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07-28 09:52:07
堅守主業、深化改革、注重創新。山東高速集團——
走高質量發展的“高速路”
在山東高速集團蹲點采訪,時間越長,那種高速高效的工作氛圍便感受越明顯。
在工程管理部,大家恨不得一路小跑干工作。按他們的話說,今年由山東高速投資建設的高速公路將如“下餃子”一般接連通車,而且全部要提前通車,不這么干哪行?
18年前,389公里的京福(京臺)高速山東段、141公里的濰萊高速是山東高速集團成立時僅有的“家底”。18年來,從“一條半高速公路”到擁有高速公路、鐵路、港口、物流等交通全產業鏈,山東高速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國企改革發展之路。
理念引領,做強主業產業鏈
7月26日上午,由山東高速投資建設的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小許家以東段)正式建成通車,引領我省正式邁入八車道高速公路新時代。
通車當天,記者駕車行駛在這條被譽為“黃金通道”的高速路上,視野開闊,逐漸將時速升到120公里,風馳電掣的感覺很棒。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對推動基礎設施提升提出明確要求。
“這集群那集群,交通跟不上難成群。”2018年的全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指出,山東交通的發展慢了。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作為我省大交通行業領頭雁的山東高速坐不住、等不起,認真分析自身功能定位、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得出結論:
山東高速是靠路橋起家的,是靠工程建設發展的,無論發展到什么階段,堅守主業的初心不能變。只有為公眾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才能贏得群眾、贏得顧客、贏得效益。
“既承擔好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又取得好的利潤,這才是優秀國企應有的水平和擔當。”山東高速集團董事長鄒慶忠方向明確。
在這一理念之下,自年初以來,山東高速主動承擔了10條821公里高速公路建設任務。該集團“十三五”期間承擔的13條總里程1168公里、總投資1326億元的高速公路建設任務,目前已建成8條,全部提前通車。今年,將有4條共463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占山東全年高速公路計劃通車里程的3/5。尤其是歷時四年再造新濟青,不僅擴寬了路面,更賦予其綠色、科技、智能等新內涵,為再塑“山東的路”這一金字招牌吹響了沖鋒號。
公路之外,山東高速在整個大交通行業里也大有作為:將投入161億元成立的4家公司整建制劃入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支持我省高速鐵路建設;牽頭組建渤海灣港口集團,整合東營、濱州、濰坊三市港口;統籌運營“齊魯號”歐亞班列,提前半年完成省政府報告中提出的全年開行目標;充分發揮金融板塊優勢,成立規模5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基金……
推進改革,激發企業新活力
實踐證明,山東高速集團每一次發展壯大,都是抓住了改革的機遇。國有企業混改,成為山東高速面臨的又一次發展機遇。
“混改不是口號,而是增強企業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途徑。”深化企業改革,鄒慶忠把混改作為了重中之重來抓。
“重”,首先體現在力度大、范圍廣。
去年12月,制訂兩年計劃,要求所有三級企業2019年全部簽訂實質性混改協議,并有1/3的企業完成工商變更;到2020年全部完成工商變更,比省國資委確定的任務目標提前了一年。
其次是方法多、模式新。
山東高速鐵建裝備公司將中鐵二十三局作為戰略投資者引進,建成了全國第一家工廠化高鐵軌道板生產基地,研發出全國第一條高鐵CRTSIII型軌道板智能化流水生產線,當年建設當年投產達效,收入、利潤實現3倍以上增長。
在山東高速信聯支付公司辦公樓的走廊里,記者看到正在研發的各大技術項目進度都清晰地標注在大展板上。作為我省第一批員工持股試點企業之一,公司目前擬持股員工占30%,持股比例12%。當員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綁在了一起,員工的工作和創業熱情得到了極大提升,信聯支付公司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
記者在蹲點采訪期間,還見證了山東高速與濰坊市的一場簽約儀式。作為推進混改、創新高速公路投資模式的嘗試,地方政府通過拆遷費用作價入股的方式與山東高速合資成立項目公司。山東高速首創的“共建共享”模式加快了項目建設進度。
改革,是向外的,也是向內的。
采訪過多個山東高速二級權屬單位后,記者發現其工作積極性還來自于差異化的考核制度。摒棄過去“一刀切”的考核模式,山東高速根據所處市場環境和功能定位,將近三十家權屬單位分為充分市場競爭類、依托資源競爭類、特許經營類三類,根據分類區別設定目標增幅和績效薪酬系數。每個權屬單位負責人的薪酬,與單位利潤情況直接掛鉤,基本年薪、績效年薪都實現動態管理。如果業績突出,可以拿到超額利潤提成,獲得任期績效獎勵;如果工作落實不到位,有可能只拿到基本年薪。“突出績效導向,就是要引導權屬單位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加快提質增效升級,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山東高速人力資源部部長莊勇作出了解釋。
組織機構改革也進行了探索。去年底,山東高速注入230多億元優質資產成立建設管理集團,專門負責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管理,為我省新增了一個高速公路投資建設平臺。專業團隊干專業的事,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建設進度,京臺高速改擴建工程不到3個月就打通了施工便道,完成了過去大半年才能干完的活。
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引擎
頂著烈日看青銀高速禹城段路面維修施工,記者一瓶礦泉水還沒喝完,一段路已經鋪好。施工人員告訴記者,新版本的熱再生機組加熱效果突出,拌和均勻穩定,工作效率高,有效保證了攤鋪壓實效果和路面平整度。
今年4月份,山東高速自主研發的2.0版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機組正式下線。這套設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16項國家專利,可以在廢舊瀝青100%利用前提下,實現對各類路面病害的快速修復,與同類產品相比可提高生產效率20%,節省燃料成本30%。
在山東高速鐵建裝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生產出的高鐵軌道板沒有一絲瑕疵。然而研發之初慘重的損失仍讓公司總經理樊文波記憶猶新。
“由于工藝復雜,在量產階段很多設計指標達不到要求,甚至出現2000多塊有瑕疵的產品。”2000塊是什么概念?樊文波告訴記者,那是1800萬元。
挫折激發了大家的科研斗志。經過反復實驗摸索,鐵建裝備公司成功研發出全國第一條高鐵CRTSIII型軌道板智能化流水生產線,成品率從開始的80%提升到目前的100%,產量也由原來的每天60塊提升到每天120塊,產品遠銷海內外。
重視科技,發展就有后勁,經營就有效益。山東高速設立科技創新發展部,建設科技研發(創新)中心,增設科技研發專項資金,整合省級平臺科研資源,給予獲得國家技術獎的團隊和個人最高100萬元獎金,讓成果完成人連續3-5年每年提取不低于7%的成果轉化利潤……
一系列激勵機制和獎勵措施的出臺,激發了創造活力,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科技成果: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項66項,省部級特等獎、一等獎24項,授權專利372項,國家級工法6項、省部級工法132項……
一條條高速通達八方,一座座橋梁橫跨江海,憑借堅守主業,深化改革,注重創新,山東高速正奮力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高速路”上,為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航,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支撐保障。(通訊員 馬繼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