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6-14 10:02:06
原標題:因“匠”而強 用“心”化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棗莊是“工匠祖師”魯班、“中華科圣”墨子、“造車鼻祖”奚仲等古代工匠大師的誕生地,也是中國職業教育重要發源地、中國工匠精神誕生地。近年來,棗莊職業教育已經走出了一條堅實有效的“棗莊路徑”,尤其是在職教創新發展文化高地建設上,棗莊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棗職”)“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模式的品牌效應日漸顯現。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的大背景下,它的文化基因和創新模式都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典型效應。“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模式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更是深刻圍繞挖掘職教內涵、培養大國工匠的認真思考。
深耕匠心 文化育人提供強大動力和信心
今年4月,棗莊職業學院“班墨奚”匠心文化入選山東教育“品牌系列”(高校類),體現了棗職文化育人的持久影響力和良好口碑。匠心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核,早在2000多年前,以魯班、墨子等為代表的能工巧匠就以精于制造的智慧聞名華夏,開啟了古代師徒制教育,開創了齊魯民間的工匠精神,留下了寶貴的“班墨奚”匠心文化,是職教文化之根脈。正是因為根植其中,棗職的“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模式才有了綿延不斷的生命力和自信心。應該說,“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模式的發展,是棗莊本有的良好匠心文化基因的有效體現,同時也是棗職“立德樹人、匠心鑄魂”的必然選擇。
職教之魂,存于匠心!有了魂,才有精氣神,才有職業教育的文化自信和職業崇高感。
從建院的那天開始,文化就伴隨著棗職,與教育共生共長。棗莊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歷史名人眾多。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從棗莊歷史名人中汲取職教文化營養、探尋職教文化基因。歷經十多年,深度挖掘魯班、墨子、奚仲等古代工匠大師的工匠文化資源,梳理中國工匠文化和職業教育發展脈絡,結合新時代中國精神,創造性地將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育人資源,創新“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理念,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扎實的文化自信,實現了培根、鑄魂、育人的統一。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育人模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從開始的追求規模和速度到后來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以文化人、匠心育人,時代賦予了職業教育更多的內涵。如今,“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已經寫進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為弘揚匠心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法律保障。
一直以來棗職都在思考:要辦什么樣的職業教育?怎么辦好職業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因此,學院黨委從文化育人的角度,把傳承工匠文化、弘揚工匠精神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個突破點,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傳承齊魯職教文化基因,打造了“班墨奚”匠心文化品牌,進而推動學院成為弘揚工匠精神、文化育人的標桿。可以說棗職是職業教育文化育人理念扎實的實踐者。
十年磨一劍。尚德尚能,勵志勵學。棗莊職業學院“班墨奚”匠心文化如今依舊在不斷完善。堅持,堅守,確定了方向就要堅定走下去。做好“班墨奚”文化育人,本身也是一種工匠精神的體現。
求實突破 “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品牌碩果累累
“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品牌如今逐漸顯現出了它的魅力和成果,棗職得到學生和家長越來越深的信任,社會各企業也認可了這塊“金字招牌”。學院學生先后榮獲各類技能大賽獎項500余項,企業對畢業生滿意度達98%。畢業生趙峰從一名普通維修工逐步成長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大國工匠”,并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教師王其平獲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化工教師團隊榮獲“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2020年,學校5名畢業生馳援武漢抗疫,成為最美“逆行者”。
學院把“班墨奚”匠心文化、工匠精神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創新了“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的有效載體,育人模式越來越實:將匠心文化融入校風校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融入教研科研,成立了“班墨奚”文化研究院和工匠精神研究會;融入課程體系,編寫了《圣賢名匠》《走進棗莊學工匠精神》校本教材。此外,學院還建成了工匠文化博物館、德廉教育館、消防安全體驗館,建造了奚仲、魯班、墨子、荀子、匡衡塑像,文化景觀園和文化長廊,并以工匠名人為校內道路、景觀園區、建筑命名,并積極參與中國職業教育博物館和職業體驗館建設,擦亮工匠精神發源地特色品牌,打造匠心文化育人環境。學院通過實施“師生入企教學制度”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把“班墨奚”匠心文化與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結合起來,政校企行多元協同培育工匠精神。可以說,從“四個融入”“四層遞進”“三個結合”“五位一體”到“鑄魂”行動,健全體系,搭建文化自信教育平臺,“班墨奚”匠心文化已經在更豐富的層次上顯現出了作用力和滲透力。
學院先后獲評“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齊魯工匠手藝體驗基地、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入選全國職業院校“奮進新時代 中華傳統美德職教行”典型案例、山東省職業院校文化建設優秀案例。2021年學院牽頭承擔山東省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理論實踐研究立項課題“齊魯職業教育文化研究”。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就是要匠心鑄魂,培育新時代的大國工匠。可以說,如今學生身上都帶著鮮明的“棗職烙印”,就是“五育并舉,四有人才”,即通過“匠心立德鑄匠魂、匠心益智煉匠技、匠心強體懷匠氣、匠心蘊美塑匠品、匠心崇勞踐匠行”“五育并舉”,培養具有卓越匠心、高端匠技、家國匠情、擔當匠行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新篇待啟 開放創新書寫更多精彩
建院以來,棗職從研究職教先賢到全面實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再到構建“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體系,不斷完善、不斷創新,并賦予了職業教育新時代內涵,即“愛崗敬業、執著堅守”的職業操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價值取向、“敢為人先、不斷創新”的超越精神和“崇尚科學、知行合一”的求實品格。
在學院的“十四五”規劃中,學院黨委把打造文化育人高地、實施“班墨奚”匠心文化建設工程放在了重要位置。
新職教法的實施是對職業教育進入新階段做出的頂層設計,強調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為職業教育文化育人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賦予了使命、提出了要求,因此就要求文化育人理念還要提升、模式還要完善,不斷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今后的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一定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定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定是開放式的、創新性的,也一定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扎根中國大地的職業教育,這樣才能真正適應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目前,棗職正在建設“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資源庫和墨子國際學院,打造智能化、數字化的展示平臺和國際職教文化交流平臺,從而進一步提升文化育人層次,擴大“班墨奚”匠心文化覆蓋面,打造職業教育“走出去”文化品牌。職業教育本身就是跨界的教育,不應固守現有模式,而是要讓社會各方面參與進來,還要“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才能適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要求。未來,棗職將通過“班墨奚”匠心文化建設工程,打造自身成為工匠文化傳承創新高地、工匠精神培育體驗基地,為建設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和技能型社會貢獻棗職力量、棗職方案。
下一步,學院將緊緊抓住新職教法全面實施、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以及棗莊“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的重大發展機遇,努力建設具有國際視野、國內先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優質職業院校。
(崔鑫培 王利國 張璇 王樂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