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2022-12-16 12:24:12
原標題:南方有嘉木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原標題:南方有嘉木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中國傳統(tǒng)制茶工藝及其相關(guān)習(xí)俗近日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中國是茶的原鄉(xiāng),文人墨客圍繞茶留下了許多書畫與詩文,讓飲茶成為一件雅事與一門藝術(shù)。
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茶葉實物在距今2400多年的戰(zhàn)國早期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此乃古人八大雅事。當(dāng)然,關(guān)于古人雅事的說法有許多,不論哪一種說法,離了茶都是不完整的。茶,亦雅亦俗,文人墨客喜愛茶,販夫走卒也喜愛茶,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原鄉(xiāng)。我國是最早把茶樹馴化培育為一種重要栽培作物的國家,科技史家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產(chǎn)茶的國家,其茶樹苗種和栽培技術(shù)都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入的。”
位于陜西咸陽的漢陽陵,是漢景帝及皇后的陵墓,圍繞景帝陵布置了眾多外藏坑,考古學(xué)家對部分外藏坑進行了發(fā)掘。在15號外藏坑,考古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了一些“細長松散有機物質(zhì)”,當(dāng)時未能辨認出是何物,經(jīng)過實驗室分析后,發(fā)現(xiàn)這竟是茶葉,它最遲在公元前141年被埋入,是距今至少2100年的茶葉。
漢陽陵發(fā)現(xiàn)的最早茶葉實物的記錄,在2021年被打破。在孟子故里山東鄒城有一座邾國故城遺址,2015年開始山東大學(xué)的考古團隊對遺址進行發(fā)掘,他們在西崗墓地一號墓中一個倒扣的原始瓷碗中提取到了炭化殘留物,經(jīng)過分析是茶渣,年代在戰(zhàn)國早期偏早階段(公元前453年至前410年),相關(guān)論文在2021年發(fā)表,這一發(fā)現(xiàn)將最早茶葉實物提前了300多年。
如果從文獻記載來看,周武王聯(lián)合西南少數(shù)民族共攻商紂王時,巴蜀所產(chǎn)之茶已被列為貢品,則西周時我國已開始了茶樹的人工栽培。
有了茶樹,才能飲茶。西晉文學(xué)家左思,就是那位讓洛陽紙貴的才子,有一首長詩《嬌女詩》,寫的是自己的兩個女兒,她們可愛、調(diào)皮,“止為荼荈據(jù),吹噓對鼎立”,鼎中正煮著茶,兩個女兒為了能早些喝上茶,趴在地上使勁往火堆中吹氣,把衣服都弄臟了。這很可能是最早的一首茶詩。那時人們飲茶的方法,可能是把茶和其他物料混在一起做成類似粥的東西。
漢字中的“茶”,是唐代才有的。在此之前,以“槚”“荼”等來指茶,由此造成了許多混用和誤會。讓茶字流行開來的是唐代的陸羽,人稱“茶圣”。有人詩意地拆開茶字進行解釋,茶是人生草木間,人得草木之滋養(yǎng),得茶之滋養(yǎng),既解渴又提神。茶為南方之嘉木,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道,傳播到全世界,茶不僅滋養(yǎng)著中國人,也滋養(yǎng)著全世界。
唐代陸羽所著《茶經(jīng)》是世界最早茶學(xué)專著
元代畫家趙原有一幅《陸羽烹茶圖》,但見山水樹木之中,有一開軒茅屋,屋內(nèi)倚坐榻上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茶圣”陸羽,峨冠博帶的裝束表明了他的儒者身份,旁邊有一童子正在煮茶。烹茶品茗既可以在市井中人聲鼎沸的茶館里,也可在這如畫美的山水風(fēng)光中。
畫中所見并非陸羽的真實形象,我們通過畫家的自題,知道畫中描繪的是陸羽。畫家還題寫了一首詩:“山中茅屋是誰家,兀坐閑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边@一切都很符合一位隱士的生活狀態(tài)與生活趣味,陸羽正是一位隱士,《新唐書》將陸羽的傳記歸入到“隱逸”中。
《新唐書》中的陸羽傳記,史料來源之一是陸羽的自傳。讀其自傳,可知他是一個經(jīng)歷傳奇、個性十足、與世俗絕不相同的人。陸羽是今湖北天門人,他很有可能在出生不久就被父母遺棄,一種說法稱他是被一位叫智積的僧人在水邊發(fā)現(xiàn),遂抱入寺院撫養(yǎng)。
陸羽在寺院的生活并不開心,他說自己既無兄弟,現(xiàn)為沙門又不能有后代,如此豈不是違背了孝道而讓儒者嗤笑嗎,他對智積說:“羽將校孔圣之文,可乎?”智積堅持讓他學(xué)習(xí)佛經(jīng),執(zhí)拗的陸羽也不肯退讓,兩人發(fā)生了沖突。陸羽逃出寺院,做了一名優(yōu)伶,學(xué)演木偶戲、參軍戲等。智積得知此事后,大為嘆息,尋到陸羽,讓他回到寺院中,口氣也不像此前那么強硬了,表示佛門弟子十二個時辰中可以有一個時辰學(xué)習(xí)佛經(jīng)之外的東西,以便與不同行業(yè)的人交流,希望陸羽把樂工之書扔掉。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陸羽在苕溪之濱隱居下來,苕溪在今浙江湖州一帶,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的一處名勝。大概這時,陸羽開始了《茶經(jīng)》的寫作,他在自傳中如此描述隱居生活:“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jīng),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
陸羽從羨慕別人能認字,到寫出上面這樣優(yōu)美的文辭,更不必說《茶經(jīng)》其實是很優(yōu)美的散文作品,其中的艱辛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陸羽在自傳中僅提到寫了《茶經(jīng)》三卷,而《新唐書》則提到此書的巨大影響,“羽嗜茶,著經(jīng)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陸羽的《茶經(jīng)》是世界最早的關(guān)于茶的專著,陸羽提升了茶的文化品位,將普通的茶事提升為一門韻味無窮的藝術(shù)。
陸羽在唐代即備受推崇,當(dāng)時賣茶的人將陸羽的陶瓷像恭敬放在灶上,將他當(dāng)作茶神供奉。《新唐書》還講了一個頗有意思的故事,陸羽同時代有一個叫常伯熊的人,善烹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在臨淮縣停了幾天,得知縣里的常伯熊善烹茶,請他前來,常伯熊穿得很講究,茶藝也了得,李季卿連飲兩杯,很是滿意。到了江南后,有人向他推薦了陸羽,陸羽穿得很普通,甚至是簡陋,陸羽的樣貌也不太好,但他用的烹茶方法與常伯熊無異,李季卿卻不以禮相待,心生鄙夷,陸羽羞憤難當(dāng),寫了一篇《毀茶論》,認為李季卿這樣的人糟蹋了茶。
茶事在陸羽手上成為一門雅致的藝術(shù),但是讓茶成為裝點門面、高自標置、附庸風(fēng)雅之物,實在與“茶圣”的本意相距萬里。
以茶會友,蘇東坡來試人間第二泉
唐宋時代人們飲茶的方法和今天有很大不同。陸羽在《茶經(jīng)》中記載的方法。首先是烤茶,唐人用的主要是餅茶,這種形制至今仍存。其次是碾茶,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決定碾得多細,陜西扶風(fēng)法門寺地宮出土了一套唐代宮廷茶具,其中有一件鎏金銀茶碾子,相隔千年仍流光溢彩。
碾茶之后就要煮茶了,《茶經(jīng)》中將這一段寫得很有傳奇色彩,加入好水到壺中煮沸,此為“一沸”,之后加入一些鹽到水中待其煮沸,此為“二沸”,“二沸”后先要取出一瓢水,然后再放入茶煮沸,此為“三沸”,這時之前取出的那瓢水就派上用場了,將其放回壺中,因為這樣可以使水不再沸騰,產(chǎn)生許多茶沫。
陸羽等古代茶學(xué)家對于茶沫,有異乎尋常的喜愛。陸羽稱其為“湯之華”,有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來形容:“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于環(huán)池之上;又如回潭曲諸青蘋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鱗然?!?/p>
一壺好茶離不開好水,為此陸羽做過專門的研究,他說煮茶用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煎茶水記》中,陸羽為天下之水做了一個排名,名列榜首的是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二是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三是蘄州蘭溪石下水。
今天看來,陸羽排名第二的無錫惠山石泉水反而更有知名度,在陸羽的加持后,歷代文人墨客不斷以詩文和各種文化活動持續(xù)滋養(yǎng)著惠山泉,到了近代,盲人音樂家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更讓惠山泉活在了不朽的旋律中。
如此好水,烹出好茶,與好友共享,這便孕育出了惠山茶會。請看大才子文徵明的這幅《惠山茶會圖》,畫面中一共有八人,五位文士,三位童仆,兩位文士行走在山徑上,面對而談,一位童仆在山徑下方似乎在說其他三位已來了。蒼郁的樹林中,一個攢尖式的茅亭下,兩位文士圍井而坐,一人似在觀察井水,一人膝上展卷正在讀書。另外一位文士拱手站立,他面前的兩張桌上擺上了茶具,一位童仆正忙著為爐子生火,另一位童仆則在準備茶具。
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十九日清明日,文徵明與朋友相約到惠山游玩,在二泉亭品茗賦詩,由其中一位朋友蔡羽寫的序來看,他們想起了陸羽,用其烹茶法“三沸而三啜之”,“識水品之,高仰古人之趣,各陶陶然,不能去矣”,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文徵明將它畫了出來,讓后人也得以分享其中的美好。
目前無錫博物院正在展出“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將惠山茶事一一道來。“來試人間第二泉”出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一首詩,詩的題目很長,“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詩曰:“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p>
小龍團是宋朝十分名貴的茶,也制成餅的形狀,東坡想象力奇絕,將餅茶比作圓月。享用了天下第二泉泡的好茶,東坡與友人登惠山而望太湖,詩中提到的孫登是魏晉名士,以善嘯而知名。胸中有太多情緒,可是卻說不出來,那便長嘯一聲吧。據(jù)說阮籍曾向?qū)O登請教仙術(shù),孫登閉口不答,阮籍只得長嘯而去,下山途中,忽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東坡與友人登惠山,只是聽到萬壑松風(fēng)之聲,這是自然的聲響,也是心靈的聲響。
何必多言,滋味盡在一壺茶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