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2-07-19 15:26:07
原標題:創新實干 事爭一流|河口區:土地種子“雙適應” 鹽堿灘上“生金銀”
來源:東營日報社
東營日報社/愛東營訊 日前,在河口區渤海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內,大豆加工車間主體框架已經完工,二樓的展廳裝修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我們已經種完大豆試驗基地550畝,渤海圣豐耐鹽堿展示田、國家省市試驗田、高產展示田、高產公關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5種實驗田,9月份積極承辦全國第五屆大豆種業高峰論壇,將會向大家展示80種已經通過國家審定的耐鹽堿品系,在這里不同的大豆品系會帶給河口人民不一樣的豐收!”渤海圣豐總經理高林介紹說。
渤海圣豐是山東圣豐與河口土儲公司聯合投資3000萬元成立的全國大型農業種業公司,技術上與中科院、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等國內10余家科研院校合作,建設黃淮海濱海鹽堿地作物育種研究院、鹽堿地綜合育種實驗室和種質資源庫、種子智能加工廠、耐鹽堿大豆“育繁推”基地,年內將建成3000畝核心基地、種子智能加工廠區等,收儲耐鹽堿豆種300萬斤。3年后,可繁育耐鹽堿優質大豆新品種3個,發展耐鹽堿豆種基地2萬畝,年加工培育優質耐鹽堿豆種1000萬斤,建成全市乃至全國重要的大豆產品研發生產供應基地。
這是河口區引進全國農業種業巨頭、推廣耐鹽堿大豆種植、在鹽堿地上要效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河口區積極探索鹽堿地“雙適應”模式,既全力創新鹽堿地改良方式方法,讓土地適應種子,又積極研究引進耐鹽堿品種,讓種子適應土地,蹚出了鹽堿地綜合利用的新路子,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新鮮活力。
聚焦鹽堿地治理創新,讓土地適應種子。為解決西部鄉鎮普遍缺水等問題,河口區充分挖掘12處水庫蓄水能力,探索水庫蓄水——管道供水——溝渠排水的“灌排分開——暗管排鹽”模式,減少了輸水途中水蒸發滲漏,外排水含鹽量由傳統淡水泡田壓堿模式的15‰提高到30‰,提升了鹽堿地治理成效。同時,針對全區鹽堿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土壤結構差等問題,充分利用河口區每年100萬噸畜禽糞污,集成土壤鹽堿高分子脫除劑,探索建立以沼渣、牛糞、耐鹽復合微生物菌劑為主的土壤質量提升綜合技術,使鹽堿土壤有機質增加、孔隙度增大、容重變小,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提高中重度鹽堿地脫鹽效率。
聚焦耐鹽堿種業創新,讓種子適應土地。在河口街道山東合悅“鳴翠人家”百合全產業鏈項目現場,首批百合種球已經含苞待放。該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培育耐鹽堿百合種苗20億株,發展鹽堿地大田百合10萬畝,年產鮮百合10萬噸,計劃利用2至3年時間,培育耐鹽堿百合新品種2至3個,達到含鹽量在4‰到5‰的土地上畝產800公斤鮮百合。河口區瞄準種業行業龍頭企業,持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已經落地了“鳴翠人家”百合全產業鏈、山東圣豐黃河三角洲耐鹽堿大豆產業創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耐鹽堿種業創新項目。
截至目前,越來越多的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在河口這片鹽堿地上開花結果。未來,河口區將通過不斷加大土地改良和耐鹽堿育種新技術的推廣力度,探索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種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土地利用率,利用2至3年時間,開發利用低效鹽堿地15萬畝,發展大田百合種植10萬畝、推廣耐鹽堿大豆種植10萬畝,帶動農民戶均增收4000元,向鹽堿地要來高效益。(記者 陳同磊 通訊員 李輝 邱迪)
[ 責編:李宜蒙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