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10-09 09:31:10
原標題: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更加完善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更加完善
來源:中國教育報
■喜迎二十大·新時代新征程教育新篇述評②
春暖花開,一隊小學生前往河邊山野體驗生態講堂;夏日炎炎,參加暑期實踐的大學生們深入西北地區農村進行田野調查;金秋時節,一場場“豐收節”在各地校園里拉開帷幕……這是新時代中國大地上奏響的教育樂章——以更加新穎的教育形式、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培養著一批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教育系統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以德育人,開創思政教育新格局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教育工作,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提供了原則遵循和方向指引。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教育系統牢記立德樹人初心使命,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不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隨即,教育部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各地中小學積極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性、規律性、實效性。
2021年9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在全國中小學投入使用,學生們不約而同地被書中生動的故事和精美的設計深深吸引。
2022年8月,教育部、中央宣傳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要求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隨著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大思政課”建設全面推進。
“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為思政課建設指明了方向,并提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各地大中小學高質量的思政課程將知識學習、情感體驗和價值引導融為一體,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教育和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教育系統全面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守正創新,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
——中小學的德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活動中教育和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小學生走進法院接受法治教育,讓“法”看得見、摸得著;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蒙古族第二幼兒園的孩子們全情投入情景劇《國家的孩子》的表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漸漸走入他們的心中……
2017年8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為中小學開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自此,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高等學校鼓勵大學生砥礪奮進,在奮斗中閃光,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2021年底,陜西西安外事學院學生張騰飛每日志愿服務10余小時、日行30000多步,為“抗疫”默默付出;多年來,安徽師范大學學生郭昊用航拍記錄和展現家鄉之美,用專業所學喚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不斷強化思政教育工作,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和紅色主題教育,鼓勵大學生將“小我”融入祖國和時代的“大我”之中。
——職業教育堅持“德技雙修”,培養思想堅定、技能過硬、競爭有力的畢業生。
“德育強,技能會更強,就業也更有競爭力,學生的未來才會走得更好更遠。”新疆阜康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長石麗體會頗深。
黨的十八大以來,跟隨時代發展的脈搏,我國職業院校德育建設的足跡清晰可見。2014年底,《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中職德育工作提供基本規范;2019年底,《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發布……這些文件對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意義非凡。
以文化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2016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凸顯。
今天,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質量教育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到教研工作體系建設……教育系統堅持改革發展,我國基礎教育質量有效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2021年3月,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等六部門制定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發布,引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2022年3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有效服務“停課不停學”、落實“雙減”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一項項評估、監測結果,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證明——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顯示,80%左右的學生學業表現達到中等以上水平;我國部分省份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的總體成績名列前茅。
在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的項目實驗室里,學生們用實驗實證假設,用數據表達結論,像科研人員一樣探索研究;在湖北省宜昌市科技高中,編程、科創項目和競賽鍛煉培養著學生的編程思維和技術……
積極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有序實施選課走班教學,切實加強學生發展指導,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各地普通高中不斷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學校辦學特色,推動學校由分層發展轉向分類發展,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
《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使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目標更加明確,為普通高中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普通高中教育辦學水平的整體提升,有效提高了國民整體素質,有力支撐了國家人才發展戰略,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等方面的持續改革,到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的不斷創新,我國的高等教育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
調整優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從“211”“985”工程到“雙一流”建設計劃,一批大學和一大批學科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了世界第一方陣。我國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質專門人才,為民族振興、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辦、國辦先后印發《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關于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意見》《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先后召開,人才培養改革全面展開。
——從產教融合到校企合作,從工學結合到知行合一,職業教育以自身高質量發展肩負起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的使命。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正向縱深推進。從《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今年實施的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公共治理的法律政策體系越來越完善;從“職教高考”制度的建立,到“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的不斷完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學生成才路徑更暢通……
十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守正創新,人才培養駛入“快車道”,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適應市場需求、“到崗即用”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全面發展,實現“五育”并舉新突破
少年兒童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黨和國家的希望,關系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明天。2021年9月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綏德實驗中學同大家親切交流時指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字字千金,都是經過多年總結摸索才得出來的。孩子們要全面發展,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國之棟梁。”
——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系統積極落實2020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持續深入開展美育建設,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靈。
在新疆伽師縣,融合了音樂、物理、科學和計算機等多學科的“水果鋼琴”美育課程,成為孩子們的最愛;在寧夏吳忠市的太陽山中心小學,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觀察樹葉外形,判斷顏色和光線變化,描繪出形態多樣、色彩迥異的葉片……形式各樣的美育課程,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欣賞美、理解美、創造美的窗戶,使他們沉浸其中。
——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2020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各地中小學開齊開足體育課,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不少于一小時體育鍛煉,并積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
改革創新、協同育人,在少年兒童成長的“拔節育穗期”,全社會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撐起了明朗天空,精心引導和培養他們成為國之棟梁。
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500多名學生一邊推掌、沖拳、踢腿,一邊喊著口號,“今之責任,在我少年。明德習武,健體強身……”;在江西省瑞金市,“我為母校(學校)建球場”活動吸引了歷屆校友關注,共同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體育環境……
如今,學校體育氛圍日益濃厚,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穩步上升,優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2021年的33%。
——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勞動教育納入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也被寫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同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繪制出了一張全學段勞動教育推進路線圖……引領大中小學校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新模式。
今年秋季開學,根據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勞動課”走進了全國中小學,與語文、數學課一樣,正式成為了一門獨立的課程。
全國各地中小學還因地制宜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勞動技能,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培養勞動意識和主動服務社會的情懷。在山東,一片“農作物種植”實驗田間,學生們辛勤勞動,研究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在廣西,一批手藝人、傳承人、老匠人帶領學生們親歷傳統技能的勞動;在浙江,學生們“拜師”茶農,體驗采茶、炒茶……
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教育系統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全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奮力譜寫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華美樂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