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5-13 12:38:05
原標題:守正創新勇作為
來源:中國教育報
■總書記關心的教育事
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答好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5月9日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中強調
構建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格局、為新文科建設蓄能,近日,由教育部主管、山東大學主辦的專題刊物《新文科理論與實踐》創刊號正式發布,刊物設置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理論前沿”“域外文科動態”等欄目,以推動新文科建設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全面建設一流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山大方陣”。
2021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強調,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答好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囑托催人奮進,使命引領未來。一年來,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充分發揮學科、人才、資源、平臺優勢,助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教材體系,培養優秀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取得了突出成果。
夯實人才基礎,培養世界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名家
爭做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的開路先鋒,一年來,山東大學弘揚“文史見長”優勢特色,傾力打造“儒學山大學派”“古籍整理山大學派”,以“中國語言文學與中國古典學術”一流學科群建設為依托,以“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儒學當代闡釋與話語體系建構”等創新團隊為骨干力量,持續推動“鄉村儒學”建設和中華美德教育學院建設,打造人才特區,努力培養世界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奮力書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山大篇章。
山東大學校長、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組長、《新文科理論與實踐》主編樊麗明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是對新時代弘揚中華文明、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發出的“動員令”。
“山東大學作為全國新文科建設工作組長單位,創辦這本期刊,以推動中國特色新文科理論創新和文科教育創新發展,服務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格局。”樊麗明說。
為充分發揮山東省作為孔孟故里、儒學發祥地的地域優勢和山東大學“文史見長”學科優勢,培養傳承、研究、創新和傳播中國古典學術的高水平專門人才,自2012年起,設立“山東大學古典學術人才培養實驗班”即“尼山學堂”,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杜澤遜擔任班主任。
“尼山學堂按照古典學術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致力于培養一批學科基礎寬厚,能夠潛心中國古典學術研究,‘繼絕學、鑄新知’的拔尖人才。”杜澤遜說。
目前,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學等9個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等8個專業入選“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進入發展新階段。積極實施文科專業現代化工程,推動現有文科專業的轉型升級,推進人文社會學科內部以及人文社會學科與理學、工學、醫學專業的交叉融合發展,重點建設金融科技、科技考古、神經語言學、數字檔案、應急管理、社會信息學等新興交叉領域。
“山東大學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重要回信精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努力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說。
建設國家一流人才培養的高地,北京師范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文學基地弘文書院以“基礎理論+專題研究+基地實習+項目研發”為主線,夯實學生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及科學思維。歷史學科重視“根柢之學”“古今貫通之學”及“中西會通之學”的訓練,大力延請名師、專家任教。哲學基地將學習與研究有機融合,鼓勵學生進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協同創新中心”“腦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端科研平臺。
“近年來,學校積極推進‘大師引領、學科交叉、科教融合、國際合作’四位一體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設一流導師隊伍,探索中西貫通的現代書院制,建設跨學科課程體系,進一步改革科研訓練模式,不斷完善國際協同培養機制,努力把基地建設成為國家一流人才培養的高地、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孵化器。”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說。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了交叉科學研究院,聚焦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為底層架構的“數字社會科學”集群,明確“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數字+人文”3個重點方向,探索一條具有人大品質、人大特色、人大使命并引領時代價值的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之路。
把思想偉力化作奮進動力,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
“一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立足中國偉大實踐,不斷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軼表示。
王軼介紹,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系統化,成為世界領先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重鎮;法學學科首倡的人格權獨立成編、侵權責任獨立成編;為國修清史,探索中國史學科新體系;在政治學理論上,人大政治學科基于自己的文明基因提出的歷史政治學,被學界普遍認為是發展中國政治學的新出路,找到了政治學的“中國身份”。
不久前,復旦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工程”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工程”(簡稱“兩大工程”)一期20本著作集中發布……4年耕耘,六大系列,20本著作,40多位知名學者帶領近200人團隊“集團軍”式作戰,以高質量研究成果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構建。在一期建設的基礎上,“兩大工程”二期建設規劃研究課題25個,課程建設9門,教材建設14本,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助力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進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彭希哲及團隊也在積極參與“兩大工程”二期建設,將“社會發展與社會治理的新展望”編成教材。
當好構建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的引領者,中國政法大學積極探索構建與時俱進的法學學科體系。拓展法學一級學科容量,科學論證并申請設立紀檢監察學、國家安全學等一級學科。優化法學二級學科結構,構建涵蓋傳統學科和前沿學科、冷門學科和新興學科、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國內法學和國際法學的法學二級學科體系,已形成目錄內10個二級學科全部覆蓋。
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7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并主持南南合作圓桌會議時宣布:“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作為全球發展中國家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發展理論科研和交流平臺,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已招收來自67個國家的近300名學員,其中有159名已經回到其國內工作。
“由于我國的發展階段、條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更為接近,來自我國的理論經驗能更好地結合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因此深受南南學院學員們的歡迎。”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說。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北大來華留學教育70周年。70年來,北大培養了11萬多名“燕園洋弟子”,他們架設起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互鑒之橋、合作共贏之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共進。
向世界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好中國法治聲音,中國政法大學探索構建融通中外的法學話語體系,成立了人權研究院、法治與全球治理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機構,以國際化學術團隊和高水平合作研究,為國家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對外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法治內涵和法治主張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勇于參與世界范圍內的“百家爭鳴”,在“一帶一路”、中美博弈、南海問題、抗擊疫情等方面建言獻策,積極參與國際規則、標準、法律的制定。配合黨和國家外交戰略,積極參與尼雷爾領導力學院建設,在黨際外交中發揮學科優勢,著力探索具有紅色基因的高校提升國際性的獨特路徑。
“下一步,學校將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打造等關鍵問題謀劃大工程、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用學術講政治、用工程促發展、用知識助傳播,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人大力量’。”王軼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