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wǎng)
2017-04-20 13:22:04
四月,萊蕪山東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基地的大棚里的西紅柿、黃瓜、生菜、芹菜已是綠油油的一片。滿身是汗的菜農(nóng)們穿梭在熱騰騰的大棚里,照顧著每一棵菜苗。他們來不及歇息,只是在揮手擦去額頭汗珠的時候,才停下來。而此刻,那個與他們一起勞作的“帶頭人”已經(jīng)不在了。
2016年10月17日,再有3天就50周歲的山東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陳明利,因積勞成疾,患胃癌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傾其一生呵護的蔬菜和鄉(xiāng)親。
視蔬菜為孩子:
“你對它好,它就一定好好回報你”
“我看著土地,就如同看到我的父母一樣;我看著蔬菜,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是陳明利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因為家境貧寒,他15歲那年就輟學了。雖然沒有多高的文化,但他對種菜這件事從沒含糊過。
1985年,他開始嘗試種植拱棚蔬菜,為了種出美味、健康、高產(chǎn)的蔬菜,他只要一有時間就看書“充電”。為了觀察施肥噴藥對作物的影響,在地里一蹲就是大半天;為了了解一種不知名的蔬菜病蟲害,他要到城里的新華書店查閱上百種圖書資料;為了把書本知識變成實用技能,他在自家的承包地里一遍遍地搞試驗。
“我不怕苦、不服輸,看準了的事一定要干出個名堂來。”憑著這股韌勁,陳明利從一個農(nóng)家子弟,成長為當?shù)丶矣鲬魰缘?ldquo;蔬菜大王”。
正如陳明利所言,“蔬菜就是孩子,不同生長期需要不同的營養(yǎng)。我們要呵護它們,它們是最有良心的生命,你對它好,它就一定好好回報你!”1991年,萊蕪市第一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在他的努力下建成了。1993年,在全村人均收入只有幾百元的情況下,他成了村里的第一個萬元戶。2007年,他聯(lián)合20戶種菜農(nóng)戶成立了萊蕪市第一家農(nóng)民合作社——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
在陳明利的眼里,種菜并不只為了賺錢,更是一個良心活。“做誠信人,種良心菜”是他一直以來的追求。在陳明利的合作社基地里,隨便摘下一根黃瓜,連洗都不用洗,就可以直接吃。他對蔬菜質(zhì)量安全的要求,已經(jīng)到了苛刻的程度。有一次,5名社員為了省時省工,偷偷使用了除草劑。合作社在收購芹菜時,通過品嘗對比,發(fā)現(xiàn)他們的芹菜口感不對,情況核實后,陳明利對這5名社員的芹菜堅決不予收購,這5名社員因此損失6000元錢。
正是因為他對蔬菜獨有的情感和對質(zhì)量嚴格的要求,明利蔬菜種植合作社贏得了廣大顧客的信任。
近幾年,明利特色蔬菜合作社先后通過認證了9種無公害蔬菜、14種綠色蔬菜、1個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產(chǎn)品,認定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1萬多畝、綠色蔬菜基地認證面積3600畝,注冊了“魯萊明利”、“嬴芹”等特色蔬菜品牌,合作社社員也發(fā)展到了217戶,年銷售收入由200萬元增加到700萬元。
把社員當親人:
“一個理事長的年薪還不如我們一個普通社員高”
視蔬菜為孩子的陳明利,待社員更是如親人。誰都料想不到,這個村民眼中的“帶頭人”、合作社的理事長,一年的薪水還不如一個普通社員高。今年66歲的亓召信,從合作社成立時就在社里當“工人”,每年3萬多元的工資讓他很滿足。“除去工資,去年年終我還得到了9000元的分紅。”亓召信說,在入社以前,他和老伴在自家的2個蔬菜大棚種菜,一天到晚忙得像個陀螺,又累掙得又少。現(xiàn)在,他每天只在家門口的蔬菜基地工作8小時,就能得到將近4萬元的收入。
然而,對于合作社的理事長陳明利而言,他的年薪還不到3萬元。
2012年,淄博一個姓孫的老板,在參觀了合作社后,跟陳明利說:“我給你年薪30萬元,你跟著我干吧。你在這里吃苦下力,一年掙得還不如我給你的工資多。”陳明利卻說:“我干合作社不是光為了自己掙錢,還有100多名社員跟著我吃飯。”他婉拒了這位老板。
面對別人的不解,他卻總用“建合作社不光是為了自己富,更是為了讓大家共同致富”來回應。
作為合作社理事長的他,本可按股金比例,分紅拿大頭,但他卻把對普通社員有利的交易量分紅比例提高到80%;在合作社的務工人員,他本可選擇年輕力壯手腳快的年輕人,但他卻用了很多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在明利合作社,60歲以上老人占了三分之一還多。
“無論什么時候,他都會及時給社員發(fā)工資,而自己的工資卻總是一拖再拖。”陳明利的弟弟陳明新說,他們哥倆兒的工資總是最后發(fā),去年的工資今年才能發(fā)上。
放得下生命 放不下基地:
“臨終想向老天借五年時間”
忙于對蔬菜的管理和研究,陳明利每天五六點鐘就起床去了基地,晚上近10點才回家。“他根本顧不上吃飯,餓了就自己隨便吃點煎餅、咸菜對付對付。”陳明利的妻子亓明蘭說,他對自己不上心,對社員卻是十分關(guān)心的。來合作社干活的員工,有的家比較遠,午飯只能在合作社湊合一頓。陳明利知道后,安排他的妹妹中午給離家遠的社員燉大鍋菜,他說人家這么遠來咱基地干活,都是農(nóng)民,舍不得出去吃點熱乎的。
由于長期的疲勞和不規(guī)律飲食,2014年11月陳明利被查出胃癌晚期。經(jīng)過多次化療,讓他的身體變得特別虛弱。“只要他有點力氣,就打電話安排基地的事情,一回基地就好像忘了自己是個病人,早晚在基地忙碌。”陳明利的女兒陳秀榮說,2016年3月,陳明利的病情再次惡化,進行了二次手術(shù),身體虛弱到只能靠藥物來維持生命。但從醫(yī)院一回到基地,他就讓家人推著輪椅去看基地的蔬菜,強撐著給員工開會。
“我這一輩子就愛種地,種了一輩子,也沒種夠,如果老天再給我五年時間,我一定把合作社建成一個全國示范社,讓中央領(lǐng)導人都來看看咱們的合作社。”這是陳明利在住院期間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
2016年10月,陳明利的生命進入倒計時,一向忙于工作的他,在生命的最后考慮的不是家人,而是基地。他找來社員小組長叮囑:“無論我在也好,不在也好,你們一定要把地種好,把菜管好!”他找來曹家莊村支部書記、合作社監(jiān)事長呂昌華,請求把他的骨灰葬在村公墓靠近合作社基地的地方,這樣他就能天天看到蔬菜基地了……
“父親臨終前沒對家人交代什么,他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基地,還是合作社社員。即使瘦得皮包骨頭,他談起合作社的事還是充滿激情。”陳秀榮說,“父親天天忙于工作,我們常說等父親空閑時,一家人去合個影,卻沒想到直到父親去世,我們都沒照過全家福。他這輩子合影最多的就是與基地的蔬菜,照的最好的也是與蔬菜。他站在蔬菜面前,笑得特別開心,就如那是他辛苦養(yǎng)育的孩子一般。”
如今,明利特色蔬菜基地向往常一樣運轉(zhuǎn),只是在基地的東南角村多了一座用草苫覆蓋的土墳,它提醒著人們,陳明利從未離去,只是以另一種方式默默守候著基地和他的“蔬菜孩子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