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5-03-22 13:34:03
原標題:3個月!從高位截癱狀態到站立棗莊市立二院HDU病房再創康復“奇跡”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3個月!從高位截癱狀態到站立棗莊市立二院HDU病房再創康復“奇跡”
來源:齊魯晚報
35歲是一個人正值事業和家庭的黃金階段,也是一個人正處于拼搏的最佳時期。對于35歲的李康(化名)來說,他就在經歷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家庭幸福、事業上升,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卻讓他只能“癱”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在他絕望想放棄自己的人生時,棗莊市精神衛生中心重癥康復病房(以下簡稱HDU病房)的出現,讓他一點點重拾生活的希望,走出了人生低谷。
而立之年,一場事故讓他成為高位截癱的人
2024年11月7日,家住微山縣的李康一大早便出門趕往工廠,他所負責的貨物只需最后的收尾工作,便可如期交付給客戶。但不幸的是,在最后的檢查過程中,李康因不慎從兩米多高的地方踩空墜落,導致嚴重的頸椎損傷。突發的意外,打亂了工廠的平靜,也暫緩了李康一家幸福的生活。
在緊急送往醫院后,李康已陷入昏迷,生命體征不確定。得知李康出事的消息后,他的妻子王女士便急匆匆趕到當地的縣級醫院,還沒來得及了解更多信息,便被醫院醫生告知“情況非常危急,建議直接去齊魯醫院”。王女士回憶稱,到了齊魯醫院以后,醫生就告知家屬李康摔傷的位置位于頸椎的C3部分,而這個位置又是神經系統的必經之路,骨折的頸椎壓迫了神經,呼吸功能幾乎喪失,要家屬做好最壞的打算。
“當時我們全家人的心都緊緊揪著,只求李康能夠保命,一家人還能完完整整地在一起。”根據王女士回憶,11月8日,李康在齊魯醫院一次進行了兩項手術,手術后李康便直接住進了ICU。從李康住進ICU的那天開始到11月22日李康從ICU出來,短短的兩個星期的時間,對于李康的家人來說無疑是最難熬的兩個星期。“我們每天就在ICU的門口,期待著看著醫護人員能從里面給我們帶來一點點的消息。”王女士告訴記者,那段時間她每天能夠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用手機搜索關于頸椎損傷的案例,看看有沒有值得參考的價值。就這樣在煎熬中,李康生命體征逐漸穩定達到了出ICU的標準。
“我們本來以為能出ICU,人就沒事了就是好的了,但是當我們見到人以后,心里還是有很大落差。”王女士介紹,剛出ICU的李康頸部插著氣管插管,全身一動也不動,只有在叫他名字的時候,眼睛會給一點點的反應,這種情況也讓他們一家人再次不知所措。“當時,齊魯醫院醫生告知我們保住命就不錯了,大概率是長期高位截癱的狀態,建議我們找一個能維持目前治療且能做康復的地方,效果好的話還是有站立的機會。”聽到建議后,王女士便開始回家來尋找能夠接收重癥患者且能夠康復的地方。幸運的是,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們一家來到了棗莊市精神衛生中心的HDU病房,在經過實地考察后,他們就決定來棗莊進行康復治療。
“活下去”到“活得好”!90天HDU病房創醫學奇跡
2024年11月23日,王女士一家人帶著希望來到棗莊市精神衛生中心HDU病房,卻沒有想到等待她們的將是一條充滿挑戰的康復之路。
在HDU病房主任王遠方的帶領下,醫師、康復師和護士對李康的情況進行了第一次評估,經過評估后,李康的狀況并沒有之前想象得那么好。科室主任王遠方介紹,李康頸椎C3位置骨折導致了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同時,因為頸椎損傷導致李康全身上下除了眼睛能夠活動,身體完全處于一個“高位截癱”的狀態,四肢的肌力幾乎沒有。最糟糕的是,患有嚴重肺部感染并且沒有咳痰能力,需要長期依賴氣管切開維持生命。
面對這么棘手的一個病歷,哪怕是身經百戰的王遠方,也不敢掉以輕心。“起初,我對他的康復并不看好,傷的位置太高了。我也給他家人說過,李康能知道大小便就是很不錯的結果了。”王遠方表示,給家人溝通過后,他便召集了全院的MDT會診,共同為李康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劃。針對李康的實際情況,王遠方帶領團隊先是通過呼吸機輔助和物理治療,逐步恢復他的自主呼吸能力。與此同時,讓康復治療師進行床旁被動運動和肌肉激活訓練。當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時,李康也漸漸“清醒”過來。可當李康意識到自己不能動了,以后的生活可能都需要長期臥床后,李康一度情緒低落,多次想放棄治療。這時,王遠方再次發揮醫院優勢專業,邀請心理醫生團隊對李康進行心理指導,鼓勵、支持、幫助他重拾信心。
就這樣,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經過90天的康復治療,李康的身體狀況取得了顯著進展。他的呼吸功能逐漸恢復,成功脫離了氣管切開狀態。更令人欣喜的是,他的機體能夠動起來到最后能夠獨立坐在床邊,并且能站起來,完成一些簡單的日常活動。這一切的進展,都讓李康家人無比欣喜。面對李康家屬的感激,王遠方也表示,李康的康復,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個“醫學奇跡”,這種奇跡創造不僅是一個人的功勞,更是醫患共同努力的珍貴成果。而他們只是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讓更多重癥患者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活得好”。
一次創新探索,成為無數重癥患者最后的希望
據了解,重癥康復病房(Hight Dependency Unit,簡稱HDU)是ICU與普通病房之間的醫療單位,是對病情穩定但仍需監護的患者,可以說是介于ICU和普通病房的“緩沖帶”。它的出現是針對腦血管意外、腦外傷、脊髓損傷等疾病導致偏癱、截癱、四肢癱瘓、植物狀態、氣管切開等重癥患者。
王遠方介紹在HDU病房的概念還沒普及之前,對于重癥患者要么在ICU長期住院,占用有限的醫療資源,使需要搶救的病人得不到及時救治,要么不堪重負出院回家,產生極壞的社會影響,要么轉入部分養老病房,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造成醫院內交叉感染,甚至院感暴發。不論患者去哪個方向均得不到及時的康復治療,從而失去康復機會,不能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減輕社會壓力。
棗莊市精神衛生中心有著27年醫養結合、老年康復工作的成功經驗,在探討“醫-養-康復融合”發展模式時,王遠方想到之前接觸過的HDU病房,加上他本身就是老年病科專業的,感覺HDU病房以后將會是一個發展趨勢,于是,他主動找到醫院領導提出建設HDU病房。“在那個時候,HDU病房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很多人聽都沒有聽過。我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過,認為它可以在棗莊地區發展。”王遠方告訴記者,當他得到領導的支持后,便開始去參觀、學習HDU病房的管理模式。經過前期的籌備,在2021年7月,棗莊市精神衛生中心在全市率先開設HDU病房。自從醫院HDU病房開設以來,科室配備國內一流的康復設備,如低頻治療儀、中頻脈沖電刺激儀、經顱磁刺激治療儀、正中神經促醒儀、膈肌起搏器、多關節主被動訓練儀等。本院重癥康復病房自開科4年多以來,先后開展各種穿刺、氣管切開、CRRT、鼻腸管置入、語音閥、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等新技術,填補了醫院危重癥患者救治上的空白。建科來共收治重癥患者220余名,其中氣管切開封管112名,轉入普通病房112人,完全康復回歸社會的患者65人。
一個個成功的案例不僅提升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活質量,更優化了醫療資源的分配,為重癥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劉臣 棗莊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