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7-04-20 13:19:04
2016年10月17日,萊蕪市萊城區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明利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不幸離世。陳明利把全部的心血和生命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土地和蔬菜種植事業。三十多年來,他從種植大棚蔬菜到自辦農業技術推廣站,到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由一位普通菜農成長為為廣大農民致富提供技術服務的科技推廣者,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
他的一生都在于蔬菜打交道
陳明利出身貧寒之家。1983年,因家庭貧困,陳明利僅上一年半初中就輟學務農。17歲的陳明利立志要闖出一條擺脫貧窮、實現富裕的路子。從嘗試種植拱棚蔬菜開始,沒有技術,他就邊種植邊摸索;沒有文化,他就利用一早一晚的時間從書里學。為了解一種蔬菜病蟲害,他跑幾十里到城里查閱上百種圖書資料;為掌握現代農業技術,他參加全國各地的研討會和培訓班,拜訪專家教授;為把書本知識變成實用技能,他在承包地里一遍遍搞試驗,日積月累形成了自己一套有別于教科書的優質蔬菜栽培方法。他逐漸從一名種菜的門外漢逐漸成長為大棚蔬菜種植的專家。
創業之路歷來艱辛。陳明利沒技術、沒資金、沒文化,創業初期遇到不少挫折。為了流轉蔬菜種植基地,就得挨家挨戶做工作。陳明利妻子告訴記者,那段時間陳明利回家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累死了”。2007年,陳明利聯合20戶種菜農戶成立了萊蕪市第一家農民合作社——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據社員講,陳明利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圍著基地看一圈,哪里需要除草哪里需要澆水他都先看好,等到員工上班后他再一一安排。遇到特殊天氣,他總是親自動手,和員工一道上柵子,壓薄膜。合作社的監事長呂昌華說:“每次吃晚飯的時候,都要等到超市里賣菜的員工都回來了,他才放心吃。”以前陳明利喜歡打牌,可自從合作社成立之后,他就再也沒有打過。
他的相冊里找不到一張“全家福”
由于多年的操勞生活作息缺乏規律,2014年陳明利被診斷出晚期胃癌。住院期間,他最常對女兒說的是:“你爸這一輩子就愛種地,種了一輩子,也沒種夠。”他的心里就只有他的合作社,而對家人,他是真的不上心。女兒從幼兒園到高中他從來沒有接送過。上高中時,每周六中午陳明利騎著摩托車帶著包好的餃子給女兒,再叮囑幾句便又匆匆的離去。70多歲的母親生病住院,都是妻子和兄弟、弟媳輪流床前伺候,他難得去一次,有時即使去了也是接個電話又轉身離開。
家里人常說等有空閑時,一家人去合個影,卻沒想到直到陳明利去世,一家人都沒照過全家福。現在這已成為家人心中無法彌補的遺憾。女兒陳秀榮說“父親這輩子合影最多的就是與基地的蔬菜,照的最好的也是與蔬菜。”
他想通過幫扶幫助鄉親們拔掉“窮根”
2015年,國家吹響了精準扶貧的沖鋒號,此時已是胃癌晚期的陳明利拖著病體,強忍著病痛,主動跑到高莊街道辦事處請纓,要求與石灣子、趙家峪、邵家莊結對子,包下了整個街道的省定貧困村。街道黨委書記王玉民看著消瘦的陳明利,心疼的說:“老陳啊,你身體不好,還是歇歇吧。”陳明利堅毅的說:“書記,我身體好著哩,不礙事,再說這是國家的大事,我咋也不能落后面。”
陳明利不顧身體虛弱,走村入戶詢問老百姓生產種植狀況,親自下地取土抽檢化驗,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他發現,邵家莊村百姓多年的傳統習俗,大都只種植地瓜、玉米、小麥等低值作物,市場價格低,老百姓難脫貧。為此,他利用多年的市場經驗和技術優勢,為邵家莊量身定制了“大棚種植+休閑采摘+旅游觀光”的扶貧路子,并親自繪制了大棚建設圖紙。陳明利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手把手指導農民,免費提供“科技套餐”服務,晚上回到家里,常常累得雙腿都拖不動。就在項目動工的前夕,他因為病情惡化,再次住院接受化療。躺在省城醫院病床上,他還一再矚咐二弟帶上邵家莊村蔬菜大棚的建設圖紙,“我再完善完善,再完善完善……”
在陳明利生命的最后時刻,他仍牽掛著村里的幾個困難戶,囑咐員工給他們拿上桶花生油和自己種的菜送去。陳明利說:“我也是從窮日子里過來的,現在生活好點了,就應該幫幫這些鄉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