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1-27 19:40:11
齊魯網臨沂11月27日訊 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在革命戰爭年代血與火的洗禮中,黨和軍隊與山東人民生死相依、同仇敵愾,逐步形成了以“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為鮮明特質的沂蒙精神。五年來,山東大力弘揚沂蒙精神, 聚焦新時代黨群關系,以人民群眾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讓紅色基因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
走進山東沂蒙革命紀念館,眼前的這些場景把人們帶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一組組驚心動魄的數字,在向人們訴說著什么是沂蒙精神:孟良崮戰役,沂蒙支前民工92萬,每位戰士身后有四五個老百姓做保障;淮海戰役,擁軍支前的老百姓有543萬。
70多年前,烙煎餅做軍鞋,帶領鄉親們全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讓人動容。70多年過去了,在脫貧攻堅戰的最前線,涌現了新時代的沂蒙扶貧“六姐妹”,她們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故事又傳頌在這片土地上。
牛慶花,沂蒙扶貧“六姐妹”中的一位,幾年前,她還只是在村里種地養豬的留守婦女,連鼠標都不會用。為了脫貧,她開起了電子商鋪,銷售村里的農產品。沒有廠棚,她就拆掉了自家住了十年的房子。生意一有起色,她就帶領幾個村的貧困戶一起脫貧。如今,農產品已經賣到了全國三百多個城市。“差的我們寧愿把它放在家里爛掉,我們也不會發出去。”
在采訪中,牛慶花告訴記者:“就像老一輩沂蒙六姐妹一樣,她們當年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去擁軍,她們這種精神就是激勵著我們。我們要帶動更多人去致富去脫貧。我們也覺得這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沂蒙扶貧“六姐妹”中的曹淑云在3個貧困村建起了服裝加工扶貧車間,讓146名貧困戶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大學生村官王洋,不僅幫助村里七戶貧困戶脫貧,還建起了快遞加電商的村級服務站,組織村民學習電商技能。
扶貧“六姐妹”中的于學艷,如今已經帶動附近縣區2000多名村民,做起了加工西瓜網兜的生意,其中一半以上是貧困戶。
于學艷表示:“我的公司盈利不很高,規模也不很大,但是我愿意用這種方式,帶動更多的父老鄉親一起走上致富的路。”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誕生于革命戰爭年代的沂蒙精神,在新時期不斷發展完善,但“群眾”二字一直是沂蒙精神的特質和精髓。
臨沂沂南縣廟官莊村,大事小情都通過村民會議一律給大伙兒講個明白。2015年,廟官莊村提出要流轉部分土地,用于舊村改造。但方案一提出來,村民們就擔心失去土地沒了保障,都不同意。
臨沂市沂南縣大莊鎮廟官莊村黨支部書記李云龍告訴記者:“我們這時候及時召開了黨員干部大會,哪一個老少兄弟們想不開了,土地不想流轉的,第一就是和支部書記換地,他這個支部書記沒看中的,他可以和兩委成員換地,兩委成員沒看中的,就換黨員的。”
黨員干部帶頭換地的舉動,一下子溫暖了群眾的心。不到兩個月,全村所有需要流轉的土地全部完成,沒有一位群眾提出要和黨員換地。
“整體搬遷以后俺莊里你看看,這個環境也好了,房子也好了,老百姓相信他們,依靠他們。支部也處處的給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臨沂市沂南縣大莊鎮廟官莊村村民薛克錦高興地說。
五年間,山東借助沂蒙根據地厚重的紅色資源,打造黨性教育基地,每年培訓黨員干部四萬多人,一萬多名“第一書記”進農村、抓黨建、促脫貧。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林學啟表示:“今天弘揚沂蒙精神,就是要把沂蒙精神轉化成干事創業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構建新時代黨群關系,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之力。”
閃電新聞記者 中央臺 曉棠 勝東 山東臺 劉駿 逯興舉 臨沂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