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10-11 10:23:10
原標題:砥礪奮進七十載 薪火相傳育桃李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砥礪奮進七十載 薪火相傳育桃李
來源:中國教育報
教學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育人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一所學校創新發展的根本保證。
坐落于齊魯大地的山東省北鎮中學(以下簡稱“北中”),立足實際,著力打造一支職業道德高尚、業務素質過硬、工作扎實規范、育人藝術高超,具有現代教師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學習型教師隊伍,成為山東省優質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學校校長李東海介紹說:“教師是北中的寶貴財富,是核心競爭力,一代代北中教師凝心聚力共奮進,創造了70年輝煌辦學歷史,鑄造了齊魯名校品牌。”
師德鑄魂
胸懷大愛育新人
2022年,濱州市教師節頒獎儀式上一個場景格外感人,86歲高齡的濱州市道德模范、北中退休教師陳麗娜為學校剛榮獲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的徐祥孔老師頒發榮譽證書并致頒獎詞。陳麗娜老師德藝雙馨,至今依然活躍在基層群眾文藝舞臺,徐祥孔老師因為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一大愛善舉挽救了他人生命。這一場景更像是時空對話,致敬過往,指引未來。
以德育德,潤物無聲。“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學校始終把師德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來抓,將師德作為評價考核教師的第一要素,列為教師考核、職稱評聘、績效工資分配、評先樹優的首要指標。通過黨建引領、事跡宣講、學生和家長評議等,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引導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職責,踐行嚴謹踏實、勇于探索、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的教風,涵養敬業奉獻、奮勇拼搏、與時俱進、敢為人先的精神品格,用愛與責任培根鑄魂育新人。
師德鑄魂,代代傳承。一代代北中人,情系校園,用師德師愛鑄就了北中的輝煌。辛勤耕耘教壇30余載、精心“傳幫帶”的付玉民、楊洪杰等老師,遠赴雪域高原支援教育落后地區的賈新生、畢洪濤等老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封閉在學校生活和工作、守護著“春天和希望”的高三教師團隊……他們卓越師德表現的背后,是一代代北中人不忘初心的堅守,是無言的大愛寫就的師德傳承。
強科培優
打造質量提升核心引擎
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制定教師隊伍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具體推進實施的意見,學科組及每位教師都相應地制定具體的發展規劃,教師明確了專業發展的方向,增強了教師隊伍的活力和發展的內驅力。
加強學科建設。圍繞學科建設著力打造學科組、高效課堂、命題組和學科活動四個陣地,重視學科主任、備課組長的隊伍選拔與建設,壓實工作責任,引領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教學策略和教科研重點,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帶領教師深入研究高考綜合改革,組織編寫校本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各年級備課組每周組織集體備課,做到定時間、定主題、定中心發言人,深挖教材、深耕課堂,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學校資源庫,注重學校資源的傳承和共享,加強學科組內部及其他學校學科組之間乃至跨學科的交流,定期開展經驗傳授交流或者同課異構活動。
打造高效課堂。切實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教學環節,增強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意識,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加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式,舉辦學科講座、教師技能大賽,從點到面,多角度、多模式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搭建教師成長平臺。充分利用學科基地、教師發展論壇、學生發展論壇、優質課評選、“一師一優課”等活動和“一報一刊”平臺,讓教師在交流研討和展示中碰撞,在碰撞中反思,在反思中奮進,在奮進中提高,不斷加速教師專業成長。同時,注重分層培養,例如,針對青年教師的“1369”人才培養工程已經實施18年,形成了由“成長”“成熟”“成名”到“成家”的四階段培養體系,為青年教師的高質量快速成長提供了有力的依托。
探索教師專業的階梯式培養策略。系統推進“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工程,注重課程學習、專業指導和實踐應用;針對學科特點和教師專業發展情況,采取階段式跟蹤成長的方式,為教師制定專業成長檔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訂餐式”學習培訓形式,或組織教師赴南通、成都、長沙等地區學校跟崗深度學習,或網絡連線開展學科線上培訓,或邀請省教科院學科專家、名師到校作講座,上示范課,進行現場培訓指導,讓教師們零距離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專業素養。
發揮名師引領。實施“名師計劃”,依托“三名”工程,設置學科名師崗位,建立名師工作室,將“名師”納入集中管理,引導名師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設計;發揮教育教學示范帶動作用,組建教師發展共同體,通過聽課評課、專題講座、師徒結對等方式,承擔學校青年教師培養、指導任務;緊跟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前沿,引領、帶動學校教科研工作,形成標志性成果,以點帶面,促進教師整體提高。
教學科研
引領育人守正創新
教研是連接教師與教學的橋梁,也是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一環。
學校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教育科研。以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突出教學課題研究對于推動教學模式構建、方法優化、效率提升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保證課題研究“立足教學實際、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質量提升”,讓教學課題研究成為一種工作常態,促使廣大教師養成在工作狀態下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良好習慣,建設研究型、學術型優秀教師隊伍。李東海校長帶頭示范搞教研,發表各級各類論文、調研報告30余篇、10余萬字,主持和參與了5項國家、省、市級規劃或教研課題。
倡導教師人人都參與課題研究。為便于操作,學校提出“小、近、真、實”的“小課題”研究要求。“小”,就是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自己的教學細節情況,不好高騖遠;“真”就是真研究,真討論,寫出真感受,形成真正的成果;“實”就是實實在在,不搞大而空,追求實用價值,解決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課題范圍廣泛,涵蓋了各學科、多側面的內容。近兩年結題的小課題140余項,覆蓋40%的教師,一系列教育教學中的難點、堵點問題迎刃而解。
清單管理
構建教師成長必修課
“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學校倡導教師終身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在教學中不斷探究、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努力做到學思結合,知行合一。
學校以“研究高考、精準教學、高效課堂”為目標,啟動實施“十個一”工程,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具體內容為:每人每周聽一節公開課,教師之間互相交流,不斷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每學期讀一本教學理論讀物,拓寬教育視野,豐富教學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建立一本業務讀書筆記,積累有價值的知識,增強駕馭高效課堂教學的必備能力;設計一個優秀的導學案,用理論指導實踐,將理論和實踐統一到每一節課上;制作一個高質量課件并在備課組內部交流,提高備課組的備課效率和教學水平;上一節精心準備的匯報課,提高授課能力,提升教學水平;主持一次學科組活動或備課組集體備課,為學科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撰寫一篇有價值的教學論文或案例分析,梳理教學內容,歸納教學現象,解決教學困惑;參與命制一份試題,對接課程標準,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思維深度、高度參與的教學模式;每學年進行一個小課題研究,對專業知識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化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青年教師段艷華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杰出代表,他自覺參與“十個一”工程,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做了大量讀書筆記,進行了深入的教學反思,整理出精彩的教學設計,創作出諸多觀點新穎的學術論文,形成了8萬余字的個人專著。
服務保障
助力教師職業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優化教師服務管理方式,實現嚴管與厚愛有機統一。成立教學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周例會制度,不斷完善教學指導和綜合協調服務保障機制;領導班子成員陪同教師早出晚歸,包學科、包年級,參加聽評課、教研活動、現場辦公等,真切關心教師工作、生活,積極為教師排憂解難。深入落實教代會制度,充分發揚民主,集聚教師智慧和力量;搭建公平競爭發展平臺,讓每一名教師都有職業出彩的機會。旗幟鮮明地突出質量貢獻導向,堅持“以德為先,注重實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原則,科學實施考核評價,強化績效獎懲,以此喚醒教師危機意識,激發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設立教師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改善教師辦公條件,開展文體活動、健康查體、業務培訓、購買書籍、教科研獎勵等。
近年來,學校通過全面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國家、省、市級的名師、名班主任、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涌現了一批又一批解決北中實際問題的優秀成果、課題、論文論著。其中,齊魯名師、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30余人;省市突出貢獻專家、市名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三名工程”人選80余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和突破,躋身全省第一方陣,榮獲“山東省教學示范校”“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濱州市教育教學工作表現突出集體”等,被確立為山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和濱州市高中五大學科基地。
春風化雨潤桃李,筆酣墨濃寫春秋。2022年10月25日是北中70華誕。李東海校長說:“學校將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首要工程來抓,讓辦學事業源遠流長,永葆生機與活力。”
回首往昔,寒來暑往,春華秋實,自強不息的北中人,用行動和汗水鐫寫了一篇篇精彩華章;展望未來,砥礪前行的北中人,胸懷“北中發展,因我;北中精彩,由我”的自信和豪情,乘著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東風,朝著建設“市內示范、省內一流、全國知名”齊魯名校目標闊步前進!
(賈偉 張世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