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2-12-29 08:25:12
原標題:用突破性新品種再創海水魚養殖輝煌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用突破性新品種再創海水魚養殖輝煌
來源:農民日報
近日,大菱鲆引種30周年暨海水魚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今年正值大菱鲆引進中國30周年,此次研討會圍繞以大菱鲆為代表的海水魚養殖現狀、問題與趨勢進行深入研討,探索了產業未來新思路、新途徑與新業態,對推動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會議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技術委員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大菱鲆分會承辦。研討會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自政府、科研院所、協會、企業等單位的200余人參加了線下會議,直播平臺的觀看量達到12萬余次。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介紹,雷霽霖院士從歐洲引進大菱鲆苗種,開創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工廠化養殖模式,形成年總產值逾40億元的大菱鲆產業,推動了我國第四次海水養殖浪潮的興起。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一級巡視員李書民指出,大菱鲆作為我國海水魚類引種的典范,為我國海水魚類乃至海水養殖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理念與技術的變革,引領了中國海水魚養殖產業發展的方向。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將持續給予政策支持,持續優化創新環境,持續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大力支持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為持續推動我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大菱鲆引種成功得益于找準了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抓住了良種是產業發展基礎的這一根本。”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張文表示,農業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今后應繼續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國建設”和“糧食安全保障”等任務,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支撐,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山東省作為大菱鲆苗種引入地和重要主產區,大菱鲆產業正在蓬勃發展。近年來,山東省一直高度重視大菱鲆產業發展,未來將在科技支撐、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園區建設、品牌打造等方面,繼續支持大菱鲆產業等海水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從市場前景來看,大菱鲆肉質細膩、口感鮮美、飼料轉化率高、產業鏈完整,在國際市場上是不可多得的高端食材,也是國內最具備工業化養殖前景的海水魚養殖品種。”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大菱鲆分會會長雷東認為,根據大菱鲆的特點,大規格產品的分割冰鮮銷售和精深加工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符合大菱鲆生物學特點的全封閉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深遠海養殖方案尤為重要,需要在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的同時,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特色產業園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新時期,面對海水魚養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包振民認為,要著力夯實包括大菱鲆在內的水產新品種培育的理論基礎,開展主要水產養殖生物基因資源發掘,建立現代生物育種技術體系,培育高品質、單性別、抗逆境、抗病害、市場競爭力強的突破性水產養殖新品種,為推動我國種業自立自強和漁業現代化建設譜寫新的篇章。
要實現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良種,還需要良法。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表示,當前我國海水魚類養殖正處于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在重視種業根基的同時,要積極探索陸基循環水、池塘工程化、深遠海大型養殖裝備等綠色高效生態養殖新模式。
今年9月,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的首批大黃魚上市,引起廣泛關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徐皓介紹,“國信1號”代表我國大型養殖工船研發與產業化的階段性成果,構建了以大黃魚為主體的裝備體系和養殖模式,首創了大型工船工業化高效封閉式艙養系統,目前經濟效益達到了預期目標。
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松林等受邀出席,緬懷了雷霽霖院士對我國工業化海水養殖的重大貢獻,充分肯定了大菱鲆規模化繁育和工廠化養殖對我國海水魚養殖產業發展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介紹了開拓深遠海養殖空間對保障我國食物供給的重大戰略意義,勉勵廣大漁業科技工作者繼往開來,為實現漁業科技強國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此外,國家海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關長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馬愛軍、浙江大學教授劉鷹、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林洪、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楊正勇等專家,分別就海水魚養殖產業的品種選育、養殖系統、質量安全、品牌建設、制度創新等內容發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