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3-12-28 11:29:12
原標題:煙臺:科技園區演繹創新之變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煙臺:科技園區演繹創新之變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今)。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創新能給一個園區帶來哪些變化?
走進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綜合樓外的綠色英文標識BIOasis格外醒目。
BIOasis,意為生物綠洲,引申為適合研發和居住的地方。寒冬時節,這片“綠洲”卻一派生機盎然——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煙臺分所加快研發進程,多個一類新藥項目進入臨床試驗或臨床前準備階段,10余個候選新藥進入早期評價階段;煙臺芥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車間裝修到位,企業打破山東省微流控技術產業化應用空白,獲得7款產品的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并投產;瑞吉明(山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企業從三文魚精巢中提取DNA片段,生產的核酸系列醫學再生原料供不應求……
建園13年來,無數青年才俊懷揣夢想與激情,從五湖四海奔赴這片創業熱土,在生物醫藥創新一線持續奮斗,讓生命科技之花遍開“綠洲”,讓“創新好藥”因煙臺而精彩。
作為面向全球的國際化生物科技創新基地,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自誕生之初,就充滿創新基因。2010年,煙臺高新區管委會和綠葉生命科學集團共同建設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在運行機制上,園區將政府的政策引導、“一站式”服務職能與企業化的技術平臺建設、管理經驗緊密結合,率先在國內實施了“政府主導、企業化運作、高度市場化運營”的政企合作模式。
“因為是新生事物,科技園剛成立時,每天都有兩三波來參觀的。我們一邊建設一邊招商,在忙碌中滿懷憧憬。”逄云莉是入職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的第一名職工,見證了園區的全部發展歷程。2010年8月6日,科技園奠基開工,經過1年多時間建設,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的綜合研發大樓首先落成了,首批30個創業項目入園孵化。接下來,11棟研發大樓和4棟配套設施次第建成,一座環境優美、開放包容、朝氣蓬勃的高科技創業園就此面世。
彼時,國內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催生新的產業革命,國家把生物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部署。園區緊隨國家戰略,瞄準生物醫藥、健康醫療、再生醫學與精準醫學等高端產業,圍繞研發創新、公共服務、新技術孵化、企業培育與成果轉化,形成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科技創新生態,運營團隊也從最初的1人發展到5人,再到現在的60多人。
2018年,隨著總投資4.18億元的煙臺醫藥與健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成,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實現華麗“升級”。平臺配備各類生命科學專業儀器3000余臺(套),下設新型藥物制劑技術研究與評價中心、基因技術應用示范中心、細胞與組織工程中心、海洋功能產品研究與評價中心、中試基地等“十中心、一基地”,打造專業化、公益性和創新性的區域資源共享載體,為全市乃至全省醫藥健康產業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
良好的創新氛圍,就像一塊磁石牢牢吸引著高端資源。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煙臺分所、綠葉制藥研發中心、綠葉醫療集團、煙臺高層次人才創業園等機構組團落戶,園區先后引進中小微創新型創業企業百余家,生物醫藥產業化集群效應進一步凸顯。
如今,園區在小分子化學藥物、高端藥物制劑、抗體藥物、疫苗、基因技術、細胞治療、精準診斷和海洋生物等領域,集聚孵化了一大批高端引領性和顛覆性的新技術,系列醫藥創新成果陸續產業化轉化。6項創新藥物、3項新型醫療器械成功產業化,二十幾項創新藥物處于國內和國際開展臨床研究或者注冊報批階段,十幾項新型醫療器械進入產業化“最后一公里”。
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的發展,與煙臺高新區同頻共振。2010年,煙臺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緊跟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步伐,煙臺高新區勇毅前行,在煙臺東部快速隆起一座創新高地。
中俄科技創新園來了,藍色智谷來了,航空航天產業園來了……現代化的創業孵化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帶動了區域創新活力。煙臺高新區已建成各類創業孵化載體100萬平方米,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省級大學科技園1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
從載人航天工程技術配套,到C919大飛機零件;從“藍鯨”系列鉆井平臺,到首臺國產雪蠟車集成設計,許多國人引以為傲的“大國重器”的一些關鍵技術,就誕生在煙臺高新區。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煙臺高新區持續開展創新環境提質增效、創新創業服務能力提升、創新人才招引培育等各項工作,全面提升區域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形成了以科技園區為孵化載體、以科創平臺為技術支撐、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引領的創新發展生力軍。如今,煙臺高新區建成“先進藥物遞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人才科創平臺13家,匯聚市級以上重點人才256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77.7%,交出一份漂亮的“創新答卷”。
記者手記
因創新,而不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十幾年前,孫國宇來到煙臺高新區創業,那時,他根本沒有想到這塊土地會變得如此清秀、充滿生機。
一棟棟創業樓宇拔地而起,一家家高科技企業成長壯大,一座座科技園區快速蝶變,一系列科技成果競相涌現。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自主設計的“藍鯨一號”,代表全球海洋鉆井平臺最高水平。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主導編制的鋼質可移動式海洋牧場平臺建造技術規范,成為國內首個行業標準。在衛星電子元器件、C919大飛機鈦合金緊固件、半潛式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等“上天入地、下海探秘”前沿技術領域,煙臺高新區突破了一批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瓶頸。
因為創新,這片區域變得與眾不同。
煙臺高新區緊緊圍繞國家高新區主責主業,堅持高起點高站位謀創新,不遺余力推進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更加重視成果轉化落地和產出效益,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產業+配套、平臺+生態、技術+賦能”創新生態,提升區域創新策源能力,激活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
當今世界,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從這個意義上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呼喚我們弘揚創新精神、匯聚創新力量、推動創新發展,在更加廣袤的歷史時空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YMG全媒體記者 信召紅 通訊員 郭健 秦雅琳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