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2-08-15 11:13:08
原標題:財經調查|9位院士齊聚煙臺,把脈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未來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這是一次搶占產業未來發展先機的智慧碰撞:
8月13日-14日,中國·煙臺第四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制造院士論壇暨2022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賽在煙臺黃渤海新區城市黨建學院舉行。9位院士,102所全國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專家、學子齊聚港城,為煙臺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這是一場把脈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思想盛宴:院士論壇上,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沙發論壇的形式,圍繞制造業發展趨勢以及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等話題進行了頭腦碰撞,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傳遞出微納傳感技術以及智能應用的新方向與新未來。
這更是煙臺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聚焦新賽道的一次全速出擊:借勢論壇與大賽,煙臺重點推介了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鏈,與會院士、專家、學子更深度地了解煙臺、了解煙臺雄厚的產業家底,帶來的將是更多項目的落地、成果的轉化和人才的集聚。
102所高校學子再爭鋒
聚焦產業熱點,源于產業實力
過去兩天時間,一場以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為主題的“巔峰對決”賽在煙臺上演。
來自全國25個省份、102所高校293個團隊的學子匯聚港城,參加2022年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賽。本屆大賽以“智聯萬物,感創未來”為主題,內容涵蓋微納傳感器的創新設計、微納工藝研究、物聯網智能應用等多方面課題,參賽人數創歷史新高。
昨天上午,大賽結果出爐:來自江漢大學的邵夢淇團隊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劉兆鈞團隊,分獲本科生和研究生組一等獎,來自南京工業大學的陳澤方團隊等8件作品獲二等獎,浙江大學的朱博醫團隊等50件作品獲得三等獎。
自2020年以來,煙臺已經連續三年舉辦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這項大賽是教育部認可的57項全國性大學生競賽項目之一,入選了《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落戶在山東省的全國性大學生競賽活動,大賽更是將煙臺選為了總決賽永久會址。
更令人振奮的是,期間舉行的中國·煙臺第四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制造院士論壇上,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齊聚煙臺為行業發展把脈定向。
煙臺緣何能獲得如此“青睞”?
究其根本,這源于煙臺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的“硬核實力”。
作為全市重點培育的16條產業鏈之一,煙臺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鏈產值達到近200億元,現有上下游企業35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高新技術企業22家。建有省級以上企業研發平臺35個,其中國家級平臺4個。引進合作中外院士4名,國家級專家11人,省級專家7人,聚集研發人員1500余人。涌現出睿納微創、正海磁材和明石微納等一批優勢企業,8微米非制冷紅外探測器、聚酰亞胺等多項產品打破國外壟斷,OLED紅光材料、單色混合液晶、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
在煙臺黃渤海新區經發科創局副局長趙玲看來,煙臺之所以能吸引到如此多院士,還源于這里對創新的高度重視和優質的營商環境,“最近幾年,我們注重用創新引導產業轉型,不僅讓人才有施展的舞臺,有應用的場景,可以高效地實現成果轉化,也以‘企業家第一,科學家至上’的理念和賓至如歸的服務,讓人才特別是有合作的院士對煙臺有著很高的評價,這樣就可以以院士引院士,吸引更多人才來這里創業。”
9位院士把脈產業未來
轉身向高端的新思路與新方法
制造業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產業鏈與創新鏈怎樣進行深度融合?產業鏈如何轉身向高端?
在昨天舉行的中國·煙臺第四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制造院士論壇上,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沙發論壇的形式,圍繞制造業發展趨勢以及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進行了頭腦碰撞,輸出了各自領域最前沿的觀點與思路,傳遞出產業發展的最新方向與未來趨勢。
圍繞當前制造業發展趨勢、面臨的競爭態勢,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提出了自己的對策與建議,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行業中的關鍵,這其中傳感器是基礎,而傳感器發展又需要借助微納技術的應用,“此次大賽有助于發展好微納傳感技術,同時,數字孿生也將是行業發展的一個方向,我們要深耕數字采集,更好實現從‘過程孿生’理解數字孿生。”李培根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微納制造與先進傳感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原副校長蔣莊德也表達了與李培根相似的觀點。“我們講萬物互聯、萬物智聯,這其中最基層的技術就是傳感技術。只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做,我國微納制造、超精密制造一定會做出成績。”蔣莊德說。
在重點研究水路交通工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嚴新平看來,“未來水路交通運輸是向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船舶要減少人力投入,必然也少不了感知系統的支持。”
針對“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培育創新聯合體,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課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工程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表示:“當前形勢下,產業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尤其是微納制造領域,人才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這次大會,涌現出的新生力量將是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智能微系統及空間應用專家、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看來,無論是“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還是“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都要立足企業自身需求,要有自己的定位,探索好差異化發展。
“制造業要邁向高端,必須多聽企業需求,多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對產業未來發展的研究,發揮各方優勢,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流體傳動與控制領域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楊華勇如是說。
交流、碰撞、啟迪、探索,一位位院士暢所欲言,把脈的是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制造的未來發展,更為煙臺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方法。
“六個一批”描摹清晰輪廓
闊步邁向半導體產業新高地
無論是創新創意大賽,還是院士論壇,指向的都是一個產業更高質量的發展。
在趙玲看來,這次的系列活動為煙臺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些院士都是各自領域的頂尖人物,了解的是國內甚至是國際最頂尖的產業發展方向,他們的觀點與思路為我們提供了頂層設計更高的視野和依據。”趙玲表示,借此活動,讓院士們和學子們更好地了解了煙臺、了解了煙臺的光電產業,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煙臺的產業實力,同時,也通過大賽吸引了更多項目在煙臺落地轉化,促成了與更多高校院所的合作,未來必將吸引更多人才流入、創新創業。
站在搶抓光電產業發展“新風口”上的煙臺,已經開始了求新、求變全面布局:圍繞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鏈,煙臺將以“高端化、創新化、鏈條化、園區化”發展為目標,瞄準微納半導體和功率半導體兩大主攻方向,在基礎材料和專用設備“一基一專”核心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全力構建“211”產業體系。力爭三年內聚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00家、規模達到500億元,打造中國北方最具競爭力的特色半導體產業新高地。
以此目標為背書,煙臺用“六個一批”工程繪就藍圖,向遠而行:
——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重點支持光電關鍵元器件及材料、高端芯片、先進工藝和生產裝備等核心技術研發,采用“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首批攻克“大規模集成電路平坦化關鍵材料研發”等10項關鍵技術研發,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
——布局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加快構建“1+5+N”創新策源平臺,充分發揮省實驗室作用,搭建兩大公共服務平臺、三大關鍵共性技術和成果轉化平臺,以及N個企業創新平臺,構建產業鏈創新策源體系。
——全力攻堅一批產業載體。推動煙臺光電傳感產業園、臺芯功率半導體產業園、一諾電子半導體材料產業園等現有6個特色產業園提速建設,加快謀劃東星精工裝備、力高新能源等4個新產業園區,構建配套完備的產業生態。
——做大做強一批企業梯隊。支持做大睿創微納、正海磁材等首批10家頭部企業,搶占非制冷紅外技術、稀土永磁材料等多個領域國內領軍地位。梯次培育臺芯電子、力凱數控等20家細分領域骨干企業,構筑“雁陣型”企業梯隊,年內產業鏈培育上市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專精特新企業20家。
——加快推進一批在建項目。加快非制冷紅外焦平面芯片技術改造及擴建項目等施工建設,年內竣工投產。力爭IGBT模塊生產線擴建項目、高端新型顯示材料產業化項目等年內完成設備安裝。
——簽約落地一批優質項目。聚焦強鏈補鏈延鏈,力爭年內簽約一批高技術項目。聚焦科技人才,推動“光電技術聯合實驗室”等4個校企聯合實驗室落地,年內舉辦專場招聘會5場,“訂單式”引進培養人才20名以上。
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在這里落地轉化,越來越多的人才在這里創新創業,煙臺光電及磁性材料產業鏈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更具競爭力、創新力和影響力的微納傳感產業生態圈近在眼前。
煙臺,正闊步邁向中國北方最具競爭力的特色半導體產業新高地。
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王修齊
通訊員 郭傳義 姜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