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9日訊 據九派新聞報道,1964年出生的湖南老人呂亮,一直承擔著兒子、兒媳和孫子女的生活支出,不僅幫助二人購房,還負擔了伙食費和奶粉錢。2022年,兒子兒媳離婚,呂亮將二人訴至法院,要求他們償還借款本金。湖南省永州市中級法院審理了這一民間借貸糾紛案,最終,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認為夫妻倆需共同償還142萬元借款。
判決書。 圖/裁判文書網
法庭上,女方認為30萬元的購房款是老人家的贈與,并非借款。還表示前夫做生意賺了七八十萬,完全能夠負擔一家在長沙的開銷,不需要向老人借款。同時還表示,丈夫婚內揮霍無度,即便借款,也可能是用于個人消費,與自己無關。
而老人則表示,兒媳曾提出買房、買車、去美國生子等一系列高消費,兒子為滿足其虛榮心,找各種平臺借款,最后還不起了,才找自己借錢。因此債務應當由兒媳與兒子共同償還。
為了證明是借款,老人不僅向法院提供了與兒子之間的轉賬流水,還拿出了兒子給其寫的借條。
法院認定,呂亮之子的經營收入和向呂亮所借款項,均用于購買夫妻二人的房產與夫妻共同生活,因此案涉1425500元的借款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二人應當共同償還該借款,并無不當。最終,法院維持了原審判決。
對此,頭條號法律認證作者“@安律說法”從法律角度進行了解讀:
法院怎么判?
1、借款還是贈與?
現實生活中,由于父母與子女不和、子女離婚時父母為保全自己的出資等原因還經常會出現父母請求返還出資的情形。
而因為相對于證明借貸關系,贈與關系更難以被證明;借貸關系中一般都立字為據,贈與人很少保留相關證據證明贈與關系的存在;父母子女間的親緣關系決定了父母出資為贈與的可能性高于借貸等原因。
司法實踐中,普遍認為,已婚子女置辦房產,父母出資的,舉證責任在于父母,如果父母能夠提供充分證據證明是借貸,就按照借貸關系處理,反之,則視為對子女的贈與。
具體到本案,老人提供了轉賬流水、借條,還讓第三人為其做了證,故而法院認為老人已經完成了舉證責任。
而最高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90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
兒媳不能拿出相反的證據,這種情況下法院認定是借貸并無不當。
2、兒子婚內向父親借款,離婚后,前兒媳需要還嗎?
兒子婚內向父親借款,離婚后,前兒媳是否需要承擔還款責任,關鍵是看借款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民法典》第1064條規定,夫妻共同債務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共同簽字、共同認可的。
第二種則是,一方以個人名義借款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
第三種則是,以個人名義借款,但是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且債權人能夠證明借款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
具體到本案,涉事借款雖然是兒子一個人簽字,兒媳并沒有簽字或者追認,但是所借款項用于購置兒子和兒媳購置房產、日常消費,這種情況下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即便離婚了,前兒媳仍需要歸還。
3、最后、有人說這樣對女子不公,萬一前夫與前公公兩個人串通起來的呢?
可要知道,即便是串通起來,錢也確實花在了女子的身上,怎么算虧呢?
這事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