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人民日報》以《山東省加強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 小網點助農節糧又增收》為題點贊山東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工作。
全文如下:
“糧食送到這,俺們放心!”收獲豐收糧,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垛石街道竇家村黨支部書記劉光明說。
劉光明說的是濟陽區春源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院子一側,十幾個糧囤整齊排列,裝的都是今年新收獲的玉米;空地上,品相稍差的玉米粒正在進行清理、晾曬;角落里還有一臺備用的大型烘干機。
“以往每到收獲時,糧食咋樣晾曬就成了難題。”劉光明說,2018年村里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統一經營小麥和玉米,產量增加了,有效收儲難度更大了。
就在這一年,春源糧油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投入使用。中心輻射周邊5個鄉鎮,為種糧農民提供糧食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五代”服務。現在,竇家村村民收完玉米棒就直奔這里,脫粒、晾曬、儲存等在此一并解決。
“以前農民自己保管糧食,損失率為5%,通過開展‘五代’服務,覆蓋區域內糧食產后損失降低了約4個百分點。”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倉儲與產業處副處長吳高峻說,2017年以來,山東在86個縣建成280家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新增糧食烘干能力3.38萬噸/天。今年1至8月,山東省各服務中心共清理烘干糧食377.07萬噸,節糧減損15.08萬噸,按市價減損增收約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