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寧日報
2025-01-05 20:06:01
原標題:夜游老運河:我讀濟寧
來源:濟寧日報
原標題:夜游老運河:我讀濟寧
來源:濟寧日報
甲辰年初冬,隨同“中國作家運河行”走進山東濟寧,竟發現了以前我從不知道的“秘密”。
了解濟寧,是從夜游大運河開始的。
那晚,采風團一行從古老的東大寺附近登上畫舫,在槳聲燈影里向西行駛了兩公里,在同樣古老的會通橋附近折返。一路上,講歷史娓娓道來、唱歌曲深情款款的女導游,把濟寧的魅力和同船人的活力充分調動,讓笑聲和歌聲不斷從船艙里飛出。
一上船,我就注意到,在艙門的上方,橫掛有任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制作的紅色標志牌,左上方有一行小字:“行通大運·和合南北”。中間的大字寫著“任城用心·歡迎恁”。
有意思的是,任城的“任”字和用“心”的心字,上下兩排,書法體呈現,組成了一個金色的“恁”字——一個和“您”同樣親切,在當地廣泛使用的方言用字。在桌上馬燈亮光和船外霓虹燈光的映襯下,煜煜生輝。
任城我知道,一個比濟寧早出現一千四百多年的地名。秦朝置縣,之前為夏朝任國。西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境內置任城郡。隋時,廢任城郡,改為任城縣,屬兗州魯郡。唐代仍設兗州魯郡,任城為縣,屬之。
五代十國時,后周廣順二年(952)九月,鄆州巨野縣升為州,名為濟州,割兗州任城、中都,單州金鄉和鄆州之巨野、鄆城縣屬之,治于巨野。宋代廢濟州,置濟陽郡,領巨野、任城、金鄉、鄆城4縣,治于巨野。濟陽郡后又改為濟州,領任城、嘉祥、鄆城、金鄉4縣,仍治巨野。
金天德二年(1150),為避大野澤水患,濟州治所由巨野遷至任城,在原任城縣治以北之漁山高地定界筑城。濟州與任城兩級署會于一隅。元至元八年(1271),濟州升為濟寧府,取“濟水之寧”之意,濟寧之名由此緣起,并沿用至今。
一路美景被光耀。去時,瞥見一橋洞旁似有楹聯,近窗拍照,只看清“搖落一天星斗”幾字。女導游說:“開放的這段老運河上,共有6座橋,有楹聯的不多。這座橋名玉帶橋,像一輪彎月橫臥河上,倒是兩面都有。東面一副寫的是‘彩虹畫舫坐觀十里樓臺,碧水蘭橈搖落一天星斗’,恁聽清了嗎?再是中間的橋洞呈半圓形,與水面相映成趣,遠看像一輪圓月,因此西面的一副為‘閑步虹橋正堪臨月魄,靜聽絕唱能不仰詩仙’,恁看到了嗎?”她說話的工夫,游船已經駛出老遠。
隨后,她又解釋說,濟寧歷史文化悠久,有江北小蘇州之稱。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促進了濟寧商貿經濟的繁榮。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濟寧是江北商貿集散中心,是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晚上亮燈的這段叫“運河記憶”景區,從2021年開始打造,已經形成了“一河兩岸、三街六巷、四館五點”的生動景象。涵蓋了小閘口西街、大閘口南岸商業街、紙坊街、竹竿巷、清平巷、打繩巷、永寧巷、清寧巷、宣阜巷文化街區。沿途經過太白樓、鐵塔寺、總督府衙門景區及古運河原生古跡,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觀賞游憩價值。
她還說,歌曲《我的祖國》的詞作者喬羽喬老爺子,就是我們濟寧人,老房子就在運河邊上。他生前曾解釋過“歌詞中寫的這條大河,是每個人心中家門口的那條河流。小時候誰的家門口沒有一條河呢?不管這條河有多長多寬,哪怕一步就能跨過,也應該是條大河……”
毫無疑問,這里首先指的就是大運河。在她的領唱下,滿船的人還情不自禁合唱起了“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返程,我的確看到了“宣阜巷”及河涯上垂下的條幅,濃重地寫著“運河之都、濟寧、孔孟之鄉、禮儀之邦”,還有刻著“用非遺點亮大運河”的石碑;看到了“運河書屋”“后海機車酒吧俱樂部”“玉堂醬園”標識,看清了玉帶橋上的“能不仰詩仙”。
這里的詩仙,毫無疑問就是那位來了就不想走,走了常回來的李白。他是唐朝的傳奇,詩歌的傳奇,一生充滿浪漫。開始投奔在此出任縣令的六叔父而來,叔父任期屆滿離開,他繼續留駐任城,曾作《任城縣廳壁記》傳世。
記中有“魯境七百里,郡有十一縣,任城其要沖,東盤瑯邪,西控巨野……”之句。奉旨入京后,曾為楊貴妃寫過三首《清平調》,其中的名句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等。
我不是云更不是花,想象不出李白當年“奉旨填詞”時,面對大唐貴妃的復雜心情和吟誦《清平調》時自我陶醉的樣子,但當導游說到前面就是清平橋時,我立馬來了精神。
清平?“當歌聊自放,對酒交相勸。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強健。三愿臨老頭,數與君相見”“何代何王不戰爭,盡從離亂見清平”。前面的五言詩出自白居易的《贈夢得》,后面的兩句出自韋莊的《憫耕者》,他們都和李白一個朝代。那是一個女子以豐腴為美的時代,都希望世道清平,沒有戰爭,身體康健,多活幾年。
此時岸邊有“吳陸柒酒館”的招牌映入眼簾,旁邊的燈箱上,同樣有“濟寧”兩個大字。透過玻璃,我似乎看到了里面的人頭攢動。“酒館”二字,不言自喻。這里古代就有太白酒樓,李白的“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曾是千百年來勸酒的理由,卻為何用“吳陸柒”而不是五六七?
一個吳字,倒讓我產生了無盡的遐想。首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再是辛棄疾的“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這里的“吳姬”住在江南,這里的“吳音”當指吳儂軟語,形容江蘇蘇州一帶的吳方言。問導游,說是一家開業不久的民謠酒店,年輕人居多,名字含義不詳,可能老板姓吳。
船停后,忙用手機百度一下,真搜到不少有關吳陸柒酒館的圖片和視頻。其中有一個人在陽光下自彈自唱:“我是一個酒館的老板,我的酒館叫吳陸柒,我的朋友們愛喝酒沒事就到這里聚,我卻不愛喝酒甚至感到有些厭煩,我就愛看你們把酒言歡……”
在一個“探秘濟寧的民謠酒吧”的帖子里,有人寫道:“店內氛圍超贊,播放著輕柔的民謠,仿佛讓人置身于北京的后海。在附近的話,不妨和朋友們漫步過來,吹吹運河的風,享受這份寧靜與愜意,雖然這里沒有趙雷去的酒館,但有民謠、有酒、有朋友,已經足夠美好!”
我知道,趙雷的酒館指的是趙雷在歌曲《成都》中唱到的那個小酒館,收留他并讓他一曲成名的地方。今天“運河之都”的老運河畔,有這樣一家民謠酒館,我覺得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不久的將來,會有一曲《濟寧》唱紅,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這里是濟寧人引以為豪的一段老運河,第二天下午去了太白湖,才恍然覺得,“濟水之寧”這般河湖交錯,頗值得考究。回來翻看明萬歷二十四年刻本《兗州府志》,在“風土志”卷中,有濟寧州,古之任城濟州治所也,在運河北岸。其地南控徐沛,北接汶泗,為河渠要害。江淮貨幣百賈會集,其民務為生殖,仰機利而食,不事耕桑,宿在奢儉之間。士人美秀有文,號為儒雅,科名甚盛焉……這說明,古代的濟寧人是非常文質彬彬的。
在“河渠志”卷中寫道:“國家定鼎燕都,仰給東南,惟是一線之流,以供天府。故漕渠通塞,則國計由之盈縮。而河流順逆,則漕渠視以通塞,二者國之要害也!”這里的漕渠即指京杭大運河,船行其中統稱“漕運”。
在“國紀志”卷“唐諸王”傳中,“任城王道宗”排第一:字承范,高祖從父兄子也。武德元年封略陽郡公。……時梁師都遣將引突厥兵數萬至于城下,道宗閉門拒守,伺隙而戰,賊徒大敗。高祖謂裴寂曰:“昔魏任城王彰有卻敵功,道宗似之”。因封任城王……
毫無疑問,李道宗被封為任城王,純是一種偶然,因為他作戰有勇有謀,像魏武帝曹操的兒子、任城王曹彰,便封之。在曹彰之前,漢朝的劉尚等也有過任城王的封號。這樣看來,作為今天濟寧主城區的任城,的確是個出人才的地方。
第三天上午,我從濟寧市博物館參觀回來,又專程到了老運河畔。此時的博物館里,正舉辦濟寧人文勝跡展,其定位是“詩畫任城·江北蘇州”。展覽中提到乾隆皇帝下江南,多次在濟寧駐蹕,并留下不少詩歌。
譬如在《過濟寧州》中寫道:“州城雄枕運河濱,珠勒徐驅覲萬民……李杜詩情高萬丈,摛詞即境卻逡巡。”詩歌總體有點艱澀,但首聯、尾聯的首句還是很有味道的。
在那里,我聽到了一首清代無名氏寫的《竹枝詞》收錄于《濟寧直隸州續志》:“濟寧人號小蘇州,城面青山州枕流。宣阜門前爭眺望,云帆無數傍人舟。”這里的宣阜門即濟寧城南門,明代稱會通門。南門周圍運河南岸的東西路,現在命名為宣阜巷。
從宣阜巷東頭向東五百米,即為清平橋。我從清平橋上走過,來到北岸的秀水城步行商業街,又轉身對準“吳陸柒酒館”猛拍了幾張,為的是有機會再來時,一定進去坐坐,感受一下在運河畔喝酒的滋味。
此時,一條游船款款駛來,駛過好運灣碧波蕩漾的河道,而河道中不乏靈動點綴的荷花圖案與造型。我知道,荷花是濟寧市花,和省城濟南的市花一樣。濟南、濟寧雖然都因古濟水得名,但濟南沒有大運河,只有小清河。盡管小清河也是一條人工開挖的“運河”,但小清河上沒有清平橋……
我似恍然大悟,莫指望夜游老運河半個小時,就能了解濟寧。盡管這半個小時,足以讓一個人愛上濟寧。但要懂得濟寧,還需要身心更加投入。
找機會一定再來!
■“運河記憶”項目提供圖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