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2-05-12 09:26:05
原標題: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充實(譜寫新篇章)
來源:人民日報
“抬腳去借書”“免費來培訓”,如今,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鄉有綜合文化站,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初步形成,人們享有的公共文化生活更加便捷;“夜游博物館”“打卡圖書館”“組團看美展”,到圖書館閱覽學習、到文化館聽課學藝、到美術館看展打卡,越來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成為年輕人鐘愛的新風尚——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一系列可喜變化,見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興安街道臨潢家園社區,烏蘭牧騎排演大廳內歡聲笑語、琴聲悠揚,社區群眾在烏蘭牧騎隊員指導下載歌載舞。精彩的民族歌舞,表達著各族群眾對黨和祖國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贊美。
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臨潢家園社區考察調研,指出:“烏蘭牧騎很接地氣,群眾喜聞樂見,永遠不會過時。”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時強調:“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前所未有,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日趨豐富,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為豐富充實。
——頂層設計不斷加強,為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提供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對公共圖書館的設施建設、運行方式、服務提供、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等作出了具體規定;《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全面部署;《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和《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明確了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底線,為進一步保障群眾文化權益提供了依據。
——設施網絡日益完善,優質產品和服務帶火文化藝術熱潮。
全民閱讀熱度升級。2020年,全國公共圖書館實際持證讀者數1億多個,書刊文獻外借4.2億余冊次。
群眾文藝受到追捧。廣場舞律動在大街小巷,“村晚”點亮著鄉村戲臺,合唱蓬勃在大江南北。去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線上線下累計參與人次達到1.24億,“唱支山歌給黨聽”大家唱群眾歌詠活動參與人次超過1.7億。
逛博物館日益流行。類型多元、主題豐富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展覽品質不斷提升,文創產品精品迭出,國寶文物屢屢“出圈”,參觀人次屢創新高。
廣播電視惠民利民。全國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48%,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66%。《山海情》《覺醒年代》等重大革命、重大歷史和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作品匯聚強大正能量。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增加,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差距縮小
“從村里到縣上,騎摩托車少說也要半小時。”村民黃春連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的舞蹈骨干,之前學習新舞必須跑到縣文化館,一來一回十分折騰。“那時候村民夢想:要是在村里就能借還縣圖書館的書、老師下村來教舞蹈聲樂,該是多好。”現在,黃春連和老鄉們的夢想成真了——縣里派來藝術老師指導聲樂、廣場舞、傳統戲曲;縣圖書館的書在農家書屋就能借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差距”。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把更快、更好地為基層百姓尤其是農村群眾服務當成大事來抓,千方百計提高服務能力,持續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文化中心全覆蓋,文體活動更多彩。
各地在廣大農村、社區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目前全國數量已超過57萬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讀書看報、收聽廣播、觀看電視、觀賞電影、開展文體活動等,在這里都能開展。浙江農村文化禮堂、甘肅鄉村舞臺、廣西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安徽農民文化樂園等,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供需銜接,極大地滿足了群眾所需。
——總分館聯通上下,好資源共建共享。
之前,縣域內公共文化服務缺乏體系建設,上下缺乏聯通,資源不能共享。致力于補短板,各地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讓分散、獨立的資源形成組織體系,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的資源不斷輸送到鄉村,“單一供給”轉變為“多元供給”“交互供給”。截至2021年10月,全國2636個縣(市、區)建成圖書館總分館制,2672個縣(市、區)建成文化館總分館制。
——流動服務升級快,田間地頭歡樂多。
20世紀60年代,河南鄢陵縣豫劇團拉著自制的“木板車”上山下鄉送戲,很不方便。當板車升級為流動舞臺車,劇團“如虎添翼”,老百姓看到的演出也更豐富。如今,放眼大江南北,流動圖書車、舞臺車,在山間穿梭、林邊搭臺、河畔歌唱,為老百姓送來歡樂和文化。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讀者周思琪最近遇到了一件“稀罕事”。她想在新華書店買本新書,卻被告知:“不用買,可以直接把書帶回家,看完還到圖書館就行。”原來這就是圖書館推出的“你看書,我買單”服務,將新書采購權交給了讀者。
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時指出,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積極對接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對更豐富、高品位文化生活的需要,開展了一系列服務創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提質量增效益,全社會的文化獲得感持續提升。
——從“政府端菜”轉變為“群眾點菜”。
“有了‘文化惠民卡’,買書、看演出,自主選擇,政府補貼,倍兒美。”北京市民王可盟開心地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一改“政府辦、群眾看”的公共文化供給模式,讓群眾自主“點菜”。青島、成都等地通過打造文化超市,采取個性化、“訂單式”服務,滿足群眾的多元需求;北京、天津等地發行“文化惠民卡”,將優惠文化產品打包,給群眾自主選擇權。“超市式”“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務,親和力、吸引力、美譽度大大增強。
——從“呆板”“生硬”轉變為“時尚”“個性”。
到“城市書房”度過美妙的時光,已經成了浙江溫州市民李微娜的習慣。此前,基層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常常給人的印象是“呆板”。如今在浙江溫州、山東威海等地,城鄉的大街小巷、門前屋后、商業街區,一座座裝修設計時尚、空間精致和諧、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文化空間十分打眼——“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讓人們享受更加優質、個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可能。許多外來的游客還會前來“打卡”,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從陣地服務轉變為“線上線下”。
動動手指,自由點單——浙江寧波市民張欽波說:“現在借書就像點外賣一樣方便。”類似的借還書模式已經在許多城市普及推廣。
通過智慧廣電,各地有線電視網絡積極挖掘網絡資源潛力,聯合各地教育機構開辟教育專區,向中小學生家庭提供免費線上教育課程服務;“公益廣告、節目+消費幫扶”等推動鄉村特色農產品消費;“空中課堂”在線教育向廣大農村地區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多措并舉助力鄉村振興。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人民將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