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2-06-13 09:19:06
原標題:中小型奶牛場需重視放線菌病的防控
來源:農民日報
奶牛放線菌病是由牛放線菌和林氏放線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人畜共患傳染病。放線菌病雖對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有嚴重影響,但由于該病多呈散發趨勢,感染后的潛伏期較長,且為非烈性傳染病,因此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牛放線菌主要侵害奶牛骨骼,猶以頭部上下頜骨多見,經6-18個月的潛伏期,可形成界限明顯的硬大腫塊,因此又稱為大頜病。病程后期,腫塊化膿破潰且有瘺管形成,經久不愈。而林氏放線菌主要感染奶牛舌、乳腺和肺等軟組織器官。舌部被感染時主要表現為舌質腫脹、僵硬木訥,引起流涎、吞咽障礙及呼吸困難,又稱為木舌癥。乳房受感染時,乳汁中會出現膿性分泌物及炎性細胞等,泌乳質量及產量嚴重下降,且病情會延續數年,令奶牛失去飼養價值,只能被淘汰。
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經過對山東、河南和河北三省共63家中小型奶牛場進行臨床調研發現,有16家奶牛場受到放線菌病的困擾,占比達到25.4%,其中最嚴重的一家小型奶牛場因該病的發生,一年間共淘汰奶牛21頭,淘汰率達到10.3%。
由于放線菌病的治療所需時間長,且難以治愈,因此,對該病的控制重點是要做好預防工作,尤其是精細化程度不高的中小型奶牛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目前,放線菌病的預防尚無商品化疫苗可用,經充分調研分析和臨床實踐,建議規模化奶牛場對該病的預防應重點采取兩點措施。
首先是及時發現和隔離患病牛。堅持盡早發現、盡早隔離處理的原則,及時將患病牛隔離或淘汰,防止其持續不斷地排放病原菌,從而污染飼料、飲水、墊料及器械,增加其他健康牛的感染概率。
其次,降低內因性感染的機會。放線菌可長期在圈舍環境中生存,且有報道稱該菌可存在于健康牛只的口腔和上呼吸道黏膜表面,為條件性致病菌。當口腔黏膜或皮膚受到損傷時,便可發生感染,進而引發疾病,因此,防止皮膚和黏膜的損傷是預防放線菌病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日常飼喂過程中,應以青貯飼料為主,避免使用過長、過硬的飼草料,同時要做好牛場的管理工作,對皮膚和黏膜的損傷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作者系山東省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