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4-01-15 10:35:01
原標題:山東港口青島港三十多年老設備裝上“智慧大腦”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港口青島港三十多年老設備裝上“智慧大腦”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陳景郁 范薇
近日,由山東港口青島港和大連海事大學合作研發的《典型場景干散貨裝卸全過程智能作業系統示范驗證》課題獲得科技部立項。據悉,該課題基于“感知-決策-控制-評估”的干散貨港口全過程智能管控平臺,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減少能源消耗。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分公司干散貨智慧綠色碼頭自動化控制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型顯示屏,這是運行了30多年的傳統干散貨裝卸碼頭的“智慧大腦”。不用去設備作業現場,在控制中心便可以對生產計劃、數字堆場、皮帶流程、自動化大機進行智能管控,對生產場景進行可視化管理組織。
“全流程、全堆場、全機種的干散貨智慧碼頭,我們在全國是首個。”山東港口青島港干散貨智慧綠色碼頭建設項目帶頭人、前港分公司安全環保科技部副經理趙偉麗自豪地說,“碼頭實現了‘降低作業強度、保障安全生產、提升質量效率、職工體面勞動’四大革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傳統干散貨碼頭如今成為無人干散貨碼頭示范區。”
趙偉麗介紹,自動化控制中心將5G通信、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前沿技術與碼頭智慧生產系統融合。通過設備管控系統,技術人員可以實現皮帶流程的“一鍵”啟停、自動化設備的“一鍵”對位。通過干散貨碼頭智能管控平臺,技術人員可以實現智能靠移泊、數字堆場、智慧調度、生產流程智能推優。智慧堆場系統可以實現機械設備和堆場智慧管控,智慧保障系統可以實現65公里長的87條皮帶無人智能巡檢,智慧生產流程則實現了涵蓋10個機種、7種工藝流程的全自動化生產。
這樣“炫酷”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流程的背后,是鮮為人知的奮斗歷程。怎樣將一座運行了30多年的傳統干散貨裝卸碼頭升級改造?這對趙偉麗團隊來說是一道難題。碼頭的正常生產作業不能停止,改造只能在生產間隙進行,這又是一項考驗。落后的技術狀況、常年高負荷的飽滿作業,讓前港分公司53臺大型設備、140余臺流動機械、200多條皮帶流程組成的生產作業大動脈陷入動力缺失、后勁不足的困境。從汗水經濟向智慧轉型是干散貨碼頭發展的大趨勢。沒有經驗可以學習,那就自己去探索,自己打造樣本。
作為“偉麗創新團隊”帶頭人,趙偉麗連續三個月“泡”在堆場,擠在不足3平方米的堆取料機操作室,仔細觀察司機每一步操作,記錄每一個運行數據,創新出一整套激光標定的最新算法,利用圖像識別、北斗定位、數字建模等技術,實現了難度最大的5臺堆取料機自動化改造,裝車流程系統整體能耗降低10%以上。
“前港分公司共有65公里皮帶流程,以前需200人晝夜現場巡視維護。”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分公司副經理張杰介紹。由于作業工況復雜、人機配合多,這里是安全事故易發的薄弱環節。針對這一難點,趙偉麗帶領團隊通過“電子眼”、AI智能分析系統、聲音分析系統、電子測溫代替傳統的人工巡檢,在全國干散貨碼頭中率先撤消皮帶現場巡檢崗位,徹底實現人機分離、消除安全風險。
“偉麗創新團隊”還突破流動機械遠程自動化控制關鍵技術、攻克船艙內無法接收5G信號的技術難題,成功實現自動化清艙作業,消除了清艙作業時人員需下到20多米深的船艙而產生的墜落風險、作業風險。
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偉麗創新團隊”在沒有成熟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完成了傳統碼頭的升級改造,讓這座老碼頭重新洋溢“青春氣息”。經測算,青島港前港分公司干散貨智慧綠色碼頭平均作業效率較以往傳統碼頭提升20%、平均能耗降低10%、人員配置壓減370人,直接減少貨物搬倒150萬噸以上、柴油消耗近8萬升,減少210多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可實現節支增效6000余萬元。亮眼的數字背后,是山東港口青島港立足智慧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推動智慧綠色港口建設邁出的一步又一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