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3-02-05 06:43:02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5日訊 2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頭版“堅定信心開局起步”專欄刊文《惠民生,公共服務增福祉》,點贊東營、德州等地的惠民政策。山東東營醫藥改革持續釋放紅利,進一步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山東德州增加針對養老、托幼的普惠性服務供給,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等內容。
以下為文章全文:
春節期間,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大龍灣村村民張邦勇、路小妹夫婦家里暖意融融,院門口、窗戶上貼了春聯、“福”字和窗花,農家小院裝扮得格外喜慶。
“政府和幫扶單位的工作人員特別關心我們,一入冬就給我們送來了棉衣、棉被,春節前又送來米、面、油,讓我們安心過節。現在生活不愁,每個月都有低保金、殘疾人補貼,村里還給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政府關心我們,新一年,我們也好好干!”路小妹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增加多元供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在醫療、養老、托幼、住房、教育等領域持續發力,筑牢底線,補齊短板,推出一系列溫暖人心的舉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邁上新征程的神州大地充滿生機與活力。
強化醫療服務水平,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過節前拿了3個月的降壓藥和一些常用藥,藥備齊了,心里更踏實。”在上海市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過七旬的夏大爺發現,以往最多開一個月用量的慢性病藥物,現在可以開具3個月的長處方。
“我們對轄區內1.6萬名65歲以上重點人群進行了梳理,對那些高齡和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重點關注。除了延長門診慢病處方,還對一些獨居老人或腿腳不便的老人,及時予以健康照護。”該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朱蘭說。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今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各地統籌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不斷擴充重癥醫療資源,重點抓好老年人、慢病患者等人群的救治。
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國家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和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應開盡開、應設盡設。擴容全國的重癥醫療資源,增加二級醫療機構的重癥醫療資源,重點拓展三級醫院的重癥醫療資源,包括床位、設備以及人員培訓。
與此同時,各地區各部門不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完善分級診療體系,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努力實現病有所醫,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過去看病要到100多公里外的福州市大醫院,現在縣醫院就能治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聯合鎮的蔡大爺患有貧血癥,受益于縣域醫共體的建設,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目前,我國縣域醫共體數量超過4000個,800多個縣市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的就診率超過90%。
近年來,我國城鄉基本醫療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三級網絡不斷健全,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目前,全國已經設置13個專業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建設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50個,組建醫聯體1.5萬個,建立起由上到下輻射的優質醫療資源網絡。
——醫藥改革持續釋放紅利,進一步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報銷比例又提高了,老伴看病花錢更少了。”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東龐社區的吳大爺說,常買的5種藥總計148.73元,醫保報銷之后個人只花16.89元。據介紹,東營區通過實施公共服務(醫保)領域標準化試點項目,將就診定點、藥品配送、醫保結算下沉到了慢性病患者集中的130個村(社區)衛生室,報銷比例由城區的75%提高到90%,進一步方便了慢病患者拿藥,降低用藥負擔。
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醫藥改革持續釋放紅利。2018年以來,我國已落實國家組織集采藥品7批294個,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2類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平均降幅分別為53%、88%。人均醫保補助標準則提高到2022年的610元。
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越是特殊時期,越需要加強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越需要加大對特殊群體的關心關愛。一項項覆蓋面更廣、針對性更強的舉措,正在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兜牢基本民生底線,不斷提升民生溫度。
民生底線兜得更牢,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每天進行一小時的康復訓練,現在都能下地走路了。”冬日暖陽下,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特困失能人員楊志茹面色紅潤,正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活動身體。
楊志茹前幾年突發腦出血導致半身不遂。為了讓他更好地康復,鄉里將他送到了縣里的特困失能人員集中醫養中心。在這里,專業護工照料飲食起居,醫生定期幫助進行康復訓練。“我在這里生活居住都是免費的,日子踏實多了。”楊志茹說。
衡水市民政局局長張英軍介紹,衡水市近年來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千方百計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當地持續推進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低保、特困審核審批時限由過去的37個工作日壓縮到30個工作日內,急難型臨時救助24小時內先行救助。
春節假期剛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殘疾人直播電商基地漸漸恢復了平日的熱鬧忙碌。鏡頭前,直播帶貨的林萍萍開朗自信,下播后,記者才發現她腿腳不便。在龍巖市殘聯的幫助下,她參加了龍巖市殘疾人互聯網孵化基地的云客服培訓班,成為一名電商主播。“在這里,我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收入。”每個月穩定的收入,不僅保障了林萍萍的基本生活,更為她帶來了自信和希望。
提高殘疾人就業能力是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福建省殘聯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福建全省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實訓基地達263家,從事電商就業創業的殘疾人達1.2萬人。
民生短板加快補齊,保障網絡越織越密。
“孩子上了公辦幼兒園,離家只有10分鐘的路,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居民潘偉很開心。2022年新建成的織北幼兒園設施齊全、師資專業,滿足了不少家庭就近入托的需求。不只是幼兒園,近年來,吳興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持續擴充公辦學位,改善辦學條件,教育總投入年均增長10.8%,積極推進教育共同體辦學模式,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位于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管陶鄉巖角村,村民們切身感受到“四好農村路”帶來的好處。“原來下山要花一個小時,現在只用20多分鐘。”巖角村黨支部書記申燕軍說,日益完善的鄉村基礎設施,不僅讓鄉親們出行更便利,還把更多的游客帶進了山里、更多的山貨帶出了大山。
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如今,這張保障網正織得更實、更密。養老金水平持續上調,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穩妥推進,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不斷加強,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逐漸完善,對特殊困難群體的綜合社會保障政策也在落實落細……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一老一幼”是民生保障的重點,也是不少家庭急需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各地區各部門增加針對養老、托幼的普惠性服務供給,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截至目前,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到36萬個、床位812萬多張。
“過年的飯菜很可口,有魚有肉,還能下象棋、打乒乓球,熱鬧著呢!”72歲的老人管華范說。春節期間,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渡口驛鄉管新莊村的幸福院里年味十足。工作人員管以政介紹:“有了幸福院,村里的老人們得到了悉心照顧,生活更方便了,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們也更加放心。”
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依托“黨建+”鄰里中心建起的“近鄰學堂”,開展免費興趣教學,提供托幼托教服務,受到廣大家長的歡迎。2022年,我國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同時多渠道發展普惠托育服務,近3年累計新增托位20萬個,進一步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不斷滿足群眾品質化、多樣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拿起手機,點擊屏幕,各種方便快捷的助老服務就能送到家中。如今,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智慧養老的便利。打開一個名叫“秦皇島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的微信小程序,既有“撥號下單”“醫護到家”等醫療服務,也有“家政保潔”“上門維修”“康復輔具租賃”等多種服務內容。秦皇島市民政局副局長張艷梅介紹,市里通過社區日間照料站和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助老服務,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目前平臺已接入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192家、服務提供商50家,架起了老年人與養老服務提供者之間的“云上橋梁”。
“5年內五折租房,每年領取8000元的租房補貼,大大緩解了我的房租壓力。”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新就業的安徽籍大學生謝鴻鵠,享受到了廈門市針對新就業大學生的租賃住房保障政策。福建省近年來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建設。到2025年,福建計劃新建改建保租房36.5萬套(間)以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多元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我國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享有、便利可及,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