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4-03 09:05:04
齊魯網4月3日訊 山東衛視全國首檔科學魔幻競猜類節目《奇跡時刻》已于3月24日圓滿收官。12期節目,32位科學追夢者,20位國內外一線魔術師,18位傾情奉獻的助夢大使,36場精彩的魔幻大秀,其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盛宴和值得思考的科學知識,更讓人從中看到了關懷、信任、鼓勵、互助、責任、感恩等真情真性。
4月3日,光明日報發表題為《科技類綜藝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的評論文章,為奇跡時刻點贊。文章表示,《奇跡時刻》就是著眼于“觀眾身邊的科學現象”,讓觀眾由對魔術的好奇轉入對科學原理的追問,其接地氣的講述和呈現,讓節目真正走進了百姓的內心。
全文內容如下:
2018年,科技類綜藝節目再添新形式。央視推出《解碼科技史》,從人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小故事出發,“邊聊邊玩邊看”,重新解讀科學史內容,“讓躺在教科書中的歷史活起來”;山東衛視出品《奇跡時刻》,首次將魔術與科學進行深度融合,每期節目請3組一線魔術師表演,其中蘊藏的科學原理成為節目組的考題來源,助力普通人實現自己的科學夢想……
一直以來,科學類題材在受眾基礎、可操作性、熒屏化呈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開發難度較大。所以,科技類題材以往與綜藝節目結緣甚少。但近兩年,在“鼓勵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在黃金時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經濟類節目的播出數量和頻次”政策的鼓勵和扶持下,加之娛樂類綜藝漸趨飽和,觀眾對綜藝節目有了更高需求——不僅有意思,也要有意義,不僅有趣味,還要長知識。科技類節目密集登場,與文化類節目一起成為熒屏熱點,常有節目被贊為“熒屏清流”“良心綜藝”。
科學必須嚴謹,科普無須嚴肅。2017年,科技類綜藝節目迎來“小爆發”,化高冷科技為電視語言,讓科學知識變得有聲有色,逐漸培養、形成了固定的收視群。然而,新鮮感和第一波熱度過后,人們發現,“叫好又叫座”之難使不少科技類綜藝節目陷入尷尬境地。那么,科技類綜藝前景光明嗎?答案是肯定的。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熒屏對“泛娛樂化”的抑制,人們對新科技的濃厚興趣,一些科學節目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這些都說明,盡管科技類節目不易做,但科技確實是綜藝創作的“富礦”。
如何讓“不食人間煙火”的科技類綜藝節目飛入尋常百姓家?復雜的原理、專業的實驗、陌生的裝置……當這些出現在眼前時,你是否想立馬換臺?科技元素的可看性不強,基因解碼、柔性電子技術等生僻詞匯也會令觀眾聽而卻步。因此,要想吸引觀眾、持續調動觀眾積極性,必須要給“科學”加些料,比如在舞美上做加法,以舞美和科技手段的匹配呈現虛擬現實等高大上的技術。還有一些節目選擇了適當打明星牌,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將科學打動人的一面展現給觀眾,成為科技節目制作人創新的方向。開拓科技類綜藝節目這一藍海,不僅要展示科技這一“面子”,更要提升溫度這一“里子”,將科學與情懷、夢想,與人們的生活相結合,讓科技有“人氣兒”、有“人味兒”。《奇跡時刻》就是將科普融入了魔術的元素,著眼于“觀眾身邊的科學現象”,讓觀眾由對魔術的好奇轉入對科學原理的追問。因此,一檔科技類節目不僅需要充實的內容將節目裝扮得更有意義,更需要接地氣的講述和呈現,讓節目真正走進百姓的內心。
近些年來,隨著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成果尤為豐碩。與此同時,創新文化逐漸深入人心。以科普聚合創新力量,以科學傳遞創新夢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浪潮中,帶有創新性的科技類綜藝節目正是一支文藝輕騎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