將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提升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組織覆蓋力、群眾凝聚力、社會號召力、發展推動力和自我革新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實踐,選出群眾擁護的講政治、守規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擔當的村委會班子;推進基層管理服務創新,加快農村社區黨群服務設施建設,建立“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
推進鄉村法治建設。加大農村普法力度,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群眾的法治觀念和依法維權意識,在鄉村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健全率達到100%。
提升鄉村德治水平。通過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干群融洽。
加強平安鄉村建設。健全農村公共安全體系,深化治安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和破壞生態等違法犯罪。
制度創新:
鄉村振興 改革驅動
鄉村振興,必須把制度建設貫穿始終,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率先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農業開放合作新格局,打造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驗區。
根據《規劃》,青島將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完善居住證制度,穩步推進教育、就業、養老、醫療、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到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75%和65%左右。
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搭建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平臺,鼓勵農戶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承包地。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分類推進農村集體資源性、經營性、非經營性資產改革,分類施策搞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推進房屋、集體企業等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到2020年,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
創新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全面落實財政支農惠農政策,加快推進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擔保貼息、民辦公助、風險補償等措施,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
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推進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建設,提高農村金融便利化水平。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引導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推廣“政銀保”模式,探索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和風險準備金制度。
(本組稿件記者 沈俊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