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6-17 14:10:06
原標題:多元文化背景下外語教育中文化自信的樹立
來源:中國文化報
陳鳳芹
進入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世界上的文化交流變得更加頻繁、便捷,文化傳播渠道愈加多元,不同類型的文化、思想、意識形態借助網絡可以迅速傳播擴散,文化交流進入多元化時代。在這種文化交流、信息傳播的背景下,外語教育要實現創新發展,一方面要認清信息傳播與文化交流形勢,挖掘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發展對語言教學的積極性支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多元文化背景對語言教學純粹性、教學質量的沖擊,建構科學的教學體系、創新的教學機制,努力規避消極影響,找到適合當前文化交流形勢的外語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面對紛繁復雜的文化、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識形態,如何抵御不良文化的影響,找到恰當的方式將文化教學引入外語教學中,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文化自信是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是繁榮發展民族文化事業的基礎。在外語教學中,我們既要積極融合外來文化的優秀發展經驗,發揮文化元素對語言教學的輔助作用;也要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引導學生高效有序地參與到文化交流中,讓其在中華優秀文化與目的語國家文化的碰撞融合中,提升語言學習能力,培養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語言交流能力,為推動民族文化傳播發展與跨文化交流做出積極貢獻。
多元文化發展趨勢中保持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個民族、國家的靈魂,文化在國家綜合國力的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當前,各國愈發重視本國文化的輸出與傳播,這是建立良好國際形象的基礎。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不可避免,多元化是當前國際文化交流的總體趨勢之一。文化的正常交流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創新,然而,不正當的文化交流甚至國際上的文化霸權主義等,則會導致對本國優秀文化的侵蝕,影響對青年人才思想意識形態的塑造,對于人民的文化自信也會造成沖擊。如今,便捷的互聯網為良莠不齊的文化思想傳播打開了大門,一些不良文化也乘虛而入,存在著誤導青年人的危害,這對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因此,在當前愈發復雜的文化傳播體系和文化交流環境中,必須牢固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升學生對不同文化、意識形態的辨識能力,并將其在學習生活中一以貫之。保持文化自信不僅是繁榮、創新民族文化的基礎,也是展現民族文化風采、凝聚人民力量、樹立良好國際形象的前提。一個人沒有文化自信,則難以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若沒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則會喪失勇氣、失去前進的方向。經濟、科技的發展能夠使人過上物質豐盈的生活,而文化自信、文化繁榮則是一個民族、國家持續發展的精神力量。面對紛繁復雜的文化發展趨勢,只有樹立牢固堅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激流中站穩腳跟。
牢固樹立文化自信對外語教學的意義
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大環境要求我們要認清形勢,把握文化創新發展的機遇。要積極參與到世界性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大潮中來,而不能自我封閉。我們要保持包容謙虛的態度,懷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去接受外來優秀文化,推動本民族文化與異域文化的交流碰撞,產生思想文化創新的火花。同時,從語言教學的角度看,文化教學作為教育的一種常用手段,能夠在常規理論課程教學外起到很好的補充和引導作用,對學生的語言學習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我們經常強調的是,要積極引導學生加深對目的語國家文化的了解,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提升語言素養、鍛煉語言交流能力。實踐證明,這對目的語學習確實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要忽略對本民族文化的學習、樹立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實際上,樹立文化自信對外語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任何語言的衍生發展與本民族的社會文化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加深對本民族文化內涵、特征的認識,就是了解母語衍生的發展歷程,明晰母語語言結構、規律的基礎。外語學習是母語和目的語國家文化交流碰撞的過程,也是重現兩種語言語法結構衍生發展規律的過程。因此,樹立民族文化自信與積極學習目的語國家文化在外語教學中都很重要。樹立牢固的民族文化自信才能在文化交流中獲得更有益的體驗,才能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語言特征、語法結構形成更深刻的認知,進而提升語言學習的感知力與敏銳度。語言學習最終目的是提高國家間的文化交流能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進而為本民族文化的繁榮創新做出貢獻。從這個角度看,無論如何利用文化教學,外語學習始終不能丟棄的是對本民族文化的堅定自信,這是外語學習堅守初心的表現,也是繁榮民族文化的前提。
外語教學中牢固樹立文化自信的方式
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持續深入,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愈發頻繁,因此,促進外語學習是適應當前發展趨勢的基礎性教育工程。然而外語教學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效化工作,必須樹立明確的實踐原則。無論如何追求教學效率、教學創新,外語教學始終是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為民族文化創新發展服務的。因此,必須始終站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立場上,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優秀外來文化融合吸收與民族文化創新發展相統一的原則。在實施具體的外語課程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明確外語教學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外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以理論浸染和實踐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的認識,了解革命先輩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做出的偉大貢獻,形成濃厚的愛國主義學習氛圍。
完善文化教學機制,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當前,文化教學在語言教學中所具有的輔助作用已成共識。而如何完善文化教學機制、使文化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促進作用得到充分激發,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反觀當前外語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部分教師雖然認識到文化教學的作用,也有意識地在課堂中加入文化內容,但對于文化內容的選擇和切入方式卻難以把握,這是造成語言教育中文化教學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筆者認為,要完善當前外語教育的文化教學機制,可以從提升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素養入手,將其作為課程改革和文化教學手段創新的抓手。從課程內容來看,要提高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先進文化在語言教學內容中的比重,有內容、有條理、有選擇地增加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引導學生加深對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內涵特征的理解。從教學模式看,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推動教學機制改革優化的新契機,逐步提升實踐性教學課程在語言課程體系中的比重,鼓勵多種形式的實踐性語言教學試驗,不斷促進整體語言教學體系的創新優化。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文化教學創新能力。在當前文化交流傳播的形勢下,教師不僅要具備基本的語言素養,還要具備敏銳的教育眼光、強大的文化教學實力,才能落實當前語言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因而,學校必須重視教師素養與能力的持續提升,開設常態化教師文化教學能力提升工程,構建具有實踐性、可行性、科學性的教師文化培養課程。同時,充分融合不同文化教學形式的優勢,將線下課程教育和線上互聯網教育結合起來,利用數字化媒體強大的文化信息傳輸能力,開展“強帶弱、老帶新”的教師文化再教育。還要開展語言教學課程競賽活動,設置合理的評比標準(如教學手段創新、內容豐富程度、信息化教學水平、文化自信落實程度等),突顯示范性教學課程的作用,并在全校外語教學中實踐推廣,進而找到文化自信樹立、理念模式創新、教學質量提升融合一體的實踐路徑。
(作者系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語語言教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