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8-09 11:20:08
原標題:彰顯大運河的時代風采
來源:中國文化報
運河之都 百里畫廊 局部(國畫) 2022年 汪秀南、趙家葆、杜愚、翟明帥、王坤、沈軍、任振山、朱卯、劉天明、莊海軍
一條大運河,半部中國史。大運河串接了黃河、淮河、長江等重要水系,在歷史上對南北地區的人員流動、貨物貿易流通具有重要作用。
大運河的作用從《清明上河圖》中可見一斑。從唐代開始,以中原為軸心的皇朝都依賴長江及淮河流域的米糧及其他農產品的供應,到北宋時期,龐大的城市所需的米糧大部分由江淮經大運河,轉由汴河運進京城。
北京通州區圖書館藏有一幅清代《京杭運河全圖》,雖為大運河的測繪示意圖,但沿運河兩岸詳細標明了運河所經過的蘇州府、順天府等13個府駐地、50個縣駐地、12個州駐地,還標有許多水閘壩及之間的里程等。此外,乾隆的第一次南巡被清代畫家徐揚以全套12卷的長卷《乾隆南巡圖》繪畫記錄,大運河在這幅長卷中屢屢現身,比如第二卷描繪乾隆皇帝乘轎從山東德州附近的一座浮橋過運河的情景,圖中,運河水面極為寬闊;《乾隆南巡圖》第四卷描述了皇帝閱視黃淮河工事的場景,乾隆皇帝渡過黃河后,當日和次日視察黃河、淮河、運河和洪澤湖四大水系匯合處險要工程,水系匯合處,浪潮激蕩,是運河工事特有的景觀。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對航道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京杭大運河作為一條世界級運河,實現全線貫通成為華夏子孫的共同愿望。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過程中,大運河題材美術作品和展覽也層出不窮,如“古運河畔低吟淺唱——王念約攝影作品展”“融合·共享2022河北省大運河美術精品展巡展”“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特展”“千里長河——中國大運河文化主題展”“‘運河之都 百里畫廊’——淮安文脈丹青傳承展暨書法美術晉京展”都令人印象深刻。藝術家不僅從大運河的歷史意義出發,也把一個以高鐵、高速公路、飛機、全球化互聯網通信,甚至是5G時代的時代環境與文化遺產內涵相結合,融入作品當中,使得作品中的“大運河”兼具了傳統文化的厚重與當代性、時尚性。未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表現大運河題材的當代文藝作品出現,這些表現大運河發展變遷的圖卷不斷彰顯大運河的時代風采,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內涵注入新的活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