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08-09 09:54:08
原標題:“青山公益”助力“黃三角”生態修復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報記者王瑋
盛夏時節,地處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黃三角保護區),迎來一群特殊的“訪客”——“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參與者,探訪這里的生態保護與修復情況。
“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是青山公益專項基金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項目之一。2017年8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美團外賣攜手設立青山公益專項基金,圍繞生態扶貧、自然保護、環保理念倡導、外賣行業環境友好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環保公益項目。
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對維護黃河下游和黃渤海生態安全十分重要。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振剛告訴中國環境報記者,黃河三角洲成陸時間短,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在這種特殊的地域環境,既要發展經濟,更要保護生態,對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進行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在這里重點資助了3個項目,引入一流的科研力量沉入一線,在地支持保護區更好守護一方綠水青山。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草業花卉與景觀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侯新村,是黃三角鹽堿地柳枝稷固碳與生態修復潛力研究及示范應用項目負責人。據他介紹,作為濱海鹽堿地和沖積平原的典型代表,黃三角農高區鹽堿土壤分布廣泛、類型豐富,是開展相關研究的天然本底試驗場。探索一條有效提升柳枝稷固碳與生態修復潛力的技術路徑,可以為黃三角以及我國濱海鹽堿地區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和示范樣板。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講師謝湉探索的則是基于微地形營造的黃河三角洲濱海鹽沼濕地生態修復模式。這種模式重點對鹽沼裸斑區的植物退化過程進行診斷,識別鹽沼植物自我恢復的限制因子及關鍵生態過程,將微地形這一調節環境因素和生物再分配作用的異質性單元引入修復,促進植被結構的種子截留作用,修復植物生命周期過程,實現再定植。相較于其他模式,能夠以最小投入實現最大修復效果。項目團隊與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合作,建成了退化濕地生態修復工程500余畝,有效改善了退化濱海濕地的水文和生物連通,取得了顯著修復效果。
黃三角保護區位于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春去秋來,每年有超過600萬只候鳥遷徙至此。黃河三角洲鳥類多樣性信息化監測與展示平臺項目負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副教授劉暢說,鳥類是生態系統健康與完整性的指示性物種,濕地鳥類監測是評估濱海濕地保護成效的有效途徑。他們團隊與黃三角保護區合作,根據這里的地理特征、鳥類分布區域、歷年鳥類情況,結合保護區的科研和科普教育需求,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構建一套黃河三角洲鳥類多樣性信息化監測與展示平臺,為制定保護方案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據。
美團2017年8月發起“青山計劃”,是行業內首個關注環境保護行動計劃。據美團青山計劃高級經理趙子康介紹,其中的青山公益板塊凝聚近80萬美團青山公益商家捐助與善意,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命共同體理念,于2021年發起“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圍繞自然保護地在生態系統碳匯、固碳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潛力,征集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項目、周邊社區生計替代項目、一線科研實踐項目。今年首批選出28項進行資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