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1-03-10 08:40:03
原標題:承德市實現生態資源優勢向經濟社會發展優勢轉變
來源:中國環境報
灤河、潮白河的上游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內。2017年6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簽訂了《關于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2019年12月再次簽署了第二輪補償協議。2018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補償期為2018年—2020年。承德市堅持“治水、管水、涵水、護水”并重原則,全面推進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到2020年,灤河入庫(潘家口水庫)水質,潮河、清水河水質出境水質均達到Ⅱ類標準,區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確保了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和飲水安全。
一泓清水護京城,堅定不移保水質
潮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是承德繼引灤入津流域生態保護補償之后獲得的第二個流域補償。截至目前,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累計下達12.136億元,主要下達至灤平縣、豐寧縣、興隆縣,其中:灤平縣4.84億元、豐寧縣4.08億元、興隆縣3.11億元,全部用于支持潮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目前共支持項目90個,有效攔截流域面源污染,提升潮河流域水環境保護水平。2019年,潮河出境斷面古北口、清水河墻子路斷面水質均達到Ⅰ類標準。總氮濃度實現下降,與2017年相比,2019年潮河古北口斷面、清水河墻子路斷面總氮濃度分別下降16.6%和25.7%。
上游生態保護補償的推動,帶動和鼓勵了下游積極行動。承德采取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通過加強科技引領、推進綜合整治、加強監督管理、加強聯防聯建,堅持“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監管并重”的思路,堅定不移地推進水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生態扶貧助攻堅,精準脫貧揚優勢
2016年以來,原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02億元,引進幫扶資金4.86億元,培訓基層干部和技術人員1萬余人次,購買和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3200余萬元,促進補齊“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短板,培育壯大扶貧產業,助力圍場縣和隆化縣兩縣實現脫貧摘帽。協調安排中央
生態環保資金2.54億元、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15.7億元支持兩縣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協同打贏打好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圍場縣生態環境質量動態變化評價結果為“基本穩定”,獲得中央財政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2.36億元;隆化縣生態環境質量動態變化評價結果為“變好”等級,獲得轉移支付資金30%的獎勵,共獲得1.07億元。
實現生態資源優勢向經濟社會發展優勢轉變。發展“生態+”產業和打造生態品牌,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試點,發展生態旅游,推動產業綠色化、生態化。圍場縣八頃村依托當地資源特色,通過精準引種、科學比選、多元聯動等方式,配套發展金蓮花、富硒馬鈴薯、玫瓏瓜等種植,實現生物多樣性整體價值的挖掘提升,2019年共帶動了100余戶貧困戶增收90余萬元。隆化縣團瓢村通過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引進龍頭企業,栽植有機山楂、草莓等,帶動120名貧困戶平均每年務工增收1萬元/人,帶動150戶貧困戶每年分紅3000元/戶。
創新市場化、多元化方式,助力承德富民興業
設置保潔員、衛生員等公益性崗位,引導貧困群眾參與生態治理和生態資源管護,促進實現生態惠民富民。圍場縣海字村依托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工程建設,2019年以來,共帶動47戶貧困戶就業增收12.9萬元。隆化縣小廟子村開展垃圾分類減量化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村垃圾清運量減少了20%,并引導48戶貧困戶參與環境治理志愿服務,直接帶動6名貧困戶人均每年增收8400元。
配合生態環境部引進山東兗礦集團在圍場縣投資5000萬元建設30萬噸/年的型煤生產線,引進螞蟻金服集團在隆化縣栽植油松2000畝,促進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增加貧困群眾就業機會。推動將生態環保扶貧電商平臺接入阿里巴巴消費扶貧專區、中國農業銀行“掌銀寶”扶貧商城,線上銷售兩縣127個品種農產品,不斷拓展兩縣及全國其他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渠道。
通過搭建生態產品及其價值交易的市場平臺,開展碳排放權、水權等市場化運作交易,實現市場交易活動與環境保護共贏發展。圍場縣依托塞罕壩機械林場在水源涵養、固碳釋氧等方面的生態資源優勢,開發森林管理碳匯項目,2018年達成碳匯交易3.6萬噸,實現收入90萬元,成為周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