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4-01-15 10:33:01
原標題:在品質濱州建設大考中奮力書寫財政答卷
來源:濱州日報
原標題:在品質濱州建設大考中奮力書寫財政答卷
來源:濱州日報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財政部門以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為抓手,應變克難、主動發力,緊緊圍繞品質濱州建設大局,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一年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支出強度持續加大,對上爭取實現歷史突破,政府債務率壓控扎實有效,財政運行健康平穩,切實以財政運行“穩”的基礎,助推經濟發展“進”的態勢。
一、堅持難中求進,財政收入實現平穩增長
2023年,全市上下團結一心,積極對沖產能轉移造成的29.9億元地方級稅收減少的影響,創新綜合治稅機制,搭建“以數治稅”“以財治稅”管理服務平臺,錨定全年收入預期,全力促進財政收入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3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2.1億元,增長6.0%,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9個百分點,剔除產能轉移因素增長7%,占預算101.7%。全市完成稅收收入191.8億元,增長7.6%,回升態勢更加鞏固,收入質量穩步提高。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比重繼續保持全省前列,財政對經濟貢獻能力持續增強,全市高質量發展成色充分彰顯。
二、堅持有保有壓,財政支出做到精準發力
全市各級財政部門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強化資金統籌、盤活存量資金,以較高支出強度確保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落實落地。2023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6.9億元,增長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8個百分點,支出增幅列全省第3位,人均支出水平穩定在全省第6位。始終把兜牢“三保”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實行“三保”預算審查,優化庫款調度、執行,2023年實現“三保”支出238.97億元,確保工資按時發放、機關運轉正常。安排交通發展支出15.22億元,加快推進濟濱、津濰高鐵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印發強化財政收支、硬化預算約束、做好重點支出保障等多個文件制度,完善“過緊日子”政策措施,2023年全市“三公”經費預算減少9%,市級公用定額標準壓減10%,年中盤活存量資金2.77億元。市級完成預算評審項目132個,審減額1.5億元,審減率8.74%。按照“輕重緩急”原則保障部門合理經費需求,騰出資金保重點、辦大事。
三、緊盯政策紅利,對上爭取實現歷史突破
面對減收增支帶來的困難和壓力,市縣財政部門一起籌資金、爭資源,有效增加了地方可用財力。2023年全市共爭取上級無償補助資金200.7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資金185.51億元,人均額度居全省第2位。全市爭取新增專項債券148.97億元,為全市148個重點項目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圍繞支持打造制造強市,爭取2023年省級工業轉型發展資金12123萬元,規模居全省第1位。我市成功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全省2個市),獲得中央獎補資金1800萬元。博興縣入選全省現代農業強縣(全省10個),獲得省財政獎補資金1億元;濱城區認定為山東省現代流通強縣,獲得省財政獎補資金1000萬元;沾化區入選全省科技強縣,獲得省財政獎補資金1000萬元。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實現了財政持續增收與多元聚財的良性循環。
四、發揮政策效能,服務發展做到有力有為
站在“三張地圖”旁謀劃財政工作,持續強化資源統籌、政策集成,全力推動經濟企穩回升、發展品質提升。籌集40.1億元助推省市“穩中向好、進中提質”7批清單525條政策落實落地,2023年預計落實減稅降費66億元左右。安排20.9億元,保障實施成就企業家夢想行動、招商引資等支出需要,落實制造強市各項攻堅政策,助力我市連續3年入圍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聚焦實施“三進三創”工程,統籌資金2.1億元,落實高層次人才一次性科研經費獎補、市級人才津貼、人才載體建設補助、人才公寓租金等人才政策。統籌各級資金8611萬元用于發放消費券,推動汽車、零售、餐飲、文旅等行業加速回暖。健全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全年新增擔保、再擔保業務55.3億元,同比增長255%。落實企業上市掛牌獎勵政策,32家企業享受補助1542萬元。拓展政府采購惠企政策服務,成功舉辦山東省首屆“齊魯云采”政府采購網上商城農副產品展銷會,助推我市50多家糧油、畜牧、蛋禽、蔬菜等廠家90余款農副產品通過政府采購平臺進入全省政府采購市場。在全省政府采購滿意度調查中位列第3名,更好發揮財政優化營商環境作用。
五、注重保障質效,民生品質實現新的提升
克服前所未有的收支矛盾,集中財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民生支出418.9億元,增長8.7%,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79.5%,保障“12158”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165元提高到173元,居民醫保補助標準由610元提高到640元,連續第10年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人均達到89元,將城鄉低保對象等9類困難群眾標準提高5%-10%,社保、醫保、低保水平穩居全省前列。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全力保障就業穩定。聚力支持鄉村振興,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6.03億元,惠及農戶45.03萬戶。持續壯大糧食收購貸款信用基金規模,設立1億元規模的信用保證基金,以“政府信用”撬動銀行信貸,兜牢糧食安全底線。促進教育均衡高質量發展,落實城鄉義務教育保障經費3.86億元、各類學生資助1.9億元,惠及學生21.6萬人次。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爭取棚戶區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7276萬元(列全省第1位),統籌資金3.35億元,支持全市139個老舊小區改造、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以及棚戶區、農村危房改造,惠及居民2.55萬戶,讓群眾“安居夢”照進現實。以“書香濱州”建設為引領,統籌資金支持建成城市書房10處、智能書柜7處和鄉村書房35處。圍繞提升“10分鐘健身圈”功能布局,支持建成口袋體育公園50余處,助力打造特色體育之城。
六、敢于先行先試,治理能力實現提檔升級
勇當“馬前卒”“排頭兵”,努力以改革促管理,以創新增效益,推動財政治理能力提升。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提檔升級,我市成為全省第一批預算管理一體化試點市(全省4個市)。上線“惠企利民財政一碼通”程序,實現4.7萬條次涉財政策自動匹配、精準直達,數字財政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扎實推進全成本績效試點工作,強化績效結果應用,獎勵績效管理先進部門120萬元,壓減績效評價較差項目資金3516萬元,突出“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績效管理導向。深化資產管理改革,我市被省財政廳列為大型儀器設備租賃配置和盤活共享3個試點市之一,牽頭制定“山東省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地方標準”。扎實做好市級政府公物倉資產收儲和調劑使用工作,累計收繳資產5405件、調劑使用6438件次。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財政電子票據改革、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工作示范社”試點、流域生態補償等工作持續走在全省前列,得到財政部、省財政廳充分肯定。
七、凝聚攻堅合力,風險底線做到守牢筑穩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市財政局主動擔當,分檔設定每個縣(市、區)綜合債務率考核底線值,按6月底、9月底、12月底分階段抓好考核。一方面,會同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深挖土地出讓收入,最大限度盤活國有資產,千方百計做大全市綜合財力。另一方面,想法設法化解政府性存量債務,籌措8.39億元“真金白銀”償還到期債券本金,全力以赴壓減政府綜合債務率,做到了“只減不增”。同時,嚴防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城投債務提級管理,制定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方案,推動成立城投債風險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力爭在2024年5月底前將涉眾高息城投債務全部置換完畢,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2024年,全市財政部門將聚焦“1+1188”發展格局,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以“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決戰決勝2024為工作主線,加力構建“六項機制”,進一步提升財政效能,全力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一)開源節流保平衡,加力構建節約型財政保障機制。將增收節支、節儉辦事作為應對當前形勢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擴大財力規模。加強財政收入組織督導,完善綜合治稅工作機制,加強納稅行為分析,依法依規提高稅收征管和查補效率。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發揮專項債券作用,持續做大財力“蛋糕”。另一方面強化“習慣過緊日子”思想。樹立“節支即增收”理念,合理壓減一般性支出,按照“三不”原則嚴控新增支出。同時,繼續優化支出結構,既用好有限的增量資金,又下大力氣盤活調整存量,防止支出固化僵化,做到“小錢小氣、大錢大方”。
(二)涵育財源促發展,加力構建長效型財政增收機制。在強化政策協同發力上下功夫,使財政與金融、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保持取向一致、同頻共振,放大組合效應,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帶動財政持續增收。一是聚焦深化財金聯動,推進“產業+基金”招商模式,強化產業引導。完善融資擔保體系,支持企業上市行動,保持金融穩定。二是聚焦產業優化升級,落實“促進經濟鞏固向好、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支持成就企業家夢想行動,推動高端鋁等產業集群培育壯大。三是聚焦科技人才引領,支持科技創新、人才引育各項政策落實,推動雙型城市新跨越。
(三)增進福祉保民生,加力構建公共型財政投入機制。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繼續將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80%左右,支持辦好2024年重點民生實事。圍繞“學有所教”,均衡義務教育和高中資源配置,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升級;圍繞“居有所安”,推動心安城市建設,支持書香濱州、體育公園等事業發展;圍繞“勞有所得”,支持就業創業,擴大公益崗位,落實穩崗政策;圍繞“老有所養”,履行財政養老補助責任;圍繞“病有所醫”,提升醫療衛生保障水平,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圍繞“弱有所扶”,落實城鄉低保等困難群眾救助政策。同時,將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提高到9%以上,結合涉農資金整合,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四)激發活力爭一流,加力構建創新型財政管理機制。深化預算一體化建設,全面實現“上下貫通、內外融通”,保持先行先試全省領先優勢。進一步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加強轉移支付管理和專項資金整合,完善支出標準體系。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管理,強化信息技術支撐,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在財政管理方面努力破難點、樹亮點,爭取再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國叫得響的“濱州模式”。
(五)守牢底線防風險,加力構建穩健型財政安全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中央關于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重要部署,把防范財政風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將“三保”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三保”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庫款保障中的優先順序,守牢“三保”底線。深入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評估,有效應對風險隱患,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健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制定全市化債實施方案,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落實到期法定債券償還責任,切實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六)依法理財提效能,加力構建陽光型財政監督機制。全面嚴肅財經紀律,嚴格執行財經法規和管理制度,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深入落實監督貫通協同機制,與人大及其常委會、紀檢監察、審計等各方面監督形成合力。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牽頭抓好政府采購領域“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加強代理記賬機構監管,牽頭搭建“濱州市涉稅專業服務管理平臺”,規范機構執業行為。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加大政府預決算公開力度,不斷提高財政透明度,持續擦亮“陽光財政”品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