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3-04-19 09:14:04
原標題:別讓“電商果”成為劣質水果代名詞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別讓“電商果”成為劣質水果代名詞
來源:農民日報
這幾年,許多電商平臺開始加入銷售生鮮水果大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從電商渠道購買水果。但最近有媒體報道,一位業內人士接受采訪時稱,果園出品的有傷的殘次果,很難在傳統渠道銷售,一般以低價轉賣給電商平臺的商戶,被業內叫“電商果”。在相關報道的留言區,也有網友吐槽此前在電商平臺買水果的經歷,甚至有人把報道中的“電商果”與劣質水果簡單地劃上了等號。
該業內人士口中的“電商果”有多少?在市場上占多大比例?是普遍現象還是個別行為?從報道中不得而知。如果因此就簡單地將“電商果”和殘次果品劃上等號,甚至把“電商果”代指所有電商平臺銷售的水果,顯然有失偏頗。其實,和傳統的線下銷售一樣,電商銷售也是一種市場行為,平臺上既有褚橙、晴王葡萄等特色優質的品牌水果,也有性價比高的“大路”水果,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對部分消費者來說,在電商平臺買水果不光是買口味,買的也是外觀和服務,所以會更青睞果型好、甜度高、果色均勻的大果。但農業生產不是工業化的流水線,會受光照條件、營養吸收、管護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即便是同一品種的水果,長出來也會有品質的差異。因此在產地銷出的時候,同類水果會根據品相、糖度、大小等被分成不同級別,再分銷到不同的終端市場。有些水果可能看著沒那么好看,比如在成長過程中經過霜打,或者采摘的時候發生磕碰,或者受日照時間短,果皮著色不深,所以相比一些長得好的果子,售出價格更低。但果肉沒受影響的話,口感并沒有太大差異。一些電商平臺銷售的此類水果,就走起了高性價比路線,占據了消費市場的一席之地。
其實,對水果分級分銷的方式在果業市場應用已久,不僅能讓消費者享受到不同價格和品質的服務,也有利于農產品優質優價的實現,創造更多價值收益。電商的出現對產業發展并非壞事,相反,正因電商跨地域銷售和流通的優勢,很多原本難以打開市場的特色優質水果能夠快速直接地進入消費者的視野,讓遠在千里的人們也能品嘗到其獨特風味。對產地來說,直供水果到電商市場,可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損耗,能讓果農獲取更多收益。
那么,為何有人說在電商平臺買的水果質量不好?一方面,水果是生鮮農產品,保存時間短、易腐壞,個別商家在發貨過程中,對水果的包裝比較隨意,有時直接將成斤的水果一起裝進同一個箱子發出,在運輸過程中免不了磕碰,消費者拿到手上時不止破了相,還更容易變質。另一方面,電商平臺興起后,部分商家為了爭奪流量,一味壓低成本,故意買品質不好的水果,與好果子摻著一并發出,而消費者在下單時不能親自挑選,便容易出現“踩坑”的情況。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花了錢卻買到不符合發貨標準,甚至是腐壞變質的水果,大大低于消費時的預期,難免會有不滿。短期來看,這種行為或許能賺到一些利潤,但是消費者買過一次后,就會“用腳投票”,長此以往,傷害的不只是一家店鋪的生意,還會對電商平臺的銷售模式造成影響,甚至可能會波及到產業上游的果農。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元,水果作為生鮮農產品的重要類別,其在電商銷售渠道的占比也在日益增加。但歸根到底,平臺方要想在水果電商市場“分一杯羹”,還需建立嚴格的平臺審核機制,用消費者滿意的品質和服務說話,這也是其長遠發展下去的動力。商家也應意識到,要想維持住銷售流量,贏得消費者口碑,還應用心守住收購、包裝和發貨等每個環節,才能以穩定的供貨品質打響自己的招牌。其實一些電商銷售平臺也有好的經驗和做法,比如要求入駐商家在商品界面標明各類水果的大小、磕碰、成熟度情況等影像信息,重點提示水果外觀存在問題等,讓消費者了解果質后下單,免去了收貨后“貨不對板”的風險,在這些商品的留言區也是好評居多。這也證明,只要確保水果質量,讓消費者與商家在水果品質上達成信息對稱,不管是瞄準哪個消費渠道的水果,都能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