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4-05 10:09:04
齊魯網4月5日訊 作為國家非物質遺產,膠東花餑餑的身影穿梭于過去膠東老百姓的節慶婚俗中,春節里有葫蘆、圣蟲、棗餑餑壓軸;農村上梁時,有小花餑餑的禮尚往來。
孩子滿月、百歲,長輩要送虎頭、燕子、如意等花餑餑造型;老人到了花甲之年,賀壽要用大壽桃造型的花餑餑以示慶祝;兒女結婚更少不了龍鳳呈祥、四季花開等花餑餑面孔。
如今,面對清明節俗的款款而至,膠東花餑餑再次變身“面燕”陪大家重溫過去美好時光。
“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因為清明節正值春燕回歸時節,于是在過去,人們通常用“蒸面燕”的方式來表達對春暖花開這個季節的喜愛。只是問問身邊那些五六十歲的親朋好友,會蒸面燕,又不怕麻煩的人真是“鳳毛麟角”了。
過去,人們生活條件艱苦,一年到頭吃不上幾頓白面餑餑,于是那節慶嫁娶的膠東花餑餑便成了大家對于“美食”的最后期待。要不你想,正月十五之后,這個年就算徹底過完了,臘月里備的那些年貨早就一掃而光。于是,到了農歷三月份的清明來次“蒸面燕”,讓那些被地瓜、玉米充斥了近2個多月的老百姓再有次吃白面的借口,是不是有種“雪中送炭”的感覺。孩子更是高興得撒了歡,母親給每個人準備個容器,里面先放只大燕子,然后放幾只小燕子,這叫“老母子”,孩子可以自己管理自己面燕,可以留著解饞,也可以掛起來裝飾。
如今,膠東花餑餑是“錦上添花”那些行為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元素,代表著美好祝福和健康綠色。紅色的是紅曲米為原料,綠色的是蔬菜汁為原料,黃色的是以南瓜為原料……然后搭配上老手藝人們畫龍點睛的本事,一款好吃又好看的動物造型、植物造型的花餑餑就呈現在人們眼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