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2-09-27 09:49:09
原標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推動基層善治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推動基層善治
來源:農民日報
圖為四川省珙縣助老巡訪員入戶幫助留守老人剝玉米。 資料圖
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民政工作十年來的發展情況。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十年來,我國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同時,我國基層社會治理走深走實,實施多項改革創新舉措進行婚俗殯葬改革,深受群眾歡迎。
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成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整合城市“三無”人員救助和農村五保供養制度,成為與低保制度并行的一項基本生活救助制度。2021年,全國共有4680多萬困難群眾納入低?;蛱乩ЧB,全年實施臨時救助1198.6萬人次。2012年至2021年全國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增長了1.2倍和2.1倍。十年來,各級財政累計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資金2.04萬億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低保資金和其他救助資金都能及時足額發放。
在脫貧攻堅期內,全國共有19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了低?;蛘咛乩ЧB,占全部脫貧人口的19.6%。打贏脫貧攻堅戰后,將277萬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以及突發嚴重困難戶納入低保或者特困供養,鞏固了脫貧成果。
民政部門推動建立健全老年人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強化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高齡、失能等困難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截至目前,已有1420萬老年人納入城鄉低保,371.7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實現了應保盡保、應養盡養。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強農村獨居、空巢、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幫助他們安享晚年。
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得到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國養育孤兒16.9萬人,集中和分散供養孤兒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1288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77.9%和83.1%。將34萬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制度保障,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納入關愛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國共配備5.5萬名兒童督導員、66.7萬名兒童主任,常態化為兒童提供關愛服務。
推動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普遍建立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并實現“跨省通辦”和“全程網辦”。截至目前,兩項補貼分別惠及1181.2萬困難殘疾人和1532.2萬重度殘疾人。
基層社會治理走深走實
在綜合服務方面,十年來,我國城市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已分別達到100%和79.5%,400多萬社區工作者在為民服務特別是近三年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廣泛開展民主協商和全面實行民主決策方面,全國72.8%的縣(市、區、旗)全面制定村(社區)議事協商目錄,圍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住房改造等群眾關心的事項開展靈活多樣的協商活動。村民委員會普遍建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民小組會議制度,居民委員會普遍建立居民代表會議制度。持續推進民主管理,所有村(社區)制訂或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著力強化民主監督,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全面建立,村(居)務公開、民主評議、經濟責任審計進入制度化軌道。暢通參與渠道,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聯動機制,鼓勵支持“兩新組織”、新就業群體等參與居住地社區治理。
在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方面,建立健全社區工作準入制度,有26個省份50%以上的市(地、州、盟)建立社區工作事項清單和社區綜合考核評比項目清單。針對村(社區)組織出具證明多問題,在國家層面明確了20項不應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開展為期三年的“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研究推動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工作。
在基層智能治理方面,政務服務平臺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更多政務服務、公共服務能夠“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實現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村(社區)數據綜合采集、集中匯聚、統一管理、動態更新得以實現,初步實現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注重運用數字技術為社區賦能減負,精簡報表臺賬,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探索網絡治理新模式,創新“網上居委會”“網上議事廳”等形式,探索“12345”政務服務熱線,拓寬網上參與渠道。
婚俗殯葬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結婚是一件美好而幸福的事情。但是一些地方在婚俗領域依然存在高價彩禮、大操大辦、低俗婚鬧等現象。從2018年開始,民政部將婚俗改革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于2021年4月、9月分兩批次在全國確立了32個婚俗改革實驗區,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了一些地方性婚俗改革實驗區。有的實驗區通過以案說法等方式,加大對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婚嫁陋習危害的宣傳力度;有的出臺規章性制度;有的用集體婚禮等形式,為群眾提供服務;有的通過村規民約、市民公約來對高價彩禮進行規范。
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扎實開展。全國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全部配備智能化設備,普遍實現了婚姻登記網上預約、婚姻登記全國聯網審查等,婚姻登記的便捷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
在殯葬服務方面,民政部持續深化殯葬改革,全國殯葬工作邁上新臺階。
自惠民殯葬政策推行以來,全國31個省份均制定了實施辦法,普遍面向城鄉困難群眾減免或補貼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廣東等9省份將惠民范圍擴大到轄區所有居民,一些地方將惠民項目延伸到生態安葬環節。
自2016年節地生態安葬措施推行以來,全國26個省份出臺了具體實施意見,對選擇樹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葬式明確獎補辦法。北京、天津、遼寧、上海等地實施了骨灰撒海補貼政策,其中北京骨灰撒海補貼4000元;上海市節地小型墓已超過全市銷售總量的80%。各地大力建設公益生態安葬設施,選擇生態安葬方式的人數快速上漲。
2017年民政部選擇80個試點地區(單位)組織開展了殯葬綜合改革試點,總結和推廣了山東沂水縣“惠民禮葬”等一批典型經驗。同時大力推進殯葬信息化試點,出臺《關于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的行動方案》,全國初步建成“一庫一網一平臺”,26個省份實現了部省兩級平臺互聯互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