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海報新聞
2019-01-23 11:38:01
蘭世泉(左)和團隊成員正在為“海燕”水下滑翔機布放做準備工作。
開欄的話
在奔跑追夢中,在拼搏奮斗中,我們迎來又一個新春。
歲序更新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就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大眾日報始終把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弘揚沂蒙精神,加強改革創新,為鼓舞大眾、團結大眾、服務大眾作出新的貢獻。這是對大眾報人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牢記總書記的深情厚望 鼓舞大眾團結大眾服務大眾——走基層 強‘四力’”欄目,以總書記的重要批示為指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重訪總書記走過的地方,走近總書記牽掛的人和事,切實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筆觸和鏡頭展現新時代的發展變化,記錄齊魯大地上的不息律動和奮斗力量。
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6月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說
□ 本報記者 白曉
3619.6公里!這是兩個月前國產水下滑翔機“海燕”再次刷新的續航里程紀錄。
形似魚雷,身長2.6米,直徑0.24米,重約93千克,相比于傳統無人無纜潛航器,可謂身輕體瘦。1月17日,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記者見到了這款創造了多項紀錄的“海燕-L”長航程水下滑翔機。
見到“海燕”的研發團隊時,記者卻禁不住有些吃驚了:頻頻刷新紀錄的“海燕”背后,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真是一股“青春風暴”。
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他語重心長地說,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
“總書記的囑托,激勵著我們遨游深遠海。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憋著一股勁。”作為工程師,蘭世泉話不多,但回憶起總書記來考察時的情景,今年31歲的他難掩激動之情。
“‘海燕’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海洋高端裝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在面向海洋的新一輪競爭中,類似這樣的大國重器尤為重要。如今,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蘭世泉一邊說話,一邊習慣性地拂拭一款水下滑翔機,就像拂拭寶貝一樣。
現在,蘭世泉已是“海燕”研發團隊的“元老”。他是即墨人,小時候趕海的鰲山灣畔如今建起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逐漸拔起了一座新城,能在這里工作他倍感驕傲,在家鄉破紀錄更讓他自豪。
從小便對海洋充滿好奇,懷揣“劈波斬浪、遨游深海”夢想的蘭世泉,在天津大學讀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時遇到了絕佳的機會,當時“海燕”研發團隊剛成立不久,在導師的推薦下,蘭世泉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海燕”的研發中。
實現海洋強國夢,耕海探洋,裝備先行。“海燕”的成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堅力量就是這些“80后”。由于國外對水下滑翔機技術一直進行嚴密封鎖,國內的相關研究還是一片空白,他們從查找資料做起,從設計到組裝,即使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連續100多天海上作業,也沒有抱怨。
續航里程是水下無人滑翔機的重要指標,而尋找合適的能源功能材料是關鍵。為解決這個難題,團隊進行了無數次“頭腦風暴”,每天實驗測試到深夜,這樣的狀態持續了1個多月,卻依然一無所獲,那段時間大家都很煎熬。一天晚上,一位團隊成員靈感忽現,試試一種日常生活中就用到的材料。“沒想到,這就是我們一直苦苦尋找的能源材料。”蘭世泉說,實驗測試結果讓大家喜出望外,“年輕人有闖勁,也有創造力,這是我們的優勢。”
為了海洋強國夢,這個年輕的研發團隊帶著“海燕”經常在大海里與狂風暴雨“共舞”,換回了一次次紀錄。起初由于經費有限,他們經常租用小漁船進行海試,有次出海沒多久就遇上了大浪。“甲板不斷進水,我們一邊觀測著‘海燕’的測試數據,一邊淘水自救,現在想想挺后怕的,所幸很快救援船就趕來了。”蘭世泉說。
還有一次在南海上,剛剛完成科考任務的“海燕”準備返航,就遇上了臺風“天鴿”。面對船只隨時可能傾覆的風險,他們沒有退卻,最終選擇讓“海燕”和“天鴿”來一場搏斗。因為獲取臺風中心數據,就有望破解臺風精準預報這個世界性難題。“在漫長的20多個小時等待后,顯示屏上終于閃現出綠色的信號,‘海燕’成功帶著數據返航了!”蘭世泉說,“當時的感覺,就像看到離家已久的孩子返家一樣。”
與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合作后,借助平臺強有力的智慧保障、技術支撐及資金支持,“海燕”得以大放光彩,蘭世泉這樣的年輕人也得以大展身手——除了打破續航里程紀錄,去年“海燕”還在馬里亞納海溝附近海域深潛至8213米,創造水下滑翔機工作深度的世界紀錄!
目前,蘭世泉所在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觀測與探測聯合實驗室(天津大學部分),已經具備工作深度200米、1000米、4000米和10000米譜系化“海燕”研發、生產和技術服務能力,為我國“透明海洋”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撐。
“沒有海洋觀測、探測裝備與技術對海洋環境的感知,人類在海洋就如同‘盲人摸象’。”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吳立新介紹,牢記總書記囑托,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將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繼續打造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為提高海洋高端裝備研發水平、推進海洋裝備國產化進程等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