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12-22 09:44:12
原標題:改出發展“第二春”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改出發展“第二春”
來源:中國文化報
劉 亮
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山東梆子劇團是一家有著70多年歷史的國有文藝院團,曾因人才流失、市場萎縮,一度沉寂沒落;近年來通過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展現出時代風采。劇團創作的山東梆子小戲《一個也不落下》入選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2018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創排的山東梆子現代戲《承諾》作為山東唯一劇目,入選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2020年全國基層戲曲院團網絡會演;2021年作為山東唯一劇目,參加國家級戲劇最高賽事——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并榮獲優秀劇目獎。
上世紀80年代,茌平區山東梆子劇團人才流失嚴重,隊伍青黃不接,60多人的隊伍一度只余數人。自2013年起,劇團開始面向社會吸納優秀演職人員,全團總人數再次達到鼎盛時期的60多人。在此基礎上,劇團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實行“基礎底薪+演出收入”相結合的薪酬結構和分配制度,演出收入注重向業務骨干和業績突出的人才傾斜、向一線演員傾斜、向關鍵崗位和特殊崗位傾斜,建立起多演出多得酬勞、業務越硬酬勞越高的薪酬體系,激發劇團人才隊伍活力。
與此同時,政策禮包送來“及時雨”。劇團現隸屬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管理,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政府財政負責一定比例的事業經費,不足部分可通過演出等經營性活動獲得。“一定財政保障+市場化手段”的改革模式,既能最大限度減少改革阻力,保證劇團隊伍穩定性,又能避免劇團過度市場化,發揮其在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還能保持充足活力,后顧無憂地潛心作品創作和市場研究。
劇團秉承“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創作原則,牢固樹立精品意識,精心打磨推出了《一個也不落下》《我們的指導員》《承諾》3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震撼力強的精品力作,先后榮獲省級、國家級殊榮9項,創造了全國基層院團的奇跡,成為全國同級院團的標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始終緊扣時代脈搏、聚焦火熱生活,創作了一批百姓喜聞樂見、走進群眾心坎里的文藝作品。其中,《一個也不落下》聚焦“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一重大時代任務,講述茌平扶貧駐村干部帶領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生動事跡。
劇團主動營銷,開拓演藝市場。創新市場運營理念,引入市場經紀人機制,通過積攢的人氣和熱度,對外拓展演藝市場、開展經營創收,實現從被動接活到主動找市場、從坐等撥款到主動創收的轉變。借助新興媒介,拓展線上演出陣地。創排的山東梆子戲《承諾》在文化和旅游部門戶網站展播,并通過國家京劇院快手號等新媒體同步直播,日觀看總量達160萬人次。
劇團還不斷求新求變,豐富演出內容,在拓展題材、內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形成以山東梆子、花鼓戲等傳統劇種為主,快板、情景劇、舞蹈、相聲等現代表演形式為輔的演出體系,滿足不同觀眾的審美需求。目前,劇團有30多個大型演出劇目、10余個小型綜藝節目,年均演出300場次以上,被中宣部等評為第六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縱觀茌平區山東梆子劇團從低谷走向高峰的發展歷程,無不貫穿著以改革求生存、以創新謀發展的主題主線,其實踐經驗對于推進全國文藝院團改革具有借鑒啟示意義。
堅持“一團一策”是根本。全國文藝院團所處地域不同、規模大小不一、藝術門類各異,運營狀況更是千差萬別。茌平區山東梆子劇團的發展實踐證明,推進文藝院團改革,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模式和路徑,必須堅持一團一策、分類推進,從實際出發,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改革方案,激發院團改革內生動力,鼓勵院團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改革路徑。
突出地方特色是關鍵。院團只有突出地方味、打好特色牌,才會有強大持久的生命力。茌平區山東梆子劇團創作的作品大多源于地域文化和鄉土風情,運用的表演形式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因此才會從眾多文藝作品中脫穎而出、屢獲殊榮。文藝院團深入一線挖掘地方特色、立足本土傳承文化血脈、扎根地方弘揚時代新風,高舉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旗幟,才能集中推出一批具有鮮明地方風格、獨特藝術魅力的院團和作品。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核心。文藝院團改革,關鍵在隊伍、核心在人才。茌平區山東梆子劇團之所以能叫響全國,人才引進補充“新鮮血液”、隊伍管理激發干勁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院團尤其要加強人才隊伍常態化更新,培養一批懂文藝、會經營、善管理的院團帶頭人,造就一批年齡結構優、敬業精神強、業務素質高的文藝骨干,招引一批全國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名家名角,實現出人、出戲互促共進、相輔相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