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2-06-16 10:10:06
原標題:山東兗州:一場別開生面的機收減損大比武
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王延斌
通 訊 員 張美榮 鮑文潔
6月上旬的一天,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唐營村麥地里,微風徐來,麥浪翻滾,10臺聯合收割機一字排開。即將開始的是每年麥收的既定動作——山東省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
“過招”前,來自兗州谷豐農機合作社的女農機手邱騰一遍遍檢查了機械常規項目。作為擂臺場上的唯一女機手,邱騰談起“收割”就興奮:“減損是我們機手最重要的工作指標,要根據麥田收割當天的情況調整收割技巧,今天麥子比較干,轉速就要慢一些,下地之前尤其要注意撥禾輪轉速不能太快,否則第一次下去就會造成損失。”
上午9:30一到,比武正式開始。10名機手在劃定的地塊上分別進行機收作業。機器轟鳴中,麥粒“盡收囊中”。
按照比賽規則,機手需在長度200米、寬度9米的作業面積內進行小麥收割作業,小麥割茬低于15厘米,機收用時短、小麥損耗少的機手勝出。作業完畢,專家組會在田塊中框出兩個1.28平方米的“樣本”進行勘察,從而得出減損率作為機手的比賽成績。
比武的意義始于技能、機械的硬件比拼,但更深遠的意義是讓老百姓端牢自己飯碗的底氣更足。
兗州區來順合作社負責人鄧來順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減損就是生產力。我們的損失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每畝地就能增加20元,像我們合作社,流轉土地1200余畝,一年下來就能增加2萬多元進項,所以精進咱們機手本領,高手們都來這擂臺‘過過招’,農民們得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機器轟鳴中,農機手們干得熱火朝天,專家組對作業過程全程監督,并現場針對收割時間、小麥割茬高度等數據進行評分。
兗州區農業機械服務中心農機生產服務科科長韓慶有向記者介紹:專家組在比賽區域選擇3個測定區,通過撿拾收割機遺漏、損失、丟掉的小麥,并根據前期測定的畝產量、每平方米小麥產量測算小麥損失率。
他提醒:“大比武規則很復雜,卻能濃縮成簡單的一句話:看誰機收漏籽少、留茬低。”
12:30,揭榜時刻。來自福沃農機合作社的卞延猛拔得頭籌。他難掩喜悅:“今天是正常發揮,基本沒有損失,損失率一定控制在1%之內,農民不容易,到嘴的糧食就得全收到咱們簍子里!”
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兗州區農機服務中心主任劉計兵介紹:“目前全區2870臺農機嚴陣以待,三夏之前,我們將完成對所有農機的檢修和對農機手們的培訓。此次大比武也是讓農機手們做好實操前的熱身,進一步精進技能,確保機具機手出戰萬無一失。”
搶農時、減耗損,大比武的背后是與天時賽跑,順應古老節氣、實現“天人合一”的生存哲學,更是“事在人為”的時代奮斗身姿,是普通勞動者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賽程告一段落,豐收的號角剛剛吹響,風吹麥浪綠變黃,好日子透著麥香,是縈繞神州大地的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