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2-07-25 09:01:07
原標題:山東:銳意改革景色新 敢創新路天地寬
來源:解放軍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山東考察調研,并為齊魯大地發展指引方向。2013年11月,他在山東考察期間,就對山東提出了要求:“銳意改革,敢創新路,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走在前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使命任務,山東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動能轉換加速推進,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積蓄強大勢能。
深化改革,融入新發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山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經濟成績單。
這既是山東經濟強大韌性的體現,也與山東不斷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等密切相關。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而深遠。”
山東應聲而動,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國企改革持續推進,一企一策“倒計時”抓落實;“減權放權授權”“一窗受理 一次辦好”等“放管服”改革舉措陸續推出;構建并深化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持續優化小微、“三農”金融供給。
十年間,山東聚焦制約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發起了“九大改革攻堅行動”,著力推進國資國企、人才制度、財稅金融等領域改革,已形成制度成果130項。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調研時,要求山東“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打通“梗阻”暢通內循環的同時,山東著力擴大開放,廣迎八方賓朋。
發揮毗鄰日韓的區位優勢,山東用好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開放載體,著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十年間,“齊魯號”歐亞班列從無到有,2021年開行量超過1800列;跨境電商綜試區總數達到9個,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1300億元。
銳意進取,全方位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我們的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能否過坎的關鍵。”2021年10月,他在山東考察調研時又提出“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的新要求。
創新強動力,發展提質量。山東把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不斷形成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格局。
重大科技成果不斷“上新”。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國內首套水下采油系統海試成功;超純海藻酸鈉正式上市打破國外壟斷……
發展動能除舊布新。2018年初,國務院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圍繞主導產業、優勢產業、潛力產業,確定了涵蓋三次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3.8萬個,投資規模居全國首位;加快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
發展格局持續刷新。“推動海洋強省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6月在山東考察時作出的部署。山東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陸海統籌、向海圖強。建成海洋船舶、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裝備三大海工裝備制造基地;自主設計研發的“藍鯨1號”“藍鯨2號”鉆井平臺赴南海試采可燃冰……
創新思路,推進黃河生態保護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了解到黃河口水質明顯改善等變化時,他叮囑說,“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保護是前提,要有始有終、鍥而不舍抓好黃河生態保護工作。”在這次考察調研期間,他還勉勵山東“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作為我國北方經濟體量最大的省份,山東在黃河流域經濟最發達、常住人口最多。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積極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走在前”:
——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山東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行動對環境空氣質量改善(PM2.5)直接貢獻率達37.5%。
——開展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山東拿出真金白銀,重點支持開展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推動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
——構建跨區域協作機制。推動黃河流域技術、人才、平臺等創新要素共享共用,搭建黃河流域合作互聯網共享服務平臺,促進黃河流域政務服務“跨域通辦”。
齊魯兒女篤行不怠、只爭朝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山東正踔厲奮發,不斷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石,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據新華社濟南7月24日電 記者王念、張志龍、陳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