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新銳大眾
2019-05-02 08:07:05
■編者按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上,本報推出“接續奮斗 凱歌前行·青春對話”欄目,讓年輕一代和老一輩英模先進坐在一起,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敬請關注。
對話人
許振超
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
劉 起
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操作一大隊橋吊司機
□ 本報記者 李媛
1974年,只上過兩年初中的許振超來到青島港,當上了一名碼頭工人。從“一鉤準”“一鉤凈”到“無聲響操作”,許振超自學成才,練就了眾多絕活,并帶領團隊先后八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
勞動節來臨之際,年輕橋吊司機劉起與這位“大國工匠”一起,展開了一場青春與奮斗的對話。
劉 起:許老師,您年輕那會兒干工作,環境艱苦、機械設備也落后,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我剛開始學徒時出了兩次事故,差點就辭職了。
許振超:我們那會兒碼頭工人都被叫作“老搬”,出大力、流大汗,還不被待見。我當時家里條件差,初中畢業就沒法繼續上學了,就到工廠當工人。
開始工作時,有一次師傅讓我給一臺三相鼠籠電機換向,我哪里懂啊,結果就出了丑,但是我沒有氣餒。因為我對自己有個認識,就是當一名好工人。所以我就下決心要克服困難,別人會的我要會,別人不會的我也要會。后來,不論是干裝卸工、電工、門機還是橋吊司機,遇到再難、再復雜的活我都不會縮手縮腳。你要是能撲下身子老老實實地學,扎扎實實地干,慢慢鉆研大膽嘗試,問題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劉 起:以前港口對咱們司機的工作標準要求是“四懂三會”,這個要求就是拿到今天也很難,“七項全能”沒幾個人能做到,您當時是怎么做到的?
許振超:記得是1988年,隊里的一臺橋吊控制系統發生故障,請外國廠家的工程師來修。人家干了12天,一下子掙走幾萬元,這對我刺激很大。如果自己會修,這筆錢不就省了嗎?所以我就開始一個元件一個元件地分,一條線路一條線路地測試,用了4年時間才倒推出復雜密集的12塊電路模板的圖紙,攻克了技術難點。一次,一臺橋吊上的一塊小信號轉換板壞了,就是因為我懂,花8元錢買回一個運算放大器就把問題解決了,要擱以前,不會修就得換一塊板,得花3萬元。這就是我常說的,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劉 起:我讀大專那會就知道您,后來來到青島港,我就立志要像您一樣做一名速度最快的橋吊司機。現在,您對我們年輕人還有什么期望?
許振超:我帶領團隊,多次打破集裝箱裝卸船世界紀錄,創造出世界第一的裝卸效率。在這個領域里,中國的碼頭工人挺直了腰桿。
我們的青春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是都有著相同的夢想,要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干就干第一,爭就爭一流。同時,我提醒你們年輕人,我們現在有了世界一流的碼頭,有了一流的裝備,那我們就要干出世界一流的水平和它匹配才行。你們以我為目標可以,但我更希望你們超越我,而且碼頭的現代化大生產和高效率需要工人當中涌現出更多的能工巧匠、技術能手,我們時刻都要有緊迫感,不能停止學習。
劉 起:現在,我們年輕人應該怎樣弘揚工匠精神?
許振超:以前我們練“穿針”的絕技時,讓司機操作吊具從40米高度全速下降,在規定時間內把電焊條插到地上的啤酒瓶口中。很多人當時都覺得不可能,但我就有這個心氣,要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在有了扎實的基本功基礎上要大膽嘗試勇于創新,解決工作中的難點。
至于“工匠精神”,我理解的就是精益求精、打磨細節,做個能工巧匠。如何成為一名能工巧匠,就是不斷學習,找差距想辦法。還有一點很重要,年輕人要把熱愛勞動當美德、把鉆研技術當樂趣。事實證明,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就能在勞動中發現適合自己的廣闊的天地,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感受快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