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1-04-01 06:39:04
原標題:有一“證”在手 無后顧之憂
來源:農民日報
近年來,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緊緊把握全省第一批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試點機遇,堅持把依法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豐富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有效實現形式為抓手,以加快盤活農村資金、資產、資源,促進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為突破,大力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增值,農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2020年10月,墾利區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評選為“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
科學準確“記賬”“畫圖”
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涉及人口多,群眾期望值高,利益關系復雜。墾利區作為山東省首批試點,堅持一個標準、一把尺子量到底,建立起一套嚴謹規范高效的工作體系,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了工作優質高效推進。
試點先行蹚路子。為確保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進行,墾利區按照“先行試點、先易后難、壓茬進行、逐步推開”原則,以鎮街產業結構、財力狀況、農業人口比例、農業收入占比為差異指標,科學確定在全部7個鎮選取34個村開展先期試點。同時,分析試點村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以村集體群眾基礎強弱、二輪延包后土地調整情況、歷史遺留問題多少、群眾重新調整土地意愿等差異指標,科學選取3622個試點戶。先期試點的科學確定,為工作的全面推開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徑。
嚴格程序抓操作。在規定程序基礎上,墾利區結合實際,首創“八步工作法”,把工作流程劃分為調查摸底、測量地塊、簽訂合同、建立登記簿等8個階段、25個環節,循序漸進、遞次推進,明確了每個步驟干什么、怎么干、達到什么標準,確保有計劃、按流程、高標準完成各環節工作任務。同時,在清查、確權、登記、頒證環節,制定“一到戶兩公示”制度,對入戶確認、調查結果、地籍圖進行公示,確保了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程序規范、步驟清晰。
創新形式搞測繪。明確路徑、堅持標準,每寸土地記到賬上、落到圖上。土地測繪是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為確保土地測繪基礎數據準確,墾利區采取“專業技術+”調查模式,依托有資質的專業技術團隊運用先進測繪儀器開展調查摸底,建立信息數據庫;按照“節約時間、不節約環節”原則,發動村民代表、老黨員等參與調查,充分利用二調資料,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地、地不漏界,達到戶籍信息、土地信息及檔案資料“三對應”。
摸清“家底”理“關系”
承包地是農民最重要的生計保障,墾利區分類推進、攻堅突破,摸清資產“家底”、理順土地“關系”,化解了大量過去沉淀下來的農村矛盾,為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奠定了基礎。
妥善化解遺留問題。按照“保持穩定、尊重歷史、照顧現實、分類處置”的原則,先后制定出臺21條指導意見和5條補充意見,針對確權登記頒證不同環節、不同情況分門別類作出具體規定,有效解決了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村與戶、戶與戶間邊界不清、畝數差異等問題,避免了農村土地承包權屬糾紛,維護了農村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一村一策攻堅突破。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矛盾,結合工作實際,充分運用政策支持,對油區村、城中村、城郊村等19個難點村分別制定具體指導意見,“一村一策”進行重點突破。按照“工作由簡到難,問題由少到多”的辦法,梳理問題、細化方案、分批實施、壓茬推進,對確權登記頒證范圍、承包戶人員變動、土地開發和流轉、土地權屬爭議等6大項21類問題情形進行逐項攻堅,妥善解決了難題,確保了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開展。
準確摸清資源資產。自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試點以來,完成304個村、40408戶的確權登記頒證任務,確權耕地34.55萬畝,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40408本。進一步拓展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范圍,近年來有序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和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頒證工作,對符合條件的66個規模經營主體承包的22734.51畝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通過省級驗收,實現了承包地面積坐落、承包合同、登記簿、經營權證“四統一”。
盤活資本富農民
堅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實現集體、農民“雙增收”是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重要目的。改革過程中,墾利區通過確權登記、量化股權、流轉產權等渠道,整合資源、促進流通,讓“死”資產變成了“活”資本,最大限度激活了農村各類要素資源。
夯實了產業發展基礎。確權登記頒證成果,特別是測繪成果,摸清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現狀、地理位置、地力等級等基礎信息,為科學制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等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積極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省級試點,探索“股權+強村貸+惠農貸”模式,形成“風險共擔、利用共享”利益聯結機制,辦理股權質押貸款業務30筆,發放貸款1860.2萬元,以產業振興帶動了集體增收、農民致富。
構建了產權交易體系。墾利區以“平臺思維”做乘法,出臺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的政策性文件,建成區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1處、鎮級產權交易所7處,全面承擔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抵押登記、資產處置和金融服務等功能,目前全區農村土地流轉規模達到41.09萬畝,流轉率59.16%,有力促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穩定了經營權長期流轉關系,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
盤活了集體資產資源。在推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礎上,墾利區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經營性資產和能產生收益的資源型資產,量化到戶到人,股權實行3至5年調整的相對靜態模式,進一步規范農村“三資”管理,實現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轉變。比如,郝家鎮探索“土地換房產”模式,全鎮8個村5800余萬元的土地流轉資金,全部用于購置商業房產對外租賃,村集體年均收益250余萬元,村民人均增收6000余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