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2-07-10 13:35:07
原標題:我在場館講軍史(強軍路上)
來源:人民日報
軍史場館是展示我黨我軍光輝歷史的重要載體,在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鍛造“四鐵”過硬部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軍史場館里,講解員的動情講述,讓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個個場景“活”起來,引導觀眾追尋紅色記憶、重回歷史現場,深切感悟人民軍隊堅決聽黨指揮的不變軍魂,體會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讓我們跟隨4名軍史講解員的腳步,走進場館,走進歷史。
——編 者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講解員魏宸——
“常常會把自己融入歷史當中”
本報記者 王 丹
“1927年8月3日,南昌起義第三天,朱大楨帶來了南昌群眾為起義軍捐贈的款項和物品,并將募集到的1萬銀元送來支持起義……”夏日炎炎,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內,專職講解員魏宸身邊圍了一圈參觀者。聲情并茂的講解,把聽眾的思緒拉回到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
“南昌起義,在黨史和軍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里所凝聚的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魏宸從小聽著紅色故事長大,對革命歷史和英雄故事有著特殊情懷。“我的爺爺曾是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老兵,家里存放著很多爺爺的軍功章……”一個個傳奇故事,一樣樣歷史物件,都讓魏宸對人民軍隊的歷史充滿向往。
夢想著能夠“在英雄的城市里說英雄的故事”,2010年,魏宸成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的一名專職講解員。最初,魏宸也曾遭遇尷尬。“吳玉章在南昌起義時擔任什么職務,南昌起義后他怎么樣了?”有觀眾在參觀時會提出一些細節問題,魏宸卻答不上來。為此,他認真記錄觀眾提出的每個問題,虛心向資深講解員請教,下班后再繼續查閱資料……通過多方求證,全面而準確地掌握一段歷史的前因后果和人物關系。
12年的工作經歷,魏宸感受最深的是,作為軍史講解員,除了要講解歷史事件,還應注重傳遞人物精神。
在魏宸看來,軍史是有靈魂的。魏宸說:“在講解時,常常會把自己融入歷史當中,思考自己會否像那些革命先輩一樣做出正確的抉擇。”“賀龍為什么要放棄原來的身份加入中國共產黨?”“周恩來為何能在壓力下堅持發動南昌起義?”“朱德憑著怎樣的信念堅守三河壩陣地?”一連串的思考,一步步的解答,讓他的講解更加深入人心。
一次參觀活動結束后,一名大學生給魏宸寫下一段留言:謝謝你們的講解,讓我深刻認識到正是有無數革命先輩無私的奉獻,革命才得以勝利,他們對理想信念的堅持讓人肅然起敬。
王杰事跡陳列館講解員謝夢琪——
“不是復述事跡,而是傳承精神”
本報記者 李卓爾
“1965年7月14日,時任裝甲兵某部工兵一連五班班長的王杰,在組織民兵訓練時炸藥包即將發生意外爆炸。危急關頭,他奮不顧身撲向炸藥包……”走進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王杰事跡陳列館,“金牌”講解員、話務女兵謝夢琪正在給前來參觀的駐地群眾介紹王杰的英勇事跡。
從軍6年,謝夢琪已經在這里完成了超200場解說。在她看來,成為講解員是一件神圣的事,關系到如何幫助新兵系好軍旅生涯思想上的“第一粒扣子”。
2017年,在班長的鼓勵支持下,擁有文藝特長的謝夢琪開始兼任王杰事跡陳列館講解員,本以為“只需要面帶微笑、把稿子背出來就行了”,但她慢慢發現,青年官兵在學習王杰事跡的過程中會產生“在物質條件優越的今天,在和平環境下,我要向王杰學什么”等疑問。
“青年官兵提出的問題讓我意識到,作為講解員,我們的任務不是復述事跡,而是傳承精神。”在她看來,講解員是革命精神的“播火者”,“不但要自己學得好,還要能把王杰精神傳遞給別人。”
為當好“播火者”,謝夢琪想了不少辦法。主動了解詢問官兵感興趣的講解模式,拍攝微視頻、講唱相結合。為使講解更具情景感,她將近百件王杰生前訓練、生活用品背后的故事爛熟于心:灌滿沙土的木殼雷、磨禿的工兵鍬、用膠布拼接的導火索……謝夢琪都如數家珍。
一次在陳列館重溫了王杰事跡后,“王杰班”的一名戰士動情地給家人寫下一封信。“接過英雄的接力棒,就要把它傳遞下去,雖有些沉重,但軍人必須敢說,‘一旦有需要,我也會像老班長那樣奮不顧身’……”
“這是一個教育引導他人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學習和提升的過程。”隨著解說次數的增加,謝夢琪對王杰精神的感悟也愈發深刻,“王杰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會始終以老班長為榜樣,在演訓場上不怕苦,生活之中幫戰友,走上社會愛人民。”
“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講解員王偉——
“要想講得好,首先要做得好”
本報記者 李龍伊
盛夏時節,第72集團軍某特戰旅“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內,講解員、八連戰士王偉正在用網課的形式,為在外集訓的新兵進行光榮傳統教育。
“這組照片,記錄的是一個持續46年的‘愛心接力’故事。”目光投向照片墻,王偉將這個暖心的故事娓娓道來——
1976年,戰士陳士凱發現患有小兒麻痹癥的胡紅根生活無法自理,就把他背回了家。從此,胡紅根多了一群“親人”。46年來,八連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幫助、照顧胡紅根的行動卻一直在持續。
“一開始,胡紅根叫咱們連官兵‘解放軍叔叔’,現在咱們連官兵親切地稱呼他‘胡伯伯’。他的故事,是八連官兵‘為人民,幾十年’的縮影,也是‘軍民團結如一人’的見證。”王偉說。
網絡另一頭,新兵們被王偉的解說深深吸引,不少戰士眼中噙滿了淚花。
“八連有一個堅持了40年的傳統——為民服務。”王偉進一步向他們介紹,每月10日、20日是連隊的“為民服務日”,這兩天官兵們會在上海市南京路街頭支起帳篷,開展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理發、補鞋、量血壓等服務活動。
“抗擊疫情,搶險救災,鄉村振興……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王偉感慨地說,“軍政軍民團結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希望大家能始終做到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生動的講解,贏得了新兵們熱烈的掌聲。
看著屏幕前新兵們稚嫩的面孔,王偉仿佛看見了曾經的自己。幾年前剛入伍時,王偉被八連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決心成為一名連史講解員。為了做好講解工作,王偉利用晚上休息時間背解說詞,周末對著每件展品練習語速和儀態,終于練成了過硬的解說能力。
5年來,王偉和戰友已經完成4萬余人次、3000余場次的連史館解說任務。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們不僅是連隊歷史的講述人,也是紅色血脈的傳承者。要想講得好,首先要做得好。帶著一代代傳承的寶貴精神,我們一定能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
海軍博物館講解員宋雙婧——
“講給他人聽,更要講給自己聽”
本報記者 劉博通
“山東艦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首艘航空母艦,于2019年12月17日交付海軍……”盛夏時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游人如織。講解員宋雙婧站在山東艦航母模型前,講述中國航母建設發展的成就,吸引了大量參觀者駐足。
“每次講述人民海軍的發展歷程,我的內心都會涌起強烈的自豪感。”宋雙婧說,“一段故事就是一座精神豐碑。講解軍史就像在與歷史重逢、與英雄對話。”
去年6月,海軍博物館完成改擴建,正式對外開放。開館后不久,宋雙婧就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參觀者——“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麥賢得。
宋雙婧仍清晰記得老英雄前來參觀時的場景。在展柜前,麥賢得仔細端詳著從自己頭部取出來的那枚彈片。雖然說話有些吃力,但老英雄的誓言依舊堅定:“為我們黨,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人民,一代傳一代,為祖國奉獻的青春永不老!”
“要把紅色歷史講給更多人聽。”與老英雄的交流,讓宋雙婧更加堅定了當好講解員的決心。為了充實專業知識,她購買了大量書籍,一有空就翻閱學習,手機、書籍、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都記錄了不少相關知識。日積月累,宋雙婧的講解越來越準確、生動。
隨著講解次數增多,宋雙婧越發感受到:時光荏苒,世事變遷,但一代代官兵鐵心向黨、矢志強軍的堅定信念始終不變。
“‘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在盡最大努力挽救戰機。”在張超生前駕駛戰機的彈射座椅前,宋雙婧動情講述著。一名海軍戰士激動不已:“我們一定要學習傳承英烈精神,苦練打贏本領,時刻準備為黨和人民奉獻青春和熱血!”
在一次次與參觀者的互動之間,宋雙婧也時常會收獲思考和感動。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的照片,總會吸引不少參觀者的目光。“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用堅守和奉獻,彰顯了大國海軍的責任與擔當。”每當宋雙婧講到這里,很多參觀者都會豎起大拇指。有次一個小男孩聽完,拉著爸爸的手大聲說:“我長大也想當海軍!”
“紅色故事不僅要講給他人聽,更要講給自己聽。”宋雙婧說,“今后,我將在歷練中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講好新時代強軍故事!”
版式設計:張丹峰
(白俊峰、劉子杰、曾憲昌、張付華參與采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