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2-09-01 08:48:09
原標題:奮戰在蟲媒傳染病“疫”線的排頭兵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耿興敏
□ 王迪 管彤
身材略顯嬌小,目光卻真誠而熱烈,這是記者對劉瑋的最初印象。就是這么一位外形柔弱、謙虛低調的女科學家,卻在她的團隊成員中收獲了“剛”的美譽。
記者見到劉瑋研究員時,她剛參加完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某所的評審會。
當問及獲得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感受時,劉瑋說:“我很驕傲,一方面這是對我在新發傳染病研究領域所取得成績的重要肯定,另一方面,這也是對我的一次鞭策,激勵我在新的起點上砥礪前行,勇攀科學高峰?!?/p>
初生牛犢不怕虎——
抗擊非典,磨礪中成長
2000年,劉瑋從原山東醫科大學考入軍事醫學研究院的前身軍事醫學科學院。中期考核優秀后,她順利地轉為碩博連讀。2003年,非典侵襲,她剛完成碩士課題,博士課題正處于起步階段,一次重大的考驗卻已然擺在她的面前。
非典的突襲,讓軍事醫學科學院從默默無聞的“幕后”走向聲名大噪的“臺前”。從病毒分離、流行病學調查、傳播鏈分析到人群的長期隨訪……劉瑋當時所在的研究所不足200人,卻承擔著大量國家和軍隊的重大科研課題。
“我們所是排頭兵,一下子就處于抗擊疫情最前沿了?!狈堑渥寗|意識到自己所學專業的價值,也激發了她對傳染病研究的興趣?!斑@在護衛國民健康、捍衛國家安全中具有重大意義。”劉瑋如是說。
在與非典短兵相接的兩個多月里,從查找疫情“元兇”到完成基因測序,從研究快速診斷技術到開發研制新藥,研究院的科研前輩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秦鄂德研究員領銜團隊率先分離出非典的冠狀病毒,陳薇研究員領銜團隊研制的噴鼻劑護佑了1.4萬名醫護人員。他們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拼搏奉獻的精神,深深影響著劉瑋。她看在眼里,銘記于心。
也正是在抗擊非典的科研一線,劉瑋有了更多同國內和國際諸多學術機構在公共衛生、病毒、傳染病等領域的頂尖科學家進行近距離交流和深度合作的機會。這些深入的思維碰撞不僅讓劉瑋意識到了新發突發傳染病研究的重要意義,而且激發了她創新性的科研思路和思維方式。憑借著優秀的學術成果完成博士學業后,劉瑋選擇留所工作,從此在新發傳染病道路上開始了長期而執著的探索。
方向篤定不盲從——
研究“蜱蟲病”,為百姓護航
劉瑋近10年傾心研究的方向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2009年夏天,在河南信陽、安徽中部農村地區,數十名農民不明原因死亡,這些患者的共同特點是他們大多被蜱蟲叮咬過,那些病人發病急,進展快,在難以確定病因的情況下造成了極高的致死率,在疫源地群眾中帶來極大的社會恐慌。2010年,中國學者在全球首次分離到這種新的蜱蟲病的病原體: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而劉瑋研究的正是以該病毒為代表的系列蜱媒病毒。
由于蜱蟲獨特的繁殖環境,往往感染蜱蟲病的都是偏遠山區的老百姓,或者野外駐訓的部隊官兵。守護人民生命健康,保障部隊戰斗力,這些軍事醫學研究工作者時刻銘記的使命驅動著劉瑋迅速將主要的研究精力聚焦到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上?!拔覀兊墓俦歉呶8腥救巳?,搞清楚這種新發傳染病的來龍去脈,我們義不容辭!”
“從2010年疫源地的哨點醫院迎來第一批滿懷熱情的研究者至今已十年有余,尋蜱蟲病熱點而來的人逐漸散去,留下來繼續研究的只有劉瑋和她的團隊。”解放軍990醫院(原解放軍154醫院)感染科崔寧主任感慨地說。每年開春,劉瑋帶著團隊趕到信陽,直奔一線現場,有條不紊地兵分三路,野外抓蜱、捕鼠、部隊和群眾回訪宣教、臨床實驗已成為團隊的常規和標配工作。團隊從無到有,建立了一整套囊括病例診斷、鑒別診斷、預后判別和重癥救護的全鏈條技術體系。病原體診斷技術的不斷優化提升,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特效治療藥物的篩選和發現,一個個科學難題的攻克,使得就診病人的病死率實現了大幅下降。
相關科研成果也惠及其他蟲媒病領域。通過持續攻關,他們構建了蟲媒病原體“發現—鑒定—溯源”的防控體系,創立了一套快速組合篩查技術,并以此為基礎,率先發現了我國10余種新發蟲媒病原體的人間感染,為大量不明原因發熱病例的診治與防控提供了關鍵技術保障。
選擇了一個職業,就選了一種人生。劉瑋享受著科研帶來的成就感,在科學攻關中締就她無悔的人生。通過科研工作預防人群感染、挽救病人生命、改變臨床現狀,在劉瑋看來,是遠比發表SCI論文更有意義的事情。
談及下一步的打算,劉瑋告訴記者,“現在,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公共衛生防控和臨床診療這部分研究工作我們已經取得了重要突破,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病毒受體發現、疫苗研制等方向開展更多工作?!?/p>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